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nendo设计:违和感的重要支撑

nendo设计:违和感的重要支撑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像这样,他们捕捉到的“违和感”,是nendo设计出那么多优秀作品的重要支撑。这样也就是说,要真正地理解nendo的发展轨迹,“违和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是nendo式思考法的核心。而且本书中列举的其他九个关键词,也多多少少地在创造着“违和感”。通过将光线投射到地板上,给人一种展示品似乎正在闪闪发光的“违和感”。利用“看似有,实则无”的“违和感”设计而成。有一种仿佛容器在说话的“违和感”。

nendo设计:违和感的重要支撑

因为海外业务颇多,为了参加与客户的会议,每一年,佐藤大都会去国外逗留八到十次,俨然成为一名热衷于“环游世界”的设计师。除此之外,每年他到国外的短期出差更是不计其数。传统观点一般以为,对设计师来说,如果离开平时生活环境,在新环境里的奇异见闻会刺激出更多的灵感,不过,佐藤大的看法却截然相反。

佐藤大说,就算在国外出差,他的活动范围也会尽量控制在住所、餐厅和开会的地方。一方面因为事务繁忙,同时也因为他平时在国内的生活也基本是这样的“三点一线”,对他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中感知事物、思考方案,已经成了他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程序。

“总之,除了思考设计案,别的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我也从来不会为了刺激灵感而刻意去做什么事情。这样的好处就是,我可以随时让思绪放空。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才会更珍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现的事物。”

平常,nendo事务所一般都会同时进行多个项目。不过,虽然工作很繁重,却从不见他们会为某个方案设计冥思苦想,绞尽脑汁。

“每个人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过滤器,能自动过滤出那些特别的、让人感觉不自在的‘异物’。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既有阳光和水分这样能在我们的‘过滤器’中自由穿行的物体,也有某些无法穿越这个‘过滤器’的特殊存在。”

“这些‘异物’越小越好,也没必要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对nendo的每一位设计师来说,由这些细微的‘异物’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就是设计本身。我们所做的,就是随时收集这些小‘异物’,然后定期清理。而清扫过后的过滤器,又会变得更容易吸引‘异物’。”

就像这样,他们捕捉到的“违和感”,是nendo设计出那么多优秀作品的重要支撑。

“我一直在思考,那些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怎样才能把它们背后隐藏的含义表达出来呢?nendo所看重的设计,是尽量将生活中发现的特色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与更多的人分享。我一直坚信,真正丰富而深刻的,永远都是这些散落在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的东西。”

这样也就是说,要真正地理解nendo的发展轨迹,“违和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是nendo式思考法的核心。而且本书中列举的其他九个关键词,也多多少少地在创造着“违和感”。

摄影:林雅之
为Phillips de Pury(菲利普斯)拍卖行设计的“Thin Black Lines Chair”(细黑线椅子)。
整张椅子完全由一根根黑色平行的直线弯曲排列而成,立体化之后,让人傻傻分不清到底是二次元的东西还是三次元的,此为“违和感”的一种。

摄影:林雅之
为使用Molekine笔记本的展会设计的“notescape”。
将自然风景放在笔记本之中,表现一种美妙的违和感。

佐藤大所说的“在不间断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违和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说,有的东西单独存在时不怎么显眼,但一旦连续出现就很容易被人发现。佐藤大举了个形象的例子:“这就像我们每天都去同一家店吃荞麦面,久了自然而然就能吃出做法上的差异了。”

“越努力越不容易捕捉到好的创意。就是说,假如我们目的性太强,运用的手段太多,就会不自觉地在自己面前树立起一层屏障,而这会严重地阻碍我们的视野。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每次当我们使劲儿找什么东西时,总是找不到,这同样是因为我们想要抓住的太多,反而找不到重点所在。反之,如果我们用模糊的目光审视全局,反而能看得更高更远。赛场上的运动员也是这样,永远需要一边敏锐地观察周围情况,一边预测下一秒的战局。”

确实,在棒球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中,除了视力本身,还有一种至关重要的素质——“运动观察力”。这是因为,在赛场上每一个瞬间的变化都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每一秒都不容疏忽。在赛场上,和观察动态事物的“动态视力”以及瞬间捕捉大量信息的“瞬间视力”同样重要的,还有“周边视力”。“周边视力”是指不单纯地观察一个点,而是同时观察大范围内局势的能力。

