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近代史纲-人物简介

宁波近代史纲-人物简介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道光年间武进士出身。鸦片战争中,于1841年春率兵1200人增援定海。1850年起用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死于潮州。裕谦清末蒙古镶黄旗人,原名裕泰。1841年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赴浙江,负责海防。10月1日英军陷定海,旋进攻镇海,他率兵4000人抗战。传见《宁波市志》第49卷《人物传略》。~1841)清四川华阳人。1841年10月英国侵略军攻陷镇海县城。1841年任浙江金华协副将。

宁波近代史纲-人物简介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凌台,号雨田。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道光年间(1821—1850)武进士出身。少时勤奋读书学习武艺,尤其注意历代名将修身、治军经验。当他读到“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句时,非常赞赏。1839年(道光十九年)任浙江定海镇总兵。鸦片战争开始后,着力整饬军队,修建军事设施,加强战备。1841年英军再次进犯定海时,与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协同抗敌。1841年9月26日,英军猛攻定海,葛云飞据守定海土城,血战六昼夜,全身负伤40余处,犹拼死杀敌,最后中炮牺牲。著有《制药要言》、《制械要言》、《水师缉捕管见》、《浙海险要图说》等。传见《国朝先正事略》卷25《名臣》。

郑国鸿(1777~1841)字雪堂,清末湖南凤凰厅人(今凤凰县)。世袭云骑尉出身。1821年(道光元年)超擢提标参将。1840年任浙江处州镇总兵。鸦片战争中,于1841年春率兵1200人增援定海。9月与葛云飞、王锡朋两总兵协力抗击英军,扼守竹山门,血战六昼夜,10月1日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英勇战死。优于文学,工诗、易,好穷经,有《诗经疏义》、《易学崇源》行世。传见《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273《处州镇兵郑公传》。

王锡朋(1786~1841)字樵慵。清顺天府宁河(今天津市)人。嘉庆武举人出身。1833年(道光十三年)任福建汀州镇总兵,1838年调任安徽寿春镇总兵。1940年夏,曾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防守吴淞要塞。次年英军再度进犯浙江沿海时,率兵千余人赴浙江定海,与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共同抗击英军,1841年9月,葛云飞驻晓峰。王锡朋率部驰救,与葛云飞一起坚守晓峰岭,血战六昼夜,英勇牺牲。传见《清史列传》卷39《王锡朋传》。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黄爵滋、魏源等人提倡经世之学。1938年(道光十八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吸鸦片,卓著成效。旋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输入。次年到广东,为了解西方情况,派人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1841年5月3日,从广州出发,水路昼夜兼程,6月10日下午到镇海。他在镇海期间,全心投入筹划镇海防堵事务。他指画守御方策,研铸大炮,仿造轮船,与龚振麟等人一起为镇海的防务尽心操劳。因投降派诬害,7月14日,走上遣戍新疆之路。1850年起用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死于潮州。能诗文。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见《林则徐传》。

裕谦(1793~1841)清末蒙古镶黄旗人,原名裕泰。博罗忒氏,字鲁山、衣谷,号舒亭。嘉庆进士。1840年(道光二十年)署两江总督,力主禁烟。1841年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赴浙江,负责海防。曾挽留林则徐在浙江防英,未得批准。10月1日英军陷定海,旋进攻镇海,他率兵4000人抗战。誓师关帝庙,宣告“城存与存,城亡与亡”。10日,英军分路进犯镇海,他登城擂鼓督战。因提督余步云溃退,总兵谢朝恩战死,镇海陷落,遂投水死。有《裕靖节公遗书》、《免益斋偶存稿》等。1854年(咸丰四年)建昭忠祠祀裕谦等殉难将士,并勒碑以记。传见《宁波市志》第49卷《人物传略》。

谢朝恩(?~1841)清四川华阳(今成都市)人。早年从戎,任都司、副将,1834年(道光十四年)任江苏狼山镇总兵,后从两江总督伊里布驻防镇海。1841年10月10日,英国侵略军进犯镇海,奉钦差大臣裕谦命令,率领千余人扼守甬江南岸金鸡岭。这天早晨,英军一路登岸笠山,一路登陆钳口门,直扑金鸡岭,他力战御敌。然而,扼守镇海城外招宝山的提督余步云不战而溃逃,致使失椅角之援。在与英军的激战中,谢朝恩中炮堕海殉难,与其一同阵亡的清军有数十人。传见《宁波市志》第49卷《人物传略》。

王师(1807~1872)一名师贞,字湛安,镇海五里牌人。少好骑射,后从文,专心攻读,博览经史及诸家兵法,于数理也有所研究。

1841年10月英国侵略军攻陷镇海县城。县令叶堃以失城将受议处,欲走上小道去省城待罪,王师真劝其暂留以谋取收复之策;己则纠集义勇,到晚上.以小舟满装引火物,悄然驶近英船,烧其船尾。英军死伤颇多,十分惊慌,不久,弃城而逃。清廷奖其六品蓝翎顶戴,传谕嘉赞。后王师真以县丞由安徽改福建,奉命催提粮饷,办理延建汀邵防务。后援例晋升县令,终因不能趋时附势而辞职回乡。

息影家园,后与定海厉志,同乡姚燮、卢溽友好。生前著述及书札公牍散失殆尽,仅存读书随笔17篇,禀牍奏稿5篇。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朱贵(1778~1842)字黻堂、君山。甘肃河州(今临夏)人。武生出身。清嘉庆年间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道光初年参与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有战功。1841年任浙江金华协副将。次年参与奕经主持的浙江战役,扼守慈溪城西大宝山(今江北区慈城镇)。1842年3月15日,英军组织陆海军发动进攻,驻守大宝山的朱贵所部,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进犯。战斗自辰时至申时,毙敌400余人。在后援无望的情况下,与两个儿子和部众坚守阵地,浴血奋战,最后中弹阵亡。1943年秋,参加慈溪县秋试的举人联合签名集资为朱贵立祠,士绅周璇募资,于1846年5月建成朱贵祠。传见《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卷24。

沈贞(1814~1856)字缓斋,清余姚三山所(今慈溪市浒山镇)人。少年才华过人,能作画治印。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军驱炮舰攻陷昌国(今定海),肆意劫掠。9月16日(八日廿一日),英国武装双桅帆船“风莺号”由少校军官带领闯入杭州湾,企图溯江西犯,不料在胜山(一名悬泥山)海面遭到大风的袭击,陷入沙涂之中。英国侵略兵自恃武器精良,竟然强夺民船,从泥牛塘登岸,在胜山破户入室,大肆进行掳掠。三山所巡检李凝宇闻讯以后,邀请沈贞共商对策。沈贞说:“夷所恃者轮舟巨炮,今失其长技,擒之易耳!”于是召集沿途民众赶至胜山,袭击入侵的英国侵略军,击毙1人,活捉全部登陆的英兵23名,把他们押到余姚县城处理。著有《缓斋诗钞》、《修斋语琐》、《半读书屋笔谈》等数种。传见《慈溪县志》第28编《人物传略》。

金萼鄞县人。由行伍官镇海营把总。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从狼山总兵谢朝恩守金鸡山。10月,英国侵略军进犯蛟关,潜以小舟载兵由键口门登岸,渡小港桥,抵沙蟹岭。当时清军前拒敌舰,见英军在山巅,都大惊失色,打算逃跑。金萼拔刀诉之说:“此正吾侪报国之日,有走者萼必刃之”。终以腹背受敌,力不能支,与谢朝恩及定海游击张玉衡,黄岩千总王万隆,把总汪宗宾、解天培等,都坚守阵地,直到以身殉国。传见《光绪镇海县志·人物传》。

