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运用工程学: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发动机结构因素

汽车运用工程学: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发动机结构因素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动机的热效率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影响汽车的燃油消耗量。因而,凡是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热功转换效率有影响的因素,都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广泛装用柴油机是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途径之一。使用稀薄燃烧技术的汽油发动机,其混合气空燃比可达20∶1以上,甚至高达26∶1。合理的配气相位与发动机常用工作区相关。

汽车运用工程学: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发动机结构因素

发动机的热效率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影响汽车的燃油消耗量。因而,凡是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热功转换效率有影响的因素,都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

1.发动机种类

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热效率高、有效燃油消耗率较低。现代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比汽油机低20%~40%,排气污染较汽油机小。因此,广泛装用柴油机是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途径之一。

2.发动机的压缩比

汽油机的热效率η与压缩比ε的关系为:

η=1-ε1-K

式中 K——绝热指数

增大压缩比,热效率提高,发动机燃油消耗率降低。汽油机压缩比的提高主要受爆燃的限制,同时压缩比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不仅对发动机的功率和效率的提高无明显效果,还会增大排气中NOX的浓度。

改进燃烧室和进气系统,提高发动机结构的爆燃极限;使用爆燃传感器,自动延迟产生爆燃时的点火提前角;采用掺水燃烧抗爆技术;开发高辛烷值汽油等都是提高压缩比的措施。

3.改善发动机燃烧过程

改进燃烧室形状,采用稀薄混合气分层燃烧技术,利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精确控制供油量等措施,可改善汽油机的燃烧过程,能显著提高燃油经济性,又可降低排放污染。

燃用稀混合气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机理是:汽油分子有更多的机会与空气中的氧分子接触,以便完全燃烧;同时,稀混合气燃烧后最高温度和压力降低,缸壁传热损失较少,还可以增大压缩比,提高热效率。但若混合气过稀,燃烧缓慢,发热量及热效率下降;同时,混合气过稀,发动机工作对混合气及分配的均匀性更加敏感,个别缸失火的概率增大。

燃用稀混合气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加快燃烧速度;提高点火能量,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延长火花持续时间;清除火花塞附近的废气;汽油充分雾化等。

当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快速燃烧技术。快速燃烧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燃烧室及进气道的设计,例如:火花塞位置的选择、提高进气速度、形成挤压紊流及燃烧紊流等。(www.xing528.com)

为了燃用稀混合气,还可采用分层充气技术,即在火花塞附近的局部区域供给浓混合气,在其他区域供给稀混合气。当浓混合气点燃形成火焰后,在由其产生的高温和强涡流影响下,使稀混合气点燃,并使火焰得以传播。

使用稀薄燃烧技术的汽油发动机,其混合气空燃比可达20∶1以上,甚至高达26∶1。

4.改善进、排气系统

改善进、排气系统的目的是降低进气阻力和排气干扰,提高充气效率。进气管应有足够流通截面,表面光洁,连接处平整,气流转折少且截面突变小,以减少气流的局部阻力。进气门处局部阻力最大,采用多气门结构,可以增大进气充量。同时,进气管断面的形状和尺寸,对燃油的雾化、蒸发和分配影响很大。断面过大,气流速度低,燃油易沉积于管壁,蒸发速率慢,各缸混合气分配不均匀,油耗增大。

5.选择合理的配气相位

配气相位是否合理对于充气系数的变化特性、换气损失、燃烧室扫气作用、排气温度以及净化程度有很大影响。

合理的配气相位与发动机常用工作区相关。配气相位的持续角较宽时,发动机在高速时充气特性好,而低速时充气特性差;持续角窄时,则反之。适当的排气相位角,可充分利用气流的惯性以及排气系统压力波动进行充气。采用电液控制的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技术,可使配气相位在各种工况下都处于最佳状态。

6.负荷率

若转速一定,当发动机负荷率较高时,其有效燃油消耗率较低。汽车在水平良好道路上以正常速度行驶时,一般只用到最大功率的20%左右,大部分时间都在较低负荷率下工作。因此,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不宜装用功率过大的发动机,以提高功率利用率。

采用闭缸技术可以改变发动机的有效工作排量,从而改变负荷率,其主要方法有变缸法和变行程法两种。

变缸法即改变有效气缸数目的方法。减少工作气缸数的方法有堵塞进气道和关闭进、排气门两种方法。

变行程法指改变活塞行程的方法。在中小负荷时,缩短活塞行程,使气缸有效工作排量减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