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近代史纲:西方殖民者的觊觎与窥探

宁波近代史纲:西方殖民者的觊觎与窥探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殖民者、商人纷纷来到地大物博的中国,而像宁波这样重要的港口,对他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宁波得天独厚的优越港口条件和悠久的海外贸易历史,使葡萄牙殖民者对宁波的垂涎。[2]葡萄牙殖民者仅在宁波双屿港的贸易额每年超过3百万克鲁查多。对英国殖民者来说,宁波时时有一个“最新、最丰富的市场”。东印度公司为此向英国政府提出开埠宁波、舟山的要求。

宁波近代史纲:西方殖民者的觊觎与窥探

明清王朝国势衰微,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的时候,18世纪中叶的“乾隆盛世”无可挽回地成为没落的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

正当清王朝封建统治停止不前的时候,欧美资本主义却迅速地发展起来。以蒸汽机的发明引发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使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终于找到了与之更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力。几乎席卷欧州大陆的近代机器大工业,促进了生产力的飞快发展。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1]追求超额利润的内在冲动和剧烈竞争的外部压力,驱使西方资本主义向世界各地扩张。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揭幕和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求新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开拓新的殖民地。西方殖民者、商人纷纷来到地大物博的中国,而像宁波这样重要的港口,对他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早在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商人就来到了宁波。宁波得天独厚的优越港口条件和悠久的海外贸易历史,使葡萄牙殖民者对宁波的垂涎。位于与今天舟山普陀县的佛渡和六横两岛相隔的双屿港,时属宁波管辖,为海上贸易的要冲。1526年(嘉靖五年),葡萄牙商人初次到宁波双屿贸易。1540年(嘉靖十九年)大批葡萄牙人勾结日本海商以及徽州的私商许栋、福建李光头,在双屿、大茅进行频繁的走私贸易。《明史》记载说:“奸民阑出入,勾倭人及佛郎机诸国人互市,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踞宁波之双屿为之主司。”[2]葡萄牙殖民者仅在宁波双屿港的贸易额每年超过3百万克鲁查多(Cruzado,葡萄牙货币单位,现称Escado)。[3]葡萄牙殖民者在贸易过程中,乘机对宁波进行劫掠,“货尽将去之时,每每肆行劫掠”。[4]

与此同时,葡萄牙殖民者还在双屿港积极经营,他们修筑两所天主教堂、两所医院,建馆舍上千座,住有葡萄牙人1200人。当时商船云集,日常贸易商贩达万人,交易兴盛,被称为“十六世纪之上海”。[5]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明朝政府任命朱纨为浙江巡抚兼福建海道提督。他到任以后,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实行了一次对葡萄牙殖民者的讨伐,双屿岛上经过5小时激战,天主教徒1200名被杀,其中800人是葡萄牙人,烧了教堂和房屋,把葡萄牙殖民者赶出了宁波。

英国在17世纪中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又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英国资本主义要获得更迅速的发展,就要寻找新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开拓商品市场的重要目标,而宁波也就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一块肥肉。“照它早期的商馆历史看,对宁波寄以很大的希望”。[6]侵略、占领宁波、舟山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掠夺市场、原料。对英国殖民者来说,宁波时时有一个“最新、最丰富的市场”。东印度公司为此向英国政府提出开埠宁波、舟山的要求。因为宁波是在在北纬29度到32度之间,“与丝、茶、棉布地相近,也是畅销英国呢、绒、布匹、羽纱的地域”。[7]义律致至巴麦尊私人密件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我建议,“正式把舟山岛割让给女王陛下;并以充分而毫无保留的上谕,明令准许帝国人民在那些岛上和一切沿海港口和我们做生意”,“替英国货物取得自由输入广州、宁波、厦门与南京的权利“。这里清楚表明英国政府侵略宁波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做生意”,替英国货物取得自由输入宁波的“权利”。[8]

除了经济的目的以外,英国垂涎和窥测宁波还有着政治军事方面的因素。其实,英国政府的这一观点是非常明确的。其打算是:远征军一旦到达中国海,就必须占领中国沿海的某个岛屿作为供应中心和行动基地,统率这支远征军的司令必须有选择地占领这样的岛屿,并根据当地获得的情报行事。但他选择的岛屿应当是:能够提供良好而安全的船舶锚地,能够防御中国方面的进攻,能根据形势需要加以永久占领。“女王陛下政府认为舟山群岛的某个岛屿很适合此目的。舟山群岛的位置处于广州与北京的中间,接近有几条通航的大河河口,从许多方面来看,能给远征军设立司令部提供一个适合的据点”。[9]

1840年的《澳洲新闻纸》有一段描述是对英国采取上述战略的很好注释:“现在所做之大戏已经开台。中国乃系英吉利兵丁及英国官府之新战场。论及兵丁驻扎之处,众人之意见不同,大抵舟山岛,乃系现在兵丁驻扎之处。因见此岛乃系在中国之中,邻近之处皆系富厚省份,又与产茶叶、丝发(即湖丝)之省分相近,即在其内地之港口,亦系甚好,可为外国贸易之大市镇。我等若由中国人手内夺得此岛,即定必令此岛比广东省城更为紧要,其路程虽系略远,而经过台湾之港口,大半年虽系有风暴之险,惟舟山之天气甚好,土地肥美,而居民亦甚稠密。在此岛上有定海城,即在如今系大贸易之处。”[10]