李向阳(?~1841)字丹崖,云南赵州人。由附贡生捐县丞,1822年(道光二年)补授镇海,为官清廉。在任八载,以母老奉养辞官,送行者数百人。1841年回到镇海,同年9月,英军再犯定海,督府考虑他的年龄较大,叫他赴曹江公干,以避离危险的地方。李向阳却说:“丞虽闲官,有守城责,城亡当与俱亡,临难不可苟免”。10月10日,镇海县城失守,李向阳赋绝命诗二章以后自缢殉职。传见《光绪镇海县志·人物传》。

徐保(生卒年不详)鄞县南乡人。清道光间(1820~1850)在世。浙东抗英民军首领,1841年9月,英国侵略军人侵定海,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三总兵殉国。徐保与张小火、钱大才等组织“黑水党”,有众362名,徐任首领。10月初,徐保等渡海寻获葛、郑忠骸,趁夜负归,护送回宁波。10月,英军陷宁波。徐保组织民军袭击英军,或乘两洋人先后徒行时先杀其后者,待前者闻异声回首探视,再杀之;或西服革履,曳杖而行,候洋人迎面而来,接近与语,即抽刀刺杀之;或用布帛自后扣洋人颈,使不能发声,负至僻静之处,装人袋中,然后缱之出城,以活俘献;或以长藤为环,候于城外墙下,待洋人巡城者过,作怪声以惊之,乘洋兵探头下窥时,掷藤环套其头而拉坠之,塞其口而纳之于袋;或于江中置八桨小舴艇,伺洋人出,突加狙击。种种智巧,歼击英国侵略者。仅两月余,徐保等“偷”得侵略军活人首级数百,英国侵略军心惊肉跳,日夜不安,被迫于1842年5月自宁波、镇海撤退。官吏分别升迁获奖。徐保也得五品冠带。传见《鄞县志》第38编《人物》。

奕经(1791~1853)清末满洲镶红旗人,爱新觉罗氏,字润峰。道光帝侄。侍卫出身。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10月18日由协办大学士任扬威将军,率军赴浙江抗英,沿途逗留,腐化享乐。次年3月派兵三路同时反攻宁波、镇海、定海,由于他相信迷信,选定“四寅佳期”(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四更,即壬寅年壬寅月戊寅日甲寅时,1842年3月10日凌晨3至5时)为进攻时间,又以寅年(虎年)出生的贵州安义镇总兵段永福为进攻宁波的主将,来个“五虎制敌”。在迷信指导下的战事,其结果是全军溃败,立即主张对英军求和。鸦片战争后被革职圈禁,不久又任叶尔羌参赞大臣。传见《辞海》。

余步云(生卒年不详)四川广安人。1789年以乡勇随军镇压川、楚白莲教,积功迁把总、千总。此后,转战川、滇、陕等地,“平步青云”。1838年(道光十八年),余步云调福建陆路提督。1840年,英军占领定海,道光皇帝调其人浙剿办。未久,为浙江提督。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10月10日,英军攻陷镇海,裕谦自尽。余步云已为主帅。于是效法伊里布,派出了曾经作为伊里布信使之一的陈志刚,给璞鼎查送去一份照会,要求“善议”。他作为浙东主帅,大敌当前,却步步退却。10月13日,英军舰船离开镇海,直逼宁波,余步云获悉情况后不作任何抵抗,慌忙逃到上虞,致使英国军队很快地占领了宁波,浙江战局一败如水。1842年5月31日,余步云下狱,后被判处死刑。

郭士立(Karl Fiedrieh August Gutztzlaff,1803~1851)一译郭实腊。德籍基督教(新教)传教士。1831年来中国,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在上海等处贩卖鸦片并进行侦探活动。1835年任英驻华商务监督的翻译。鸦片战争期间,任英国侵略军在舟山的“行政长官”。英军攻占宁波后,以郭士立守之。“发伪谕安抚居民,而淫掠不甚戢,往诉者索牛羊鸡鹫为谢。甬江市肆积钱数万铭,银数万两,尽取之”。郭士立焚掠宁波实令人发指。另外,他还给胡夏米航海当译员,对宁波等港口情况进行调查,为1842年8月《南京条约》“开放口岸的选择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情报”。见《教士外交家郭士立与鸦片战争》。

杨坊(1803~1865)鄞县人。字启堂,又字憩棠。早年在宁波绸布店(一说为泰利商号)经商。19世纪40年代起在上海经营丝业。1851年出任怡和洋行买办。任职期间曾帮助外商将进口鸦片运抵苏州,再从苏州产丝区购回生丝出口,即为“苏州制度”。他利用买办职务,发了大财,拥资百万,因而自设泰记钱庄和嘉湖客栈,进行轮运业务;还捐资取得候补道员。50年代起,杨坊凭借与外国侵略者的关系,多次为反动势力效劳。1853年,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时,他勾结租界里的外国势力,断绝对小刀会的接济。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时,他又奉命要求法国军队代守上海县城,尔后又勾结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进攻太平军。但他同时又是商人,曾经广置房地产,经营银楼、钱庄;还帮助宁波引进新式轮船“宝顺号”。此外,他又曾任四明公所董事,编辑和出版过宁波地方史志。传见《郭县志》第38编《人物》。

穆炳元(生卒年不详)舟山人,为鸦片战争以后第一个宁波籍买办。鸦片战争期间,定海失陷,穆为英军所俘,并随英舰进入上海。因穆炳元能讲英语,于是为洋商雇为买办。无论何人,遇有大宗交易,必央穆为之居间。另外穆炳元还招收学徒若干,教以英语,授以与外人贸易之手续。遇有商务繁忙,穆一人不能兼顾,还叫其学徒出任情况介绍,“此为上海洋商雇用买办之始也”。传见《部分旅沪宁波商人简传》。

黄溥(1793~1865)字越山,号菊潭,镇海人。少年有文名,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为贡生。1840年,当英军侵占定海时,黄溥招募乡勇防守镇海海口5个多月,由于当局主和,乡勇被遣散。第二年,英军侵犯镇海,黄溥谒见浙江巡抚,反映实情,得到接济。1848年改建镇海城北后海塘,黄溥受委督理后海塘的修建,不久获得成功。1851年(咸丰元年),黄溥曾授嵊县训导,修缮学宫及尊经阁,他以道德学问教育学生,为任15年,清洁自守。传见《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

黄呈忠(1826~?)广西人。太平军将领,隶李世贤部。1861(咸丰十一年)5月,与范汝增等进军浙东。11月下旬,攻占余姚、慈溪。12月7日击破镇海,使宁波三面被围。英、美、法驻甬领事假意表示“中立”,黄声明不许外国人暗助清军。9日,黄、范自奉化进军,经过激烈战斗,夺取宁波。改宁波府为郡,建立地方农民革命政权。1862年,以功封为戴王。4月间,严词拒绝外国驻甬领事提出拆除炮台、在:江北岸划租界的无理要求。5月初,英法侵略军要太平军退出宁波亦被拒绝。当月10日,黄率部奋勇抵抗英法侵略军和清兵的炮击。宁波失陷后,退守余姚、慈溪。后随李世贤转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等地。传见《中国近代史词典》。

范汝增(1840~1867)广西人。11岁参加太平军,后为李世贤部将。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率部进军浙东,与黄呈忠部连克奉化、余姚、宁波。改宁波府为郡,建立地方农民革命政权。1862年以功封为首王。曾驳回外国驻甬领事提出拆除炮台、在江北岸划租界的无理要求,进而粉碎英、法侵略者要太平军退出宁波的图谋。同年5月,反击英法侵略军和清兵的炮攻,奋勇杀敌。宁波失陷后,退守余姚、慈溪,击伤英法军统领华尔(次日死)。太平天国失败后,参加赖文光领导的捻军。1867年冬,在山东寿光的弥河战斗中牺牲。传见《中国近代史词典》。

