首页 理论教育 地域文化环境下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

地域文化环境下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0年,德国最初设计高速公路时已经意识到高速公路建设会影响景观和自然环境,他们认为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要重视其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和保护。德国学者W杜尔博士主张景观设计应与高速公路总体设计有机协调,使周围环境破坏程度降低到最小程度。德国的汉斯洛伦茨对公路线性与环境的协调设计进行了较早的研究,其成果反映在他所著的《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一书中。而今日本对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地域文化环境下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

1930年,德国最初设计高速公路时已经意识到高速公路建设会影响景观和自然环境,他们认为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要重视其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和保护。于是在德国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了保护景观、改善环境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为了协调景观而选择的线形、车道以及中央分隔带进行的植被分栽等。1960年德国的景观工程委员会发表了《道路栽植标准》,开始提出高速公路的造景问题。1969年前联邦德国政府自成立以来,逐渐完善了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1976年制定了《联邦自然保护法》,并于1987年进行了修订。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湿地等还制定了《景观保护规划》。1996年德国制定了《道路事业自然保护和景观保护指南》。德国学者W•杜尔博士主张景观设计应与高速公路总体设计有机协调,使周围环境破坏程度降低到最小程度。德国的汉斯•洛伦茨对公路线性与环境的协调设计进行了较早的研究,其成果反映在他所著的《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一书中。美国20世纪20年代修建风景道路(Parkway)时就开始进行专门的景观设计,这可以说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雏形。为了使公路的用地与基地环境相协调,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AASHO)于1961年编制了《美国州际和国防公路(技术上属于高速公路)景观发展方针》。1965年美国各州道路技术者协会(AASHTO)编制了《公路景观设计指南》。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道路美化条例》及1969年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法》等,均清楚地表达了保护景观审美资源的目标,以期能使公路给使用者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经历,并尽可能把公路构筑物对周围环境的视觉冲击影响减低到最小。1986年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出版了《公路建设项目视觉影响评价》,要求所有公路建设项目都要进行美学和视觉质量影响评价,并于2002年重新修订出版了《公路景观和环境设计指南》,这些法律和指南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公路景观美学的发展,为公路与周围景观协调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

1962年日本开始着手修筑高速公路。在设计名神高速公路时,采纳了德国W•杜尔博士的建议,把景观设计融入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体现了当地的人文景观,又具有时代感,与大自然有机协调,且具有与自然相适应的环境美。日本高速公路调查委员会(栽植分科)从1967年开始调查研究后,1970年发表了《高速公路造园设计要领》,1976年日本道路协会发表了《道路绿化技术标准设定》,这使得高速公路造景系统化。而今日本对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研究走在世界前列。(www.xing528.com)

上述发达国家在高速公路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时,往往集中主要力量去研究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审美主题,以期给公路使用者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经历,将高速公路融合到周围环境。他们在公路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力求将高速公路建设的视觉冲击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他们还利用周围景观资源为公路使用者提供有兴趣的视点。由于欧美等国家对公路景观的关注比较早,发展也较成熟,而且已有专业机构对高速公路景观问题进行研究。与此同时,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也使它在吸收了相关学科的理论思想之后,能更广阔、更深层次地为解决公路景观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