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中后期书法:追随者与创新,影响明初书法

元代中后期书法:追随者与创新,影响明初书法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后期的书坛充满了独创精神,赵孟的书风仍有不少追随者,端庄秀雅的风格也流行,而奇肆多姿、直抒性灵的书法又给书坛带来了新意,并对明初书法带来了直接影响。元代后期的帝王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对文化艺术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元代中后期一些书法家突破端雅典丽的书风而另辟蹊径,以冯子振、杨维桢、康里巎巎最具代表性。元代画家多擅书法,如黄公望、倪瓒、王蒙之楷书,吴镇之草书,皆各具风范。

元代中后期书法:追随者与创新,影响明初书法

元代后期的书坛充满了独创精神,赵孟頫的书风仍有不少追随者,端庄秀雅的风格也流行,而奇肆多姿、直抒性灵的书法又给书坛带来了新意,并对明初书法带来了直接影响。

元代后期的帝王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对文化艺术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元文宗在天历二年(1329年)建立了奎章阁学士院,其中设鉴书博士司,集中了虞集、柯九思、揭傒斯等儒臣供职于此。文宗常亲临此地赏鉴法书名画,从而促进了宫廷书画艺术活动的兴盛。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四川仁寿(今四川眉州仁寿县)人。因学问渊博、品行高尚而受人敬重,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工楷、行、草、篆诸书体,并以行、楷书最为擅长。其楷书端庄秀媚,得力于唐欧阳询虞世南诸家。从某些传世的古代书画(如何澄《归庄图》)中可见到虞集的题跋。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仁宗延祐初授国史院编修官,文宗时任奎章阁学士。精于书法,擅行书、楷书,楷书清健雅致,行书师法晋人,苍劲有力。传世作品有《临智永真书千字文》等。

柯九思不仅以画竹著名,其书法也有相当的造诣。他擅行书、楷书,师法唐代的欧阳询,体势严谨,笔画舒展挺秀典雅。他也精于鉴赏,现今传世的古代书画如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扬无咎《四梅花图》、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上都有他的楷书题跋。

元代中后期一些书法家突破端雅典丽的书风而另辟蹊径,以冯子振、杨维桢、康里巎巎最具代表性。(www.xing528.com)

冯子振(1257—?),字海粟,号怪怪道人,攸州(今湖南攸县)人。博通经史,曾为集贤待制。留传至今的许多名作如展子虔《游春图》、赵昌《写生蛱蝶图》上皆有其题跋。笔锋犀利,清挺拔俗。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绍兴路诸暨州(今浙江诸暨)人。他个性倔强,诗文俱佳。其书法一洗旧习,不循矩度,常以楷、行、草相杂,气势开张,整体趋于表现主义风格,又融汇汉隶、章草的古拙笔意,吸收“二王”行草的风韵和欧字劲峭的方笔,最终形成了峻拔奇绝、壮美放逸的风格。传世墨迹有《鬻字窝铭》《真镜庵募缘疏》《梦游海棠城记》等。

康里巎巎(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康里(今新疆)人,在元代属于色目人,其祖父随忽必烈征伐有功,因而康里巎巎得入内廷,受到汉文化的深入熏陶。其楷书学虞世南,草书师法钟繇、王献之米芾,行笔豪放不拘,体现出北方民族强悍刚毅的性格,与赵孟频端严婉丽的书法相比,大异其趣。

元代画家多擅书法,如黄公望、倪瓒、王蒙之楷书,吴镇之草书,皆各具风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