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高校学科评估初步研究结论

上海高校学科评估初步研究结论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化学学科对学科总引文数的贡献巨大(34%),这与中国高校化学学科是进入ESI学科数量最多的学科有关;二是临床医学对学科总引文数的贡献不足,这跟国际上临床医学研究在全球来说体量大、水平高的现状密切相关。对于这些学科而言,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科研质量,产生更加具有重要性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上海高校学科评估初步研究结论

3.5.3 初步研究结论


菲尔德曾经指出,基于引文数的文献计量可以测量的是学科和科研的影响力,但是无法测量学科重要性。[7]即基于引文(Citation)分析的学科评价主要评价的维度科学研究,并更加侧重于评价科研的数量(Quantity)和影响力(Impact),难以评价科研的质量(Quality)。因此,虽然从引文的视角切入我们无法精确评价上海市高校学科的质量水平,但依然可以对上海高校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进行分析评价,一定层面反映上海市高校学科发展的水平,进而为上海市高校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供学理性依据。通过上述研究本书得出以下结论。

(1)国际引文排名和国内学科排名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关系。国际引文排名较为领先的高校,在国内学科排名中可能表现并不理想。国际引文排名比较落后的高校,在国内学科排名中却可能表现比较领先。基于215个上海市学科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确实很弱。其根源是,国际引文排名只是一个单一指标,而中国教育部学位中心的一级学科排名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具体包括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以及数十个指标数据采集点。[8]浙江大学大学评价研究课题组也认为,基于学科综合实力的评价,还应当考虑国际活力、教学实力和效益水平。[9]由此可见,综合性的学科排名虽然具有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但是很难轻易完成全球数据采集,无法进行国际比较。引文分析的国际比较相对容易,但是必须避免将学科的总被引数等同学科综合表现的做法,尤其是简单地将进入ESI的学科数用来评价大学学科是不够合理的。

(2)上海市高校对ESI贡献最大的学科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院校分布的集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和临床医学10个学科贡献了215个学科48%的总引文数,两校共计65个学科累计633216次总引文数,占215个学科总引文数的65%。二是学科分布的集中,化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材料(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和物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同济大学)三大学科领域18个学科贡献了215个学科总引文数的51%。化学、临床医学、生物、物理和基础医学5个学科领域的总引文数占全部77个学科领域总引文数的90%。由此可见,我们一方面需要重视高学术活跃度学科的发展,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低学术活跃度学科的发展,不同类型学科所具有的价值是不同的,必须始终牢记高被引并不意味着高重要性。

(3)从总引文数上来看,上海市高校已经有若干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进入全球前列。排名前10名的学科中出现了一批工程技术学科(11个),其中排名第1的学科有两个,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工程和东华大学的纺织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工程和机械工程,同济大学的土木和建筑、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均显示出了传统优势学科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复旦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领先则主要得益于“985”平台先进材料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物理和化学学科对材料学科的贡献。在理学学科中,复旦大学通过化学和数学学科维持了自己在基础理科上的优势地位。而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大学则在数学学科上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拥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对于这些学科,应当考虑提高学术标准,进一步提升学科的相对影响力,获得世界同行们的认可,努力向世界最高水平迈进。

(4)尽管物理、化学、生物、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学术活跃度较高(这5个学科对上海市高校所有学科的总引文数做出90%的巨大贡献),但是与全球的机构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是化学学科对学科总引文数的贡献巨大(34%),这与中国高校化学学科是进入ESI学科数量最多的学科有关;二是临床医学对学科总引文数的贡献不足,这跟国际上临床医学研究在全球来说体量大、水平高的现状密切相关。从表3-26所显示的这些学科的相对影响力来看,基本上都小于1(即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意味着这些学科尽管在总引文数上已经非常可观,但是体现科研质量的篇均被引数和相对影响力距离全球平均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对于这些学科而言,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科研质量,产生更加具有重要性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要进一步改善上海市高校学科在ESI中的表现,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术活跃度比较高的学科,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对活跃度较低的薄弱学科的扶持。

(5)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学艺术学学科是上海市高校学科的软肋。一定程度上讲,现有的学科影响力评价方法对人文社科、管理学和艺术学学科来讲是不够合理的,因为SCI和SSCI的成果只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中较少的一部分,大量的专著、A & HCI文献、CSSCI文献都没有纳入统计。而且,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人文性、历史性和丰富的个性等鲜明特征,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积累、学科现状、学科潜质和文化传承。[10]但要在国际上体现影响力,就不得不增加发文量,有重点地发展学术活跃度更高的学科。现有数据显示,2003—2012年上海市高校管理学(25个)、人文社会科学(48个)、艺术学科(3个)平均每个学科发文数分别只有79(泰晤士Top400高校的平均水平为174篇)、 11(泰晤士Top400高校的平均水平为174篇)和0(泰晤士Top400高校的平均水平为103篇)。也就是说,平均每一个上海市高校管理学学科在2003—2012年年均发文发表SCI或SSCI不足8篇,人文社会科学年均发表SCI或SSCI仅为1篇,整个上海市艺术学科十年来没有SCI或SSCI论文发表。从中可以看出,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大类学科是目前上海市高校学科实力较弱的软肋和短板,需要集中投入,重点扶持,加强建设。

【注释】

[1]邱均平,马瑞敏.引文索引的功能与科学评价——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引文数据库为例(下)[J].中国索引,2006 (1): 18-21.(www.xing528.com)

[2]张端鸿.ESI数据库概况和我校入选情况分析[J].高校动态(复旦大学内部刊物), 2009(31): 1-2.

[3]邱均平,马瑞敏.引文索引的功能与科学评价——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引文数据库为例(上)[J].中国索引,2005 (4): 17-22.

[4]郑燕,杨劼.我国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11期。

[5]岳卫平译.“SCI之父”Eugene Garfield博士谈SCI.中科院物理所报告,2009年9月。

[6]Moed H F.New developments in the useof citation analysis in research evaluation [J] .Archivum Immunologiae et Therapiae Experimentalis, 2009, 57 (1) : 13.

[7]Garfield E.Is citation analysis a legitimate evaluation tool? [J].Scientometrics, 1980, 2 (1):91-94.

[8]佚名.2012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J].中国研究生,2013,增刊.

[9]浙江大学课题组.大学评价和学科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J].评价与管理,2005 (1):32-42.

[10]谢菊,叶绍梁.对文科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估可行性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 (4): 26-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