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末大将袁崇焕:辽东总督任命引争议

明末大将袁崇焕:辽东总督任命引争议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袁崇焕拒绝了高第的命令。就这样,在主帅袁崇焕的主持下,宁锦之役以明军大胜收场,袁崇焕的名气和威信也迅速攀升。崇祯帝年龄虽小,却十分精明,用计除掉魏忠贤的“阉党”后,重新起用了袁崇焕,任命其为辽东总督一职。这一下子触碰了崇祯皇帝的痛处,崇祯皇帝二话不说将袁崇焕打入大牢。于崇祯三年八月,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明末大将袁崇焕:辽东总督任命引争议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的一天,深宫之内,已多年不上朝的神宗皇帝独立北窗之前,面色凝重,思绪万千。就在刚刚,信使来报:辽东战事吃紧,萨尔浒一役大败,大将杜松与刘綎战死沙场,马林溃逃。

对于明神宗朱翊钧来说,这场原本志在必得的大战竟然败得如此之惨,这对于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也让原本就虚弱不堪的神宗皇帝万念俱灰,他心里明白:辽东保不住了。

这场战役中击溃明军的人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努尔哈赤

女真族明朝后期一直是皇帝的心腹大患,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割据辽东。此后,女真势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攻下辽东附近七十多座城池,对北京一带构成巨大威胁。万历四十七年(1619),明朝征集十八万大军,分四路讨伐后金,在萨尔浒一带决战。结果,明军被各个击破,损兵折将五万人。萨尔浒之役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天启二年(1622),原本担任福建邵武知县的袁崇焕,经当时辽东主帅孙承宗的推荐,驻守宁远。随后,他们建筑工事和城墙,作为关外抗击后金的坚固防御阵地。苦心经营几年之后,明朝边防实力大增,并主动出击收复了一些失地,同时还把防线向北推进了几百里。袁崇焕也因治军有功而得到提拔,由兵备副使升为右参政。

▲袁崇焕驻守宁远。

然而,这一时期宦官魏忠贤独揽朝政。为排除异己,他让自己的亲信高第代替孙承宗做了辽东主帅。高第根本不懂军事,认为宁远距离后金太近,不适合驻守。于是,便命令袁崇焕放弃宁远,回撤山海关附近。

袁崇焕拒绝了高第的命令。他认为宁远战略要地绝对不可轻易放弃。随后,高第为了孤立袁崇焕,下令把宁远周边的锦州等几个防守据点的兵马全部撤到了山海关。这样,宁远成了茫茫旷野里的一座孤城。

1626年,早就在寻找战机的努尔哈赤见此状况,亲率三十万大军,挥师南下,准备趁此机会一举拿下宁远城。陷入孤城的袁崇焕只得亲率一万守军独自迎敌。当时的努尔哈赤刚刚拿下了锦州、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诸堡,士气高涨,派人劝降袁崇焕,威胁道:“你袁崇焕一个小小将领,独守孤城,不要妄想与我三十万大军抗衡,还是早点出城投降吧!”

▲宁远大战。(www.xing528.com)

袁崇焕没有丝毫恐惧,回应了努尔哈赤八个字:“宁可战死,决不投降!”为表达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他还把远在山西的妻子儿女接入城内,一时间将士皆受鼓舞,士气大增。袁崇焕命手下把十一门红衣大炮架设在城楼之上。这红衣大炮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威力强劲,随后在宁远之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据记载,这红衣大炮一开炮,声动天地,火光震天,一炮下来,数十骑兵连人带马无一幸免。努尔哈赤军队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的炮火轰击下严重受挫。宁远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攻到第三天,由于难以承受伤亡,后金军队撤退。这是明朝与后金长期交战中取得的首次胜利,消息传到京城,朝野上下兴奋异常。

宁远大战后不久,努尔哈赤去世,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亲率精兵,围攻宁远、锦州,结果又一次惨败而归。袁崇焕从此威震辽东,令后金官兵闻风丧胆。

就这样,在主帅袁崇焕的主持下,宁锦之役以明军大胜收场,袁崇焕的名气和威信也迅速攀升。但是,权倾朝野的魏忠贤故意用手段打击袁崇焕。袁崇焕受不了这份气,一气之下辞官回家了。

不久,熹宗皇帝驾崩,他的亲弟弟朱由检继位,改年号为崇祯崇祯帝年龄虽小,却十分精明,用计除掉魏忠贤的“阉党”后,重新起用了袁崇焕,任命其为辽东总督一职。此后袁崇焕以部将毛文龙违抗军令为名,用皇帝御赐的尚方宝剑将其斩首。

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开始怀疑袁崇焕是在党同伐异。加上袁崇焕长期守边,与清军有打有谈,崇祯皇帝总是担心袁崇焕与清军勾结。后来,皇太极攻打北京,袁崇焕千里驰援,抵达京城之后,崇祯皇帝竟然下令袁崇焕不得入城,在城外休整。

之后,袁崇焕击退清军,皇太极秘令明朝中的内应散布消息,说之所以袁崇焕来了清军撤退,这是事先约定好的。这一下子触碰了崇祯皇帝的痛处,崇祯皇帝二话不说将袁崇焕打入大牢。这时,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谋反死罪。于崇祯三年(1630)八月,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随后明朝内部叛乱四起,李自成张献忠等多处起义让明朝焦头烂额。再后来,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落下帷幕。

明朝末年,其实还有许多忠臣清官以及治国之臣,御敌良将也是人才辈出。但是,崇祯帝刚愎自用,首先想到的不是袁崇焕能否挽救大明,而是袁崇焕是否能完全服从自己手中的皇权。崇祯皇帝其实是明朝较为勤勉的君主,但他没有把握住挽救自己和明朝的机会。可以说,袁崇焕之死就是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袁崇焕含冤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