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底盘构造第3版:传动系统布置形式

汽车底盘构造第3版:传动系统布置形式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FR型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传动系统布置形式,主要应用于大、中型载货车和部分轿车。传动系统的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实现前、后轮较为理想的质量分配,是赛车普遍采用的方式。

汽车底盘构造第3版:传动系统布置形式

传动系统的布置主要与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驱动形式有关。汽车的驱动形式通常用汽车车轮总数×驱动车轮数来表示。常见的驱动形式有4×2、4×4、6×4、6×6、8×4、8×8及10×10等。

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型)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方式传动系统简称FR型。FR型发动机装在驾驶室前方的发动机舱内,由传动轴连接到后桥,这种驱动方式的发动机散热条件好,驱动轮附着力大,有利于起步、加速和爬坡,前、后轴载荷分配均匀,对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有利。但是发动机和驱动轮间位置较远,而且传动系统部件多、自身较重,这些都会影响传动效率,传动通过汽车地板,会影响乘坐舒适性。FR型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传动系统布置形式,主要应用于大、中型载货车和部分轿车。FR型动力传动路线如图2-1所示,为发动机→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手动变速器(或自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驱动轮。

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型)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方式传动系统简称FF型,其发动机、离合器、变速驱动桥(含变速器、主减速器和差速器)集中在汽车前部的发动机舱内。FF型布置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且驾驶室宽敞;变速器、减速器和差速器安装在一起,少了一条纵贯汽车前后的传动轴,这样可减轻重量;整车因为地板下无传动轴经过可以降低重心,因此汽车高速行驶稳定性好。但是FF型汽车加速时前轮附着力小,易打滑,而且前轮既是转向轮又是驱动轮,打滑时非常危险;汽车重量处于前方,制动时前轮负荷大,很难实现前后轮的平衡。

978-7-111-55456-1-Chapter02-1.jpg

图2-1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方式

1—发动机 2—变速器 3—万向节 4—传动轴 5—主减速器 6—驱动车轮 7—右半轴 8—左半轴 9—差速器 10—离合器

FF型发动机有纵向布置和横向布置之分,发动机横向布置使动力传递过程中无需扭转90°,传递效率高,发动机纵向布置可减轻前轮负荷。

FF型常用于中、小型轿车及客货两用车、旅行车。如图2-2所示,其动力传递路线为发动机→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变速器→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半轴→前轮。

978-7-111-55456-1-Chapter02-2.jpg

图2-2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方式

1—前轮 2—变速器 3—离合器 4—发动机 5—左前半轴 6—差速器 7—主减速器 8—右前半轴

3.四轮驱动(4WD型)

现在的大部分汽车或为前轮驱动,或为后轮驱动,不过,四轮驱动方式的汽车数量在不断增加。四轮驱动车辆可以按照行驶路面状态的不同,将发动机输出转矩分别传递到前后所有的车轮上,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和制动稳定性能,使车辆具有更好的加速性能、转弯性能和直线行驶性能。但受来自轮胎和其他旋转件产生的附加摩擦的影响,单位燃油行驶里程数会减少。此外,额外的分动器、差速器等增加了汽车的重量,也使单位燃油行驶里程减少。

四轮驱动方式以往用在越野车上,现在有些轿车也用上了这种装置。四轮驱动以4×4或4WD表示。四轮驱动主要分为全时四轮驱动、兼时四轮驱动、适时四轮驱动和兼时-适时混合四轮驱动。

一些高档轿车采用全时四轮驱动方式,只为在道路上增加驱动力,一般不用于越野车。全时四轮驱动汽车没有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的选择开关,一直处于四轮驱动状态。

前轮驱动功率大的轿车,加速时重心后移,造成前轴轻飘,进而使车轮打滑。如图2-3所示,全时四轮驱动车辆前后轴之间采用轴间差速器和(或)黏性万向节,永远维持四轮驱动模式,省去了手动分动器,自动将转矩按需分配给前、后车轮。无论哪一个轴的车轮打滑,都可以通过轴间差速器内黏性液体把它的部分驱动转矩传送到不打滑的车轮上,可以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减轻轮胎的磨损并防止车轮打滑现象发生。

兼时四轮驱动也称为非全时四轮驱动,一般的越野车采用兼时四轮驱动,越野车变速器后面装有手动分动器,前后车轴各装有驱动桥。驾驶人可以随时根据路面状况,通过操纵杆或者按钮操纵分动器,变换两轮驱动或者四轮驱动模式。汽车在泥雪之类的湿滑路面越野,或在城市街道和公路不正常的情况下使用四轮驱动;当汽车驶入正常公路,没有了泥或冰雪,可操纵操纵杆或按钮改为两轮驱动。(www.xing528.com)

兼时四轮驱动分为FF基础上的兼时四轮驱动和FR基础上的兼时四轮驱动。图2-4所示是FF基础上的兼时四轮驱动,其动力传动路线是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主减速器及中央差速器,这时力的传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经过前差速器到前左、右半轴,然后到左、右车轮,另一部分经过分动器→传动轴→后主减速器与差速器→后半轴及左、右车轮。

978-7-111-55456-1-Chapter02-3.jpg

图2-3 全时四轮驱动方式

1—发动机 2—前驱动桥 3—万向传动装置 4—后驱动桥 5—变速器 6—轴间差速器

978-7-111-55456-1-Chapter02-4.jpg

图2-4 FF基础上的兼时四轮驱动方式

1—发动机 2—离合器 3—变速器 4—前右半轴 5—分动器 6—前差速器 7—中央差速器 8—前左半轴 9—传动轴 10—后右半轴 11—后主减速器和差速器 12—后左半轴

适时四轮驱动通常由两个后轮或前轮驱动,然而,如果这些驱动轮打滑,驱动力矩则被自动分配给其他两个车轮。

兼时-适时混合四轮驱动,就是一种弥补兼时与适时短处的驱动形式。驾驶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变换兼时驱动或者适时驱动方式。

4.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型)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传动系统简称为RR型,一般用于大型客车,轿车很少采用这种布置。RR型的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布置在驱动桥之后,传动轴大为缩短,因此结构紧凑,前轴不易过载,重心低,行驶稳定,如图2-5所示。但是发动机后置,散热能力差,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的远距离操纵使操纵机构变得复杂,维修调整不便。

978-7-111-55456-1-Chapter02-5.jpg

图2-5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方式

a)大型客车 b)、c)轿车

1—发动机 2—离合器 3—变速器 4—角传动装置 5—万向传动装置 6—后驱动桥

5.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型)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传动系统简称MR型,目前此种方式在量产车中应用极少。MR型的发动机置于前车轴和后车轴之间,后轮是驱动轮。传动系统的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实现前、后轮较为理想的质量分配,是赛车普遍采用的方式。部分大、中型客车也采用此种布置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