这段文字清楚表明英国政府把攻占舟山作目标的确定是有其经济和商业方面原因,而且还由于基于舟山的地理位置“在中国之中”,且有良好的港口,“可为外国贸易之大市镇”。天气甚好,土地肥美,居民稠密,且有定海城,因此可以定为“供应中心”和“行动基地”。

由于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对外开放贸易严格控制,自1757年起,清政府关闭了漳州、宁波、云台山三关,仅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但是英国资产阶级懂得,要攫取更多利润,掠取廉价的生丝和茶叶,就要在华东打开通道。而宁波如能开埠通商,有利于英国商人以低廉的价格收购生丝和茶叶。这使宁波在英国对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英国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地渴求在宁波开辟通商口岸。对于这一点,连他们自己也直言不讳。英人宾汉曾说:“参阅一下魏尔德的地图,就能看出宁波半岛和石浦(今宁波市所属象山县石浦区)所在的半岛是易于占领和防卫的,并且虽然只是天朝的一小角,天朝的很小的一角,对于我们来说利益是不可胜计的,因为它马上会把邻省的丝茶贸易全部或几乎全部都拉过来。”[11]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阿美士德”号来宁波调查后认为:“宁波内接运河,外连甬江,乃是一个输出生丝和销售英国货的好港口。”[12]浙江巡抚在奏章中也提到,“蚕丝素夷人所重,至茶叶则夷人更以之为命”,一旦英军占领宁波、定海,不仅“丝既可就近谋取,而各处茶叶更必潜收”。[13]

正是宁波的优越港口条件和地理环境,引起英国等殖民者的窥测和垂涎。在鸦片战争以前的200多年里,他们用种种阴谋对宁波进行窥测。其主要手段是:

英国殖民者为打开宁波市场,企图用谈判的手段,从清政府那里获取宁波开埠的要求。

早在康熙年间,英国商船已经出入宁波,乾隆时又“复来数舶”,清政府以“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理由,于1757年关闭了宁波等3个通商口岸。英国政府为使宁波再次向英国开放,派商人洪仁辉于1759年来天津投递文书,“仍乞通市宁波”,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并把洪仁辉从陆上“押往澳门圈禁,三年满日,释逐回国”。[14]英国资产阶级企图开宁波为商埠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1787年,英国政府派卡斯特卡来华,要求扩大与中国的贸易。英国政府在指令中说:“如果中国皇帝允许划给英国一块地方,在确定地点时,应特别注意……靠近上等华茶的出产地——大约位于北纬27度—30度之间。”[15]这块地方是包括宁波、舟山等地。因为宁波、舟山位于北位29度到32度之间。上述指令反映了英国政府要求开埠宁波的愿望。

1792年,英国政府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再次派遣以马戛尔尼勋爵为特使的代表团来华。于次年8月至北京在热河行宫觐见乾隆皇帝,向清廷提出要求。其中第一条是“增开舟山、宁波、天津为通商口岸”,第3条是“将舟山群岛的一个岛拨给英国,以便英人居住和存放货物”。[16]马戛尔尼提出“开放宁波、舟山”等要求,当即遭到严词拒绝。乾隆颁发的敕谕说:“据尔使臣称尔国货船将来或到浙江宁波、珠山(即舟山、今浙江舟山市)及天津、广东地方收泊交易一节。……除广东、澳门地方仍准照旧交易外,所有尔使臣恳请……泊船贸易之处,皆不可行。”“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一节……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17]并且还警告说,若英国擅将货船驶至,欲求上岸交易,该处文武必不肯令其停留,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预也。

即使这样,英国依然不肯干休,步步紧逼,于1816年又一次委派阿美士德来北京,重申上述要求。但这一次根本没有受到嘉庆帝的接见,英国资产阶级运用外交手段,开埠宁波的要求没有实现。

鸦片是以罂粟为原料制成的一种强烈麻醉剂,毒性很大,原产于印度、阿拉伯等地,清朝前期一再禁烟,都无效果。当英国合法的贸易受到限制以后,英国殖民者为了掠夺中国财富,牟取暴利,竟无耻地利用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他们通过贿赂和武装贩运,勾结一些出卖民族利益的奸民,也把毒品投到宁波市场。把宁波、舟山作为贩卖鸦片的场所。1792年9月8日,英国大臣丹达斯给马戛尔尼的训令中指出:“我们孟加拉鸦片的销售就必须放在一个公开的市场上去试试看,或者在东海分散、迂回而间接的交易中贩卖出去。”[18]这里所说的东海就是宁波、舟山沿海一带。

事实也正是如此。英国烟贩的鸦片走私船经常出入宁波、镇海和舟山洋面。1701年(康熙四十年),英人凯切普尔运鸦片100箱(每箱100斤)来定海,打算来宁波贸易,但没有得逞。自1757年以后,“宁波的走私鸦片绝大部分来自停泊在广州洋面上英国船”。[19]