“据说,棒球选手都是通过观察周边局势来分析投手的扔球轨迹的。因为运用‘周边视’通常比‘中心视’看到的东西更多,反应也会更快。我在思考,难道做设计不也是这样吗?前足球运动员中田英寿先生曾经这样告诉我,通过锻炼‘周边视’,就会慢慢能察觉到对方选手为何要这么踢,也能分析出自己后方的选手会采取什么行动。确实如此,我也感觉这样看事物,仿佛能看得透事物本质。一旦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个点上,就容易忽略周围其他的东西,而很多时候,这些被我们忽略的,才隐藏着绝妙的灵感。”

佐藤大的这些观点,跟普通的设计师们想的完全不一样,或者根本就是背道而驰的。比如:

1.享受平淡无奇的每一天;

2.不要努力寻找创意/不要使用什么技巧;

3.不要将目光局限在某件事物上。

“如果保持这种状态,我们的内心将变得更容易吸引‘特殊点’,不过这样的‘违和感’中也可能暗藏着某些规律。比如,运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时候,会出现明明本来就是A,却感觉像B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设计了B’因为B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只是想象出来的。这种方法也可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灵感。”

摄影:阿野太一
限量生产100件的品牌“1%products”展会现场。
通过将光线投射到地板上,给人一种展示品似乎正在闪闪发光的“违和感”。
荣获I.D.AAnnual Design Review(I.D.A年度设计评审)优秀奖以及JCD设计银奖。

摄影:林雅之
“vase-vase”花瓶——看上去就像镜子里也映出来一个花瓶的错觉。
利用“看似有,实则无”的“违和感”设计而成。

写真:林雅之
+d在售的“talking”——装酱油、盐和胡椒粉的佐料瓶。
出口分别以“酱油”“盐”“胡椒粉”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假名为原型设计而成。
有一种仿佛容器在说话的“违和感”。

佐藤大还提到了关于视角高低的问题。他举了两个例子——“俯瞰式”和“仰望式”。两种方式截然相反,一种是站得高,看得远,一种则反之,他说nendo的团队更倾心于后面一种,即尽可能从低处审视事物。

“‘俯瞰式’一般是建筑师使用得较多。比如在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他们要先整体考察城市环境,然后再思考怎么让自己的作品符合整个城市的气质。nendo则正好相反,我们的设计都是从手边的东西开始,比如一只杯子。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会去想它适合摆在什么样的桌子上,需要一个什么风格的房间以及被什么样的人使用,周围的环境如何,城市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像这样一点点展开视线,一点点感觉造物主的魅力所在。”

大家所熟知的秋叶原[2]就是这样来的。那里的每一家小店都各具特色,如果再观察一下来这里逛的人的特征,你就能感觉到整个街道是什么风格,有着什么样的气质。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不用像“神仙”一样高高在上地看什么,而是谦卑地将目光放低一点点,这样,能捕捉到的灵感将会不计其数。

而且和人们热衷的街头巷尾的谈资一样,这种由近及远的思考方式以及细碎的“违和感”虽是星星之火,却足以燎原。如今有了SNS[3]这样的平台,不管是多么小的事,只要自己觉得“哇,这个真有趣”,然后就可以发布在这个平台上,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而这种乐趣,是无法通过城市规划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得来的。(www.xing528.com)

运用nendo一直以来秉承的“越寻常,越奥妙”的理念,佐藤大设计了“Starbucks Espresso Journey”(星巴克浓缩咖啡之旅)的项目,这一次,他设计的是空间。跟星巴克其他店面不同,这个项目是为了尝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那么“一点点的小意外”。

“Starbucks Espresso Journey”是星巴克为了推广由浓咖啡调制的饮品而策划的。这次项目的展馆位于表参道[4]的回廊空间,佐藤大将室内空间完全进行解剖重装,于是,星巴克的第一家临时店铺就这样华丽地诞生了。

项目开始的时候,佐藤大开始思考:“在书店挑选一本书的怡然自得与喝完一杯咖啡的舒畅心情,两者其实是很相似的。”于是,nendo的团队发挥了超强的归纳类比能力,然后一个“书店&咖啡店”的方案正式出炉了。开店期间,在这里出售的只有美式咖啡、拿铁和卡布奇诺等九种大众款咖啡,并且型号统一。虽然临近的街道有好几家普通的星巴克,但来这里参观的人数非常多,人多的时候需要排三个小时的队,开店三周创下了超过20000人的访客纪录。

那么,“Starbucks Espresso Journey”为什么会成为这么经典的案例呢?当然,一方面因为是在空间设计上的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其独特的下单方式也得到了顾客们的广泛好评。

“平常,没有谁会先在书架上选一本书,然后再去点咖啡。很多人都是为了体验这种新鲜的方式,怀着好奇心来到店里的。”