潘起亮(?~1865)即潘可祥。绰号“小镜子”。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江苏南京人。原为上海的庙帮首领,参加小刀会。1853年(咸丰三年)9月7日在刘丽川领导下武装起义,任飞虎将军。1855年1月率部打败法军和清军的进攻,2月从上海突围后加入太平军。后被封衡天安。1861年12月,太平军在宁波建立农民政权,以潘起亮为天宁关监督,管理宁波海关。他颁布税则,“任何通过海关的货物都何少量关税”,对太平天国在宁波的商品流通与对外贸易发展起了很大作用。1865年(同治四年)在广东大埔塔下村与清军作战时牺牲。传见《辞海》。

顾景涓(1820~1862)字宝西,号念泉。参加太平军后,改名廷菁。象山人。原为清军小头目。1861年秋,黄呈忠、范汝增率太平军人浙江,顾即响应,因作战勇敢,封为参天豫。1862年(同治元年)2月,率部千余人进驻象山,推行太平天国制度,造田册,筹军粮,编制户口,维持治安。曾将勾结清军抢劫村民的赖大吉、蒋力麻捕获,就地正法,象山“数十村同声称快”。并打退爵溪、昌国卫等地地主武装4000余人的进攻。又组织乡民兴筑海塘,计可得地三四万亩。因太平军退,未成。1862年5月,宁波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被破,顾景涓被捕后遇害。传见《象山县志》第50章《知名人物》。

汪贻钧(?~1862)原姓王,镇海录岩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冬,太平军攻克宁波,汪贻钧招集数百民众,从鄞东进入宁波,参加黄呈忠太平军。由于他的战功,被封为附天侯。1862年(同治元年)3月,受太平军的派遣渡海攻打定海。过了20天后,率领部下在猫头浦登岸,与清军把总刘万青部激战于西溪岭,取得了胜利,杀了把总刘万青。于是,分兵攻打东北二门,被清军所击败,汪贻钧也在战斗中中枪阵亡。传见《镇海县志·人物》。

张潮青(?~1852)鄞县邱隘横泾人。以肩挑贩盐度日。因受巡丁虐待,多次控诉于官府,数年得不到伸冤。知县冯翊昏庸,对张潮青颇感憎恶。郭东乡向来食轻税盐,道光晚期,盐商汪某来五乡开设盐店,迫令居民购重税官盐为食,违之则以食私盐定罪,并拘罚肩挑盐贩。乡民请知府查勘复原,虽然委派慈溪知县段光清勘察。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6月,石山弄人俞能贵,聚众捣毁盐铺。1851年12月,又焚盐铺,汪某赴县哭诉。冯翊借此机会,逮捕张潮青入狱,焚毁盐铺之举,张潮青未曾参与,其平素又深得众人拥戴,为此,众怒触发,闻风而集者有数万人,他们树旗入城营救张潮青。入城后举火焚毁汪宗祠及其住宅,并拥入县衙。知县即放张潮青出狱,民愤稍得平息。第二年,西南乡民要求平钱粮。冯翊又逮捕为首者周祥千。乡民蜂涌上城救周祥千。冯翊却赴省告变,诬民造反。浙省巡抚信以为真,于是调遣大军来宁波镇压,并调段光清任鄞县知县。张潮青等见势所迫,与众商议,立寨于石山弄,筑防设卫,以拒官军。官军至东乡剿捕,恰逢大雾,在邱隘盛垫桥遭乡民伏击,清军军官5人、士兵200余名被杀,另外27名官兵被乡民所俘,囚之于东亭庙。段光清次日带领被捕的13名乡民去石山弄要求换回被俘官兵,并从速勘定盐界以息民愤。于是乡民渐散。段光清乃悬赏拘捕张潮青。不久,张潮青回横泾,被村人捕之送官,解押省城处死。传见《鄞县志》第38编《人物》。

周祥千(?~1852)鄞县南乡周韩村(今朝阳乡)人。以裁缝为业,生性亢直,好义任侠,乡里中农民多与他交往。咸丰初,鄞县田赋分红、白两封,有钱的缙绅富户为红封,平民却为白封,白封征耗重于红封。1852年春,知县冯翊下令征粮,除官户以外都以白封为准,民怨沸腾。周祥千恐暴敛激起民变,与他的徒弟周维友、翁烈松等奔走各乡,聚集乡民赴县请愿,请求平粮赋。冯翊不准其请,反而诬其结党煽乱,驱逐请愿之众,并密派衙役拘捕周祥千下狱。乡民哗变,聚众潮涌县城,毁门而入捣毁冯翊住宅,吓得冯翊逾墙逃走。知府毕承昭赶来,委婉劝告,并立即开释祥千。冯翊连夜奔省,说周祥千率众抗粮造反,捣毁衙署。省上派按察使孙毓桂、盐运使庆连率兵来鄞捕周祥千。新任知县段光清邀集士绅于城隍庙,商议减粮,罢红、白封名目,以减轻人民负担。为此,段光清召周祥千,对他说:“案可结矣。惟须委屈你到省对簿,即可了案”。周祥千即随抵杭,被清军逮捕,即刻杀害。段光清密运其尸归葬于周韩村东之楝树碶旁。乡民以祥千为众受屈,高其义,为之立祠于周韩西翻石渡,名之为“报德祠”。传见《鄞县志》第38编《人物》。

史致芬(?~1858)鄞县陶公山史家湾人。仗义任侠。当时“过帐”宁波提取现金,必须加收“贴水”,称“现贴”。1858年(咸丰八年)初,银根日紧,“现贴”高达二分之一。陶公山的出海渔民,收人用“过帐”钱,支付却用现金,受到剥削很沉重,史致芬与王文龙、曹构聪等于7月9日聚众进城请愿,求禁现贴,平米价。知府张玉藻偏袒商号,严词拒绝。渔民愤怒至极,殴击知府,适雷雨骤至,哄然散归。府县于是募集壮勇,置备器械,作攻守计。史致芬也多次召渔民集商,立寨树旗于觉济寺,准备长期抵抗。因筹集粮晌,得罪了当地戴、袁豪族。7月30日,渔民人城,焚烧教场演武厅。府城练总李厚建率团勇出击,杀了渔民10余人。按察使段光清闻变来鄞县,谕减现贴,遣人至湖上招抚。李厚建乘机突袭陶公山,史致芬知中计,仓猝指挥应战,山头万民呐喊助威。团勇大溃,杀李厚建等130余人,悬李首级于忻氏宗祠前。9月,复攻大嵩所,缴获许多武器。11月30日,段光清率原布兴有兄弟的部队围剿,破泗港。次日,攻觉济寺,焚村。史致芬逃到萧山,段悬赏拘捕。12月7日夜,史致芬回村被段光清所买通的村人告密被捕,与王文龙等被杀于县城大教场。传见《鄞县志》第38编《人物》。

黄春生(1811~1861)余姚郑巷黄李鲍村人。性喜习武,豪爽重义,人称“小闯王”。1856年(咸丰六年)后,余姚连年发生蝗灾、水灾;佃农公推黄春生为头领进县城请愿,与知县达成减租、校正租器协议。后知县毁议,命衙役拘捕黄。黄春生带领黄李鲍村佃农设抗租局,梁弄、慈溪龙山、十九都和上虞等地抗租局继起,共18处,称余姚十八局,推黄春生为总局头。并以梁弄为据点,由聚众抗租转为暴动。数次入县城惩处豪绅首恶。一度占领县城。1860年,再次袭击县城。后因攻上虞县城事泄,遭清军及地主武装合击,突围中被俘,不屈而死。其妻芦七姑与黄来昌率余部参加太平军坚持斗争。传见《余姚市志》第32编《人物》。