1832年以后,浙东洋面“时有英吉利夷船一二只出没游奕,勾引滨海愚民接买鸦片烟土”。[20]1819年,宁波府所属的镇海县查获烟犯2名,烟土193两。

在鸦片战争前夕,宁波包括定海,每年的鸦片输入量大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仅19世纪30年代这10年中,走私鸦片约二万三四千箱,鸦片贸易额超过了正当的商品贸易额。宁波到处鸦片泛滥,“城内鸦片馆极其奢化,馆内伺客人者多十余岁女子,衣服首饰色色都佳”。[21]由于鸦片的高额利润,诱使一些不良之人种植罂粟花,取浆成膏。宁海县在1819年(道光十九年)就有人种植罂粟花苗230余亩。1840年,“宁海县查出栽种人犯四名,仅获陈一辞一名,尚有妙阿狗等三名未获”。[22]在武装侵略以前,英国侵略者加紧对中国沿海一带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侦察。这一时期,宁波也引起他们注意。

英国侵略者想方设法收集情报,进行间谍活动,为武装进攻宁波作准备。1832年正月,英国派“阿美士德”号武装间谍船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6个月的侦察,其中也到过宁波、舟山。他们侦察镇海炮台、宁波的防务和军事设施,窃取了宁波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阿美士德”号闯入甬江后,了解到清军缺乏战斗力,宁波“本地全体海军船只,不能阻止一只商船进口,真是怪事”。[23]民国《鄞县通志》对此也有记载:“宣宗道光十二年,英船驶至镇海洋,其酋长坐小船,直入郡城,周视形势”。[24]

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打开中国大竭力鼓动英国政府用武力达到目的。为此,英国殖民者多次密谋武装占领舟山,封锁宁波。1839年4月3日,义律在致巴麦尊的密件中说:“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献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应该经过白河口向朝廷致送通牒……正式把舟山岛割让给英王陛下”。[25]10月18日,巴麦尊给义律的密件中也把占领舟山群岛中一个岛”用作远征军的供应中心与行动基地”,并声称“陛下政府是有意于永久占有这样地方的”。[26]11月2日,伦敦东印度公司中国协会主席拉本德与下院议员史密斯,以及克劳复组成的、专门与巴麦尊联系的英商三人小组,在给巴麦尊的信件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对舟山动用武力的建议:“我们可以占领北纬三十二度的大舟山岛,普陀离舟山不过几英里。”[27]

1840年(道光二十年)2月20日,巴麦尊子爵致海军部勋爵大臣公函中,又一次提到武装侵占舟山:“封锁舟山群岛与杭州府间的港通道,还应封锁扬子江黄河河口。要用武力占领最合适成为长期性占领的司令部的地方,如舟山群岛”。次日,义律致海军少将梅特兰的信中也表述了这个意图。义律说:“把主力部队直接开赴舟山,在那里合适的地方升起国旗。”“这次军事行动必须予以加强,其办法是派遣一部分军队截断大城市宁波与外地的贸易联系和尽可能逼近杭州府(大运河南方入口,也可能是这个帝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宁波距离舟山不到20英里,杭州府离舟山不超过70英里历史已经证明,英国资产阶级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采用的一系列措施,对英国政府日后行动发生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建议和设想,以及所提供的情报,基本上构成了英国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对宁波发动进攻制定的作战计划的蓝图。

注:(www.xing528.com)

[1]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第3卷,第545页

[2]《明史》卷205,《朱纨传》

[3]张天择:《中葡通商研究》,第78页

[4]俞大猷:《呈总督军门在庵杨公揭》,《正气堂集》卷7

[5](日)藤田丰八:《葡萄牙占据澳门考》

[6]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第404页

[7]参见拙作《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对宁波的侵略》,《杭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8]义律:《致巴麦尊私人密件》(1839年4月3日),见《浙江鸦片战争史料》上卷,第44页

[9]巴麦尊:《致海军部的信》(1839年11月4日),见《浙江鸦片战争史料》上卷,第48页

[11]《鸦片战争》(五),第275页

[12]牟安世:《鸦片战争》,第5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3]梁廷褕:《夷氛闻记》卷3,中华书局1959年版

[14]《鸦片战争》(一),第23页

[15]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册,第149页

[16][18]马士:《1635—1834东印度公司对华编年史》第2卷,第225页

[17]梁廷榆:《粤海关志》卷33

[19]郑绍昌主编:《宁波港史》第124页

[21]《鸦片战争》(四),第234页

[21]赵钧:《过来语》稿本

[22]祁絜藻等:《为遵查台温两府栽种鸦片等情折》,《浙江鸦片战争史料》上卷第38页

[23]南木:《鸦片战争以前英船“阿美士德”号在中国沿海的侦查活动》,列岛《鸦片战争史论专集》,第109页。

[24]《鸦片战争》(四),第409页。

[25]《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料选辑》上卷,第1分册,第59页。

[26]《中国历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第51—52页。

[27]严中平辑译《英国鸦片贩子策划鸦片战争的幕后活动》,《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4期。第5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