摄影:阿野太一
“Starbucks Espresso Journey”就像挑选一本书一样舒适的“违和感”。

摄影:岩崎宽

走进店里,你就会看见书架上摆满了书,这些书被分为九种颜色,每一种颜色都对应一种咖啡。顾客可以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然后一边读里面的介绍,一边选择适合自己的咖啡。选好想点的咖啡后,再拿着这本书到收款台,就能换到一杯美味的咖啡了。同时,还可以拿一份介绍咖啡制作方法的简章,看过之后,沿着虚线打开,还能当玻璃杯的杯套使用。

精心为自己挑选一杯咖啡,就像在书店为自己淘一本恰到好处的书,两者都是难得的美妙体验。和普通星巴克店内的热闹不同,这里的环境都非常安静,弥漫着陌生却让人沉迷的“违和感”。很多人为了体验这种“违和感”来到店内。这个项目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直到很久以后,人们还对在这里的经历津津乐道,念念不忘。而且,这个限量店开起来之后,日本国内其他星巴克的销售额也提高了一成左右。

除此之外,限量店还带来了完全出乎意料的影响。

开店期间的高峰期,磨咖啡的速度创下史上新高,一台咖啡机一个小时内磨出的咖啡量是平时的1.3倍,这在之前的星巴克是从来没有过的。原来,为了让每一位来店的顾客都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服务,员工们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这才创下了史上最高纪录。

由此可见,这不仅是“Starbucks Espresso Journey”本身的成功,也为未来星巴克咖啡的经营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样巨大的进步,是在会议室开多少会也讨论不出来的。限定店的尝试也告诉我们,在经营方面,可以稍微突破一些已有的框架,而且适当地创造“违和感”是可以带来意外收获的。

这个经典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些大胆的创新性的尝试,对企业未来的运营战略会大有裨益。

佐藤大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满脸欣慰地说:“当我看到来店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想来一杯咖啡,然后会心一笑——就是这个小小的画面就足够了,真的。”

“当设计一只杯子的时候,脑海里不仅要想到它的颜色和形状,更应该想到它将会被放置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要加多少水,是摆在桌子的中间还是靠边的位置。这些方面的任何一点变化都会给使用杯子的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我认为设计师必须要学会留意使用者这些细腻的心理变化,因为这才是设计的关键所在。”

除了“Starbucks Espresso Journey”,还有一些店铺设计的案例,也很好地利用了“违和感”。

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西班牙著名鞋子品牌Camper(看步)的巴黎店(2012年)。后来,Camper大阪店(2012年)、Camper旧金山店(2013年)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思路。

进入这几家店的人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露出开心的笑脸。因为他们会看到很多鞋子“飘浮”在空气中来回“漫步”,就像被许多透明人穿着一样。佐藤大说,他想通过这样的画面告诉人们,Camper的鞋子拥有一种“让你爱上走路”的神奇魔力。

摄影:吉村昌也
西班牙鞋子品牌Camper大阪店。
让一双双鞋子在空气中自由地“漫步”,以此展现独特的品牌魅力。

摄影:Joakim Blockstrom
nendo为Tod’s设计的橱窗展“cabinet in the window”(橱窗里的柜子)。
利用错位开门的展柜摆放商品。

“在我看来,Camper鞋的意义既非帮助人们跑得更快,也不是为穿着者提供什么身份标志,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发现并体会到步行的乐趣。我们就是想通过人们看到一双双的鞋子在店内空间自由漫步的画面,来传达这个重要的理念。”

nendo还曾经与意大利的著名鞋包品牌Tod’s有过合作。为了参加2012年的米兰国际家具展,Tod’s邀请佐藤大设计位于盖勒瑞和史皮卡大道的两家店的橱窗展。虽然摆放商品的只有简单的展柜,但为了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效果,佐藤大巧妙地挪了一下展柜门的位置,而且这种门是能从柜子内部打开的,说起来完全是一种异想天开的设计。

佐藤大说:“我当时就是希望能带给人们一种奇异的体验,就像从魔法门里取出了中意的商品。”在这次设计中,佐藤大不仅全面地考虑到了商品和场地带给人们的感觉,同时也运用了一点点幽默感

在感觉到小小的违和感的同时,人们心里往往也会产生一种不言而喻的喜悦。对品牌营销来说,最能抓住人心的,一定不是多么复杂的逻辑,而是那种一瞬间就能走入心里的东西。而且,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必然能让他们记得很久,每一次看到这个品牌,总会想到那个印象颇深的设计:“啊,总觉得怪怪的。”“嗯,还真不错。”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佐藤大变得更加珍惜自己发现的“违和感”,总是会设计一些带有“违和感”的作品。也许,其中还有让人感觉仿佛按错了什么按钮的设计。那些非日常性的东西所蕴含的力量,正是佐藤大一直坚信不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