赖余沈(1810~1858)字仲鸣。宁海(今属三门)人。1859年(咸丰八年)与亭旁铁场王延圆联合聚众起义。又与临海林大户、王彝霞义军联合,张贴《讨鞑粗檄》。曾攻入宁海县城,杀县令,取库钱,招兵积粮。以后攻台州城不入,兵败战死。传见《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

段光清(1878~?)字俊明,号镜湖,安徽宿松人。1835年(道光十五年)成举人。长期在浙东为官,历任慈溪、鄞县知县、宁波知府、宁绍台道。在他任期内,为巩固封建统治,对农民实行过一些宽舒政策,先后镇压鄞县张潮青、周祥千、史致芬等农民暴动和起义。著有《吟梅草堂笔记》及《镜湖自撰年谱》。尤其是《镜湖自撰年谱》,记载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宁波情况,尽管作者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来吹嘘自己,但对当时的政局动荡、吏治腐败,太平天国在宁波影响以及慈溪、鄞县、奉化等县佃农拒租情况,对宁波商业、金融、海运等情况,都有不少记载。

呤唎(Augustus Ferderiek Lindley,1840~1873年)英国人。海军下级军官,1859年来中国,次年辞职,当轮船大副,8月和友人投效太平军。参加教练军队工作,并率领炮队随太平军西征。1863年12月赴上海、宁波等地采购军火和轮船。1864年初因其助怀特(CeorgeWhite)在上海被英领事逮捕,遂秘密回国。1866年在伦敦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以亲身经历和丰富的材料,详细记载了许多有关太平军在宁波的史实。他热情地歌颂了宁波的太平军,抨击、谴责了英国侵略者在宁波勾结清军镇压太平军罪行,为研究太平天国在宁波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传见《辞海》。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美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1850年被派来中国,在宁波传教。他在宁波做了不少工作,办报纸,进行教育,宣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社会思想,对促进宁波近代化起了一定的作用。传见《辞海》。著有《花甲忆记》等书。

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1831~1862)美国人。1859年来上海,在清军炮艇“孔夫子号”当雇员。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由苏松太道吴煦委派他召募外国人组成洋枪队,任统领,驻松江。1862年该队扩编为常胜军,他升为副将。配合英法侵略军在上海、宁波与太平军作战,屠杀中国人民。9月17 H,华尔率“常胜军”千余人从上海到宁波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军。21日,华尔在英法侵略军的配合下进攻慈溪,对沿途的不少村庄进行劫掠和烧杀,并以新式枪械向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发起猛烈攻击,太平军开炮回击,被炮火击中,次日于宁波毙命。传见《辞海》。

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1835~1886)法国军官。1857年参加法国税务司。太平军攻克宁波,他抗交关税。1862年与勒伯勒东(Albert Edonard Le Brethonde Caligny,1833-1863年)勾结左宗棠,组织“常捷军”,进攻太平军。次年勒伯勒东和买忒勒(TardiffdeMoidrey,1824~1863)先后在绍兴被击毙,他与德克碑继续进攻太平军。1866年怂恿左宗棠设立马尾船政局,任监督。传见《辞海》。

赫德(RobertHart,1835~?)英国人。字鹭宾。1854年来中国,任驻宁波领事馆翻译,后调任广州海关副税务司。1863年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制定由外人管理的海关制度,控制中国的财政收入。并派英国人来宁波担任税务司,控制宁波海关、港口大权,加深了宁波半殖民地化程度。他在中国任海关总税务司达四十八年之久,是英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传见《辞海》。

欧阳利见(1825~1895)字庚堂,号健飞。湖南祁阳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入长沙湘军水师,后任淮杨镇、福山镇总兵。1881年擢浙江提督。1883年秋后,将所属6个营调赴镇海南岸,分段驻扎,并督修炮台,增筑月城,积极备战。1885年2月28日,4艘法舰入侵镇海口七里屿。欧阳即进行临战部署,亲驻金鸡山,严阵以待。3月法舰发动进攻,欧阳率部多次指挥击退敌舰。1889年因病去职。1895年甲午战争中,调赴前线,中途病死。著有《金鸡谈荟》。传见《清史稿·欧阳利见传》。

吴杰(1837~1910)字吉人,俗称吴大佬。原籍安徽歙县。幼时家贫,随父迁居浙江龙游谋生。后应募入左宗棠部下,转战于闽、浙一带。1878年(清光绪四年)任镇海守备,统领招宝山威远、靖远、镇远、定远等炮台。1885年中法战争镇海之役,法国侵略者派遣舰队侵犯浙东沿海,在镇海口外炮轰招宝山炮台,吴杰指挥士兵发炮还击,击中法舰“纽回利”号,法舰仓皇败退。不久法舰又来进犯,吴亲自操炮,击伤法舰“答纳克”号及法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威震中外。后一度奉调入蜀。甲午战争前夕,又调回镇海,遂举家定居。后升任浙江提督。镇海梓荫山麓现建有“吴公纪功碑亭”。见《镇海县志》卷28《人物》。

吴彭年(?~1895)余姚人。18岁为诸生,继中秀才,后流寓广州。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春至台北,被刘永福用为记室,为抗日保台出谋献策。曾请出兵彰化,率黑旗军七星队700人坚守八卦山炮台。6月,在大甲溪与日军接仗,敌众不能克,退守彰化。7月,日军重兵来犯,又率将士痛击,中弹阵亡。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邵友濂(?~1901)原名维诞,字小村,攸枝。余姚人。1865年(同治四年)举人。1874年以御史记名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1878年(光绪四年)以道员充头等参赞赴俄,次年署理驻俄钦差大臣。1882年后历任苏松太道、上海道、河南按察使、台湾布政使、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曾布置台湾防务。1895年初,受命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被拒。不久因病免职。曾倡修并主纂《余姚县志》。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盛炳纬(1856~1931)字省传,又字养园,宁波人。幼聪慧,肄业国子监。1879年(光绪五年)中举,次年中进士。1885年提督四川学政。1891年任江西学政,后兼江西乡试监临官。戊戌维新后,他认为,以当务之急,首在提倡教育,培育人才。遂与宁波知府程稻村于1897年创办储才学堂,后更名为宁波中学堂。又筹款6万余金,改建新校舍于宁波城南,拓地至40亩,规模宏大,为浙中各校之冠,主其事达10余年。继复与县人谋划,募款3万余金,补助镇海鳏池书院膏火费,延名人宿儒为院长;议建县中学堂,亲赴沪、汉,集银数万圆,选优秀之士6人赴日留学,以为中学师资。经其筹划奔走,县立中学堂与县立高等小学堂俱得以开办。

对社会公益之事,往往引为己任。1898年筹办粮米接济浙东饥荒,两年后创办巡防。1911年资助和丰纱厂开工,创办永川外海诸商轮;帮助路局在宁波境内筑铁路购地。尤关心乡邦文献建设,购得姚燮手辑《蛟川耆旧诗系》遗稿,为之刊行。参与规划《镇海县志》修纂,并任总阅。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江迥(1857~1936)字后村,一字五发,号艮园,今江口镇后江村人。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举人,授文林郎。1901年任县立龙津学堂堂长,力倡新学。后任奉化县教育会百任会长,光绪《奉化县志》协修,宁波益智学堂监督,镇海培玉二等小学堂堂长,从事教育逾40年,著有《艮园文集》、《艮园诗集》,辑《剡川诗抄续编》、《剡川诗抄补编》。传见《奉化市志》第27编《人物》。

周善初(?~1885)号复庵,今奉化市大桥镇北门村人。身材魁梧,膂力过人,善射击。1855年(清咸丰五年)武举人。1861年,太平天国范汝增部攻克奉化,周不敌败走。翌年随清军与英、法军在宁波、慈溪等地镇压太平军受伤,赏换花翎,迁浙江提水师游击。后随提督进兵舟山。光绪初随军门驻台湾,加总兵衔。1884年(光绪十年)任澎湖协镇,统带台湾前路各军。其时,法国兵舰时来侵犯,善初据险筑壕,严加守卫。

1885年农历二月十一日,法国兵舰13艘进犯澎湖,发炮轰击。周指挥守军还击,沉1艘,伤数艘,法舰仓皇遁去,次后两日,法舰复犯,皆被击退。十四日黎明,法军得奸细导引,潜入小港登陆,分兵三路围攻,周与相峙半月。正拟出奇兵制敌,清廷与法军和议,受命罢兵,愤郁成疾逝世。传见《奉化市志》第27编《人物》。

王锡桐(1860~?)又名守真,字凤栖,宁海大里村人。自幼刻苦读书,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秀才。为人豪迈耿直。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春,大里王氏家族教首王品松霸占祀产,拒不祭扫。反而依杖教会势力拘捕大里民众,王锡桐挺身保护民众,拒绝拘捕。他亲自赴县衙申述,竟被关押两个月。释放回乡后,锡桐即秘密组织会党“伏虎会”,并于同年6月发动民众,烧毁大里、中胡教堂,惩办附近一带为非作歹的教民。后遭官府镇压,王锡桐转入宁波、慈溪一带活动。翌年春,返大里,再次率众烧毁重建的中胡教堂,又遭县衙诱捕。民众闻讯后,聚众千余人,抢出王锡桐,去嘉兴一带活动。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10月,教会改派神甫朱国光来宁海,加重镇压和勒索。民众忍无可忍,密请王锡桐回乡。

翌年9月,王锡桐回到大里,聚众300余人,先杀当地作恶多端的教首,然后率众攻打县城天主教堂。沿途民众云集响应,队伍迅速扩大到近万人。民众包围天主教总堂,活捉神甫朱国光,押往城南教场斩首剖腹示众。“宁海教案”震惊浙东,法军派巴斯卡尔号巡洋舰进泊甬江口,向浙江巡抚施加压力,迫使浙江官府签订《宁海教案议约》勒索白银13万两。王锡桐后更名易姓,不知所终。传见《宁海县志》第24编《人物》。

马宗汉(1884~1907)名纯昌,字子畦、子贻,别号宗汉子,余姚柯东乡马家路(今慈溪市宗汉乡宗汉村)人。少年在余姚达善学堂读书,结识一些具有民族气节的少年,以推翻清廷统治为己任。曾云:“世上英雄原不亏,雄才亦许常人为;如吾夙负平生志,当使声名千古垂。”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入浙江高等学堂,后在家乡任教。1905年秋,与陈伯平相识,加入光复会。同年冬,随陈伯平去日本,结识徐锡麟。次年3月,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回国,以教师职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并结识秋瑾。1907年春,徐锡麟函邀马宗汉去安庆参加起义,马与陈伯平同赴安庆。7月6日,由于寡不敌众,陈伯平战死,徐锡麟被俘,马越墙逃出,后亦被捕。1907年8月24日就义于安庆。传见《浙江近代人物简志》。

庄崧甫(1860~1939)名景促,晚号求我山人。奉化忠义乡曹村(今属裘村)人。清诸生。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聘任县立龙津中学堂舍监,推行新学。1908年加入同盟会,在江浙从事革命活动,参与上海光复。民国初,任浙江军政府财政部司长、盐政局长、浙江省参议员、奉化县议会议长。1927年后,历任省政府委员、中央政治会议浙江分会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曾从事农学研究,开设林牧公司,创设新学会社,编印农业书籍。曾自撰挽联说:“生于农,长于农,老于农,且读且耕,幸毕世无懒于农;县议法,省议法,唯精唯一,愿后世克守成规。”著有《农业新书》、《水利实验谈》、《螟虫防治法》、《求我山人集》等。传见《奉化市志》第27编《人物》。

张美翊(?~1924)字让三,一字简硕,晚号蹇叟。宁波人。曾受聘为宁绍台道薛福成幕僚,并随薛出使英法意比四国,考察各国民情风俗,著文向国内介绍。历任铁路督办盛宣怀、浙江巡抚张曾敭、曾韫,江西巡抚冯汝骐幕僚。又曾任南洋大臣顾问、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总理及宪政编查馆咨议等职。辛亥革命后,任宁波教育会会长,与副会长陈训正等举办宁属各类学校百余所,又参与刻印《四明丛书》及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晚年被推选为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著有《绿绮阁诗文集》。传见《宁波词典·人物传》。

周骏彦(1872~1940)字枕琴,今奉化大桥镇北门村人。1905年官费入日本东京警监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宁波光复,为奉化军政分府负责人之一。二次革命失败后去日本,入法政大学法律科。归国后历任黄埔军校军需部上校主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经理处长、两浙盐运使、浙江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1934年起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署署长。亡于任上。传见《奉化市志》第27编《人物简介》。

陈训正(1872~1943)近代教育家、文学家。字无邪,又字蛇怀,一号天婴。慈溪人。早年参与组织“石关算社”、“剡社”、“通社”,研究数字、诗文及翻译国外科学名著。1903年中举。1908-1911年,任宁波府教育会首届副会长,为所属各县共兴办中、小学百余所。1910年当选浙江咨议局议员,并加入同盟会。同年,至上海与汤寿潜等创办《天铎报》。1911年辛亥革命后,组织宁波军政分府,主管财政,未几改任参议,后在宁波创办、主持效实中学等3所学校,发起僧尼教育会,筹办佛教孤儿院等。历任浙江省政府委员、杭州市市长、省民政厅代理厅长、国民政府参事等职。重视并积极兴办地方文化教育事业。著有《天婴室丛稿》、《晚山人集》、《天婴诗辑》、《论语时训》、《甬谚名谓考》等8种,并修纂《定海县志》、《鄞县通志》等。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赵家蕃(1872~1925)字匊椒。原藉慈溪,后迁居宁波。1904年,他与家艺一起赴日本留学,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以后,与张人杰赴巴黎经商,以所获利资助孙中山。1906年回上海,赵家蕃、赵家艺兄弟住上海平桥路三家园,以此作为革命党人秘密联络点。孙中山发动反清起义时,兄弟双双赶回宁波,把父亲留下的田产贬价出售换取现款,以接济孙中山急需。

1909年,赵家蕃与于佑任等集资创办《民呼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大声疾呼”。报纸以大幅版面攻击官场贪污腐败,号召爱国人士投身到“改革大业”中去,具有鲜明的革命色彩。1910年10月11日,他与于侑任、范光启等人集资创办《民立报》,成为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前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传见《政坛名人》。

赵家艺(1876~1925)字林士。祖籍慈溪,后迁居宁波。

1904年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上海,住平桥路三家园赵公馆,以此作为革命党人联络通讯的秘密据点。1907年后,与其兄弟赵家蕃变卖祖产,接济孙中山,支持革命。1911年7月,同盟会宁波支部成立,任会长。在宁波光复中起了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成立宁波军政分府后,担任参议部长,总揽庶政。1916年8月22日,代表宁波各界欢迎孙中山莅宁波视察。1918年,与曹亚伯合资创办亚林臭药水厂,产品风行一时,畅销全国。又曾集资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常务理事。传见《宁波市志》第49卷,《人物传略》。

范贤方(1877~1917)字仰乔,号仲壶,又名贤梓。宁波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举人。1906年赴日本东京人法政大学速成科,与同盟会人士交往。1908年回国,任浙江巡警道兼洋务总办王丰镐的秘书,兼任四明法政学堂教师。不久,选为宁波地方自治筹备会会长。1911年与陈训正等组织宁波国民尚武分会,任副会长,并加入同盟会。宁波光复后成立军政分府,被任命为执法部长。后调任浙江司法筹备处处长。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从杭州回宁波,联络驻军旅长顾乃斌、县知事沈瓞民等通电声讨袁世凯,被通缉,改名逃亡日本。护国运动爆发后,范贤方1916年回国,参与反对浙江督军朱瑞。后任省高等审判厅厅长。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就任大元帅职,被任为国法院院长,不久病死于任所。传见《鄞县志》第38编《人物》。

张申之(1877~1952)名传保,号继望,鄞县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举人。1910年创办《四明日报》,自任经理,鼓吹反清,传播新思想。辛亥革命期间,任鄞县教育会会长。积极创办民团,谋划光复。1911年11月宁波光复后,任宁波军政分府财政部长。曾支持经亨颐主持省立四中(今宁波中学)。1924年参加国民党,曾支持中共宁波小组活动。1927年4月,与杨眉山,王鲲、俞佐宸等一起向宁绍台防守司令王俊提出抗议,要求释放国民党左派、《民国日报》社社长庄禹梅。此后兴办实业。任郭县通志馆馆长,聘请陈训正为总编,历经18年,《勤县通志》于1951年修成。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江西溟(1879~1964)名辅善,以字行,长寿乡后江村(今属江口镇)人。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官费入杭州蚕学馆习新法养蚕。翌年与汪章祺等在江口合创奉化蚕业实验所。辛亥革命后,任长寿水利局长,拆除旧徐家渡桥垛,让江流无堵。旋参与筹建鄞奉公益医院。1930年任大嵩盐场场长,以日晒替代火煎制盐。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建德县县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政界,寓居上海。传见《奉化市志》第27编《人物》。

应梦卿(1880~1969)名兆松,谱美松,以字行,奉化莼湖镇东谢村人。幼从宿儒学制义、经义与策论,后就读龙津学堂,自费留学日本,入大阪高等商业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回国,先后执教于上海旅沪公学、甲种商业等校。1911年(宣统三年)夏,任同盟会中部文书。其时,与陈其美、周淡游回乡,调解栖凤村渔民与宁海樟树村渔民械斗案成功,深为地方称颂。辛亥革命爆发后,奉同盟会中部之命,与陈夏生、沈昌鑫一起招募奉化栖凤村渔民112人,编为敢死队,参加光复杭州的战斗。沪军都督府成立,任文书科长。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奉命护送大总统印信入京,获政府嘉奖。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被通缉。

1916年起,弃政从事金融、实业,在杭州创办钱庄。后去余杭县,协助庄感甫创办杭北林牧公司,筹建商会和农会。1925年春,在沪经营股票失败,去广东。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机要科中校秘书,任金、衢、处属财政处长、台州督销局长、温处盐政局长等职。传见《奉化市志》第27编《人物》。

周谈游(1882~1919)名声德,学名日宣,以字行。奉化大桥镇东门村人。幼时就读于其父周首生开设的私塾,辍学后至城内凤麓学堂任事。1906年(光绪三十三年)去日本东京警监学校学习,先后结识陈其美、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9年(宣统元年)返回故里,任凤麓学堂董事、劝学所所长。曾参加光复沪、浙活动,为同盟会中部(上海)中坚人物,协助陈其美总理财务。1915年(民国四年)谋划行刺袁世凯派驻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参与发动肇和舰起义。1916年,为宁波独立奔走。1918年奉孙中山之命去四川,协助四川省省长杨庶堪治理财政。翌年在成都去世。传见《奉化市志》第27编《人物》。

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奉化金溪乡税务杨村(今白杜乡)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后在上海、长沙等地谋职。1905年留学日本,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11年回国后,历任鄂军都督府外交副主任、唐绍仪内阁工商次长兼代总长、参议院副议长、广东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1919年任巴黎和会中国全权代表,在全国人民压力下,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22年,任外交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后相继任陇海铁路督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兼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外交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交通银行董事等职。传见《宁波市志》第49卷《人物传略》。

沈瓞民(生卒年不详)名沈祖锦。1912年(民国元年)9月,任郭县知事。倾向革命党人。宋教仁被刺死后,沈瓞民致电吊唁,表示哀悼。“二次革命”爆发后,沈瓞民与独立第49旅旅长顾乃斌在宁波召集驻守宁波的军队军官及地方士绅商议,并决定在1913年7月20日宣布独立。是日,沈瓞民与顾乃斌发布布告,张贴在市镇要道上,宣布宁波独立。

朱瑞获悉宁波“独立”消息后,立即派军队开赴曹娥、东关布防,沈腱民亦流露出没有表示反抗朱瑞之意。不久,“二次革命”失败,宁波绅商认为“大势所趋,以宁波一隅,抵抗到底,前途堪虞”,要求顾乃斌、沈瓞民取消“独立”。8月8日,顾乃斌致电朱瑞,以示取消“独立”。不久,袁世凯下令夺顾乃斌、沈瓞民等的职务。至此,宁波癸丑独立了结。见《宁波癸丑独立记》。

蒋尊簋(1878~1927)字百器,又名伯器,诸暨人。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东渡日本留学。日本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后回国。不久任浙江新军第二标标统。在任期间,帮助建立陆军小学和炮工学堂,为后来浙江发展陆军特种兵和辛亥革命光复浙江创造了干部条件。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蒋尊簋被推举为浙江都督。在职期间,对安定全省、刷新内政曾有所建树。以后由于官场派系倾轧,被迫卸职,出国考察。袁世凯复辟帝制野心暴露后,蒋尊簋南下,回到上海。1917年秋,孙中山为护法军政府大元帅,派遣蒋尊簋等人到上海,与王文庆等到宁波组织独立,通过他的旧部第3旅旅长叶焕华和刘柄枢,提出“浙人治浙,独立反杨”口号。1917年11月26日,蒋尊簋发布《通告》,表示与浙江省封建统治者脱离关系,组成宁波独立军。蒋任总司令,周凤岐任前敌司令。不久事败,重回上海。传见《浙江人物简志》下卷。

周凤岐(1879~1938)原名清源,字恭先,长兴人。早年中过秀才。后考入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留堂任教。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浙江任浙江都督府参谋长.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周与童保暄、王桂林等合谋赶走追随袁世凯的浙江都督朱瑞,并以“浙人治浙”的名义,抵制北洋政府派到浙江的新任都督杨善德。失败后离开浙江去日本。1917年应蒋尊箧邀请回国,在宁波参与策划宁波“独立”。任前敌司令,与第5团团长刘柄枢一起驻防曹娥江东岸。兵败后,再次去日本。1919年浙江都督杨善德死,周回国任浙江省警备总司令部总参议,后任第2师师长,助孙传芳攻占江苏后,任南京卫戍司令。1938年在上海被暗杀殒命。传见《浙江人物简志》下卷。

叶颂清(1879~1936)原名敷翊。字子布,号道根,宁海沥洋人。少时颇具才华。1902年投考江南陆师学堂。1907年,浙江新军第二标开始编练,叶颂清任一营队官。是年冬,叶颂清参加光复会,为主要活动骨干。1907年7月初,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叶颂清受秋瑾派遣,至大通学堂率领32人组成的敢死队潜入杭州,准备举事。浙皖起义失败后,叶颂清再回浙江陆军小学堂任提调。1910年任陆军第84标管带,驻防宁波镇海。随又升为统带。此时起义风潮再次涌起。叶颂清一面在新军中组织“尚武分会”,筹集革命力量,一面运动宁波新军协统刘恂、防军统领常荣清,争取他们同情光复。杭州光复期间,叶颂清和许耀在宁波起而响应,使浙江革命很快成功。传见《宁海县历代名人传略》。

张伯岐(1881~1936)原名南月,嵊县人。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由竦县平阳党首领竺绍康介绍,进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的绍兴大通学堂学习,并参加光复会,为秋瑾的得力助手。1907年回嵊县组织敢死队,准备响应徐锡麟、秋瑾发动的皖浙武装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后,浙江的革命党人策划光复杭州,张伯岐从上海赶到杭州,担任第一敢死队队长,于11月4日夜亲率敢死队进攻浙江抚署,为光复杭州立下了战功。民国成立后,任镇海炮台统领,后改称为炮台司令。1917年7月5日,为反对张勋复辟,与宁台镇守使顾乃斌等人致电浙江都督杨善德、省长齐耀珊,申讨张勋复辟。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张屡遭贬迁,郁郁不得志。1936年病逝于上海。传见《浙江人物简志》下卷。

童保暄(1886~1919)字伯吹,宁海前童人。1907年5月考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入学途中参加光复会。年底毕业,授副军校总办职。1910年任新军21镇宪兵营执事官。武昌起义爆发后,浙人奋起响应,童参加浙江革命党人谋划起义的“白云庵会议”,被举为起义军临时总司令。11月5日凌晨宣告杭州光复,童以临时都督名义出安民告示,晓喻全城。举汤寿潜为都督。此后,保暄任省军政参谋,曾派宁海籍军官华巨熔来家乡,响应光复,组织县政府。护国运动爆发后童保暄与夏超等人竭力主张独立,后联合夏超迫使屈映光辞职,推吕公望为都督兼省长,童保暄为师长。

此后,北洋军阀杨善德插足浙江,宁波起而反杨,宣布独立,杨善德决定派兵镇压。保暄与宁波原有联系,拟进军到曹娥后反戈倒杨,但发现有人监视后,即背弃原约,杀了劝他反段祺瑞和杨善德的学生林某,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918年初,杨善德命童保暄赴闽援助北洋军阀李厚基。但吕公望竟然背着童保暄暗中活动,策划前头部队陈肇英团长单独投粤,使保暄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童保暄不得不退兵厦门休整。1919年病死于军次,年仅33岁。传见《宁海县志》第24编《人物》。(www.xing528.com)

史翔熊(1876~1944)名济鳌,翔熊其字,以字行。幼年学商,长大后开店经营。日本商人以花席及台湾席倾销中国,宁波草席销路被堵。史翔熊为抵制日货,就研究改良宁波草席,数年后获得成功,遂开办翔熊软席厂以织席,畅销国内并远销南洋欧美。他不愿自己垄断技术,愿意推广,苏、赣、皖、湘各省派人来学的达200多人,史翔熊都悉心传教。纂修《郸县通志》时,史翔熊多次到志馆叙述其发明,希望他的发明垂示后世。因毕生研究草织品以至破产,许多发明从不保守以至多项专利均无所得,晚年益贫,但从不悔恨,安贫若素。日军攻陷鄞县,恨史翔熊抵制日本花席及台湾席,就尽劫其家织席机械及原料、成品,并烧毁其家。史翔熊遂忧愤而卒。传见《郭县志》第38编《人物》。

任筱和(1876~1944)、任筱孚(1879~1953)系同胞兄弟,象山县东门岛人。任筱和从事渔业,任筱孚经商。兄弟俩热心公益善举,同心同德,久而不倦。1915年(民国4年),于东门岛头门头买山建造灯塔。塔之规模,仅次于北渔山灯塔,过往商渔航船无不沾光。由喻长霖书《象山东门岛灯塔记》,勒石塔旁。蔡元培题词“出其东门,畀尔照明”以示褒赞。此后,任筱和、任筱孚又于台州湾磨盘山、舟山菜花山及烈表咀、象山鸡娘山、铜瓦门及三门山等处募建灯塔。1920年(民国9年),与纪子庚合资改建五里桥,建造仁义桥,铺设百步峻石级,建黄埠岭顶亭。昆仲一生于沈家门、石浦等地拾尸施棺不下千余具。传见《宁波市交通志》第10编《人物略传》。

方介堂(1783~1846)名亨簧,镇海人。早年在镇海贵驷憩桥开设粮店和杂货辅,经营得法,积利数百两。1821年(道光元年)前后在沪甬间运销食糖,获利甚丰。后去上海经营食糖买卖,独资开设糖行,取名“方义和”。为方氏家族的创始人。兼营粮食和南北货。以上海为基地,向津、汉、宁、杭及长沙、宜昌、沙市等地发展。其后人多经营钱庄业。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李也亭(1808~1868)名容,镇海小港人(今宁波市北仑区)。15岁,在上海南码头曹德大糟坊兼酒店当学徒。后被船老大聘到沙船做工。李随船贩卖少量货物,渐有积资,投资于沙船业。在上海独资开设“久大沙船号”,最多时拥有10余艘沙船,每艘值银数万两。后又买进黄浦江边一个码头,取名“久大”码头,成为上海沙船业的巨擘。并与同乡赵朴斋等经营钱庄业,先后开设慎余、崇余、立余三家钱庄,遂成巨富。其后人继续经营钱庄业。小港李家逐渐成为“宁波帮”中有名的家族企业集团。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严信厚(1828~1906)字筱舫。慈溪费市(今宁波市江北区)人。早年在宁波恒兴钱庄店当学徒,后供职于上海宝成银楼。为店主胡雪岩所赏识。后胡荐其为李鸿章的幕僚,又为其捐候补道,由李鸿章委任长芦盐务帮办。1886年在天津自设同德盐号,经营盐业。又在上海设立源丰润票号,并在京津等地开设分号,经营国内汇兑和商业拆放业务。1887年出银5万两在宁波创办通久源机器轧花厂。1890年后,在天津开设物华楼金店,在上海开设老九章绸缎庄总店。1894年创办宁波通久源纺织局。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任总董、总经理。上海商务总会成立为总理。1905年后,在上海投资兴办麻袋厂、面粉厂、榨油厂及内河船运业,捐资在家乡举办义学及医疗机构等。见丁翁《严信厚传》。

叶澄衷(1840~1899)原名成忠。镇海庄市叶家人。14岁到上海杂货店当学徒。17岁小船贩卖日用百货及食品,供应黄浦江上外轮之需。因拾金不昧,受到英国人资助,改营五金杂货业务。1862年在上海虹口独资开设顺记五金杂货店,后开设可炽铁号及新顺记、南顺记、北顺记、义昌成记等分号18所,业务不断扩充,被称为“五金大王”。后又投资经营银钱业、房地产业及沙船业,并在上海、汉口、苏州等地创办缫丝厂、火柴厂。热心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捐资建立义庄、义塾、牛痘局、书院及修水利、筑道路、抚恤孤寡、赈济灾民等。1873年在家乡庄市设叶氏义塾(中兴学堂前身)。1899年9月又于上海虹口湾捐地28亩,出银10万两,创办澄衷蒙学堂(今澄衷中学),为上海第一所国人创办新式学堂。传见《宁波市志》第49卷《人物传略》。

王铭槐(1846~1915)镇海人。早年在叶澄衷开设的天津老顺记行当学徒,1880年,任天津分号副经理,负责对外联络事务。因经营军火、军装,与李鸿章相识。又与严信厚结为干亲。在李、严的支持下,到德商泰来洋行任买办,继续经营军火、军装,兼营机械进口业务,遂成巨富。1896年接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后开设胜豫银号,并从事房地产买卖。1904年因挪用道胜银行款,事发被解职。不久任德商礼和洋行和德商沈阳捷成洋行买办。嗣后,自设天津河东地产公司、河东道胜洋栈、九福绸庄、同泰药号及其北京分号,与梁彦青、郑翼之、吴懋为天津四大买办之一。死后,其子宋臣、毓臣及孙步洲、云洲亦当买办,有“三代买办”之称。传见《宁波金融志》第1卷,第8章《人物》。

王槐山(生卒年不详)余姚临山人。上海汇丰银行第一任买办。原为上海三余钱庄跑街,因自作主张放贷给英商麦克利而赔本,被钱庄解雇。三年后,麦克利筹得资金500万股,于上海筹建汇丰银行。1876年汇丰银行正式开业,麦克利自任大班,聘王槐山为买办。数年后,王积资几十万。1879年准许汇丰银行和上海钱庄拆票后,王更成巨富,在同乡中得“快发财”之名。19世纪末,李鸿章出面向汇丰银行借银500万两,许王以二品官衔,两次召京洽谈。王不敢赴京,由翻译席乐荪代签借款协议。此后,王神经错乱,回家养病。直至清廷还款后,仍不能视事。经公证,以2万两银价将买办职转让席乐荪。后于58岁时去世。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周晋镶(1847~?)字金箴,慈溪人。1885年前后,上海道龚照谖筹建华兴纺织新局,周晋镳因同严信厚的关系,同为华新的协理。1887年,严信厚在宁波举办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周晋镳是主要合伙人和投资者。1894年严信厚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扩建为通久源纺纱厂,周晋镳仍然是严的主要助手和合伙人。除了上述绵纺织业以外,周晋镳在上海还先后同严信厚、朱葆三、傅筱庵等合作参与了同利机器织麻袋公司、宁绍轮船公司、元丰面粉厂的创建,并作为主要股东之一。金融方面,他在中国通商银行、四明商业银行,华兴水火保险公司等机构都有很大的投入。周晋镳热心于社会活动。1905年,」二海商业协会公所成立,周晋镳即奉盛宣怀札委出任该会提调(严信厚为总理)。1907年起,他连续数届当选为上海商务总会总理,直至1915年10月接任上海道尹。传见《部分旅沪宁波商人简传》。

朱葆三(1848~1926)名佩珍。定海人。13岁到上海协记商铺当学徒。1878年,自设慎裕五金号和新裕商行,从事进口业务。后任平和洋行买办。曾先后独资或合资开设华安全群保险有限公司、兴化铁厂、上海织呢有限公司,并投资于交通、电办自来水、面粉、丝织等行业。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朱与盛宣怀、叶澄衷、严信厚等筹建,曾任总董事。辛亥革命前后,出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及上海沪军都督府财政长。又曾被推为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1920年冬,上海水泥公司组成,任董事长。1926年9月2日在上海病逝。于黄浦滩西壁辟朱葆三路,开以商人姓氏命名道路的先例。传见《宁波金融志》第1卷第8章《人物》。

吴锦堂(1855~1926)原名作镆。慈溪东山头乡西房村人。爱国华侨领袖,被称为“办学三贤”之一,与陈嘉庚、聂云台齐名。从小务农。28岁时去上海油烛店帮佣,晚间习算学文,后升为店员。1885年赴日本长崎贩卖布匹、杂货。两年后去大阪从事棉纱交易。1889年在神户设怡生商号,并在上海设义生洋行及裕生洋行,获利丰厚。1897年设水泥厂于兵库县。1901年,从三井银行购入钟渊纺织株式会社股份4万余股,任常务董事。后多次款宴孙中山、宋庆龄。1911年参加同盟会。任神户支部长。他捐资救济国内灾民,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帮助家乡办学。1909年回国扫墓,在慈溪创建锦堂师范,并倡议重修杜、白二湖,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受益。孙中山曾书匾“热心公益”相赠。自1912年起,先后任神户中华商业会议所会头、华侨商业研究会会长、华侨商务总会协理、中华会馆理事长。后病逝于神户,归葬于慈溪白洋湖畔。生前自拟“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墓联。传见《慈溪县志》第28编《人物》。

宋仪章(1864~1952)号风翔。余姚城区东泰门人。早年在上海钱庄习业。后经李鸿章之侄李京曦推荐,出任汉口义源钱庄经理。兼任汉口美国花旗银行买办。获利后在汉口创办华丰银行,自任经理。1931年汉口发生大水灾,又逢经营危机,华丰银行倒闭。不久宋独资开设震记钱庄,由其子宋百传任经理。晚年研究佛经。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李志方(1865~1941)勤县莫枝沙家垫村人。学徒出身。民国初年为日清轮船公司买办,后任三菱轮船公司总买办、三井公司副总买办等职。1917年在家乡创办成志小学,1921年在莫枝创建志方学校。后又集资兴建普益医院。为改善宁波中塘河的运输,在30年代发起创办宁湖轮船公司。此外,还致力于改善家乡饮用水等公益事业。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宋炜臣(1866~1926)字渭润,镇海庄市勤勇村人。少年时曾在一南货店当店员。他天性聪明,办事认真。1890年协助叶澄衷在虹口创办燮昌火柴厂,宋鼎力运筹,锐意进取,未几升任副经理、经理。到1893年,该厂日生产能力已达火柴50大箱(36万小合)。1897年在汉口创燮昌火柴厂,开武汉华商投资近代企业之先锋。同时继续担任上海老厂经理。1906年他邀集鄂、赣、浙帮筹资300万,又筹官股30万在汉口创办江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历时3年,至1909年建成发电,成为当时全国最大商办水电联合企业,自任公司总经理。此外,宋炜臣在扬子机器制造公司、华胜军服公司、富池口铜煤矿、五丰铜矿公司也有投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为了解决燮昌火柴厂的原料问题,他同吴蕴初合伙,还分别在上海和汉口两地建立了燮昌烧碱厂。他是宁波商帮在汉口重要代表人物。传见《镇海县志》第28篇《人物》。

叶星海(?~1928)镇海人。早年由上海太古洋行买办李维龄介绍,与上海美隆洋行德国人吉伯特相识。后于1887年同至天津创办兴隆洋行,叶任买办。因业务扩展,又开设兴隆西栈,销售羊毛、羊绒、皮张等。1918年被法商永兴洋行聘为出口买办,出口羊毛等数量甚巨。又曾创办天津打包公司、利济公司。死后,由其子叶庸方继续经营。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虞洽卿(1867~1945)名和德。乳名瑞岳。人称“阿德哥”。镇海龙山(今慈溪市龙山乡)人。6岁丧父,家境贫寒。读私塾三年余即辍学。15岁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当学徒,后任跑街,业余自学英语。不久入德商鲁麟洋行为买办。井兼营房地产、进出口业务。1896年捐候补道。1902年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不久转任荷兰银行上海分行买办。同时创设道惠银号,后又发起组建四明银行,投资于航运业。在1898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强占四明公所冢地围场事件和1905年大闹会审公堂案事件中,虞奔走折冲而赢得声誉。1906年组织万国商团中华队,转而为上海租界当局效力。1909年筹设宁绍轮船公司,后又建三北轮埠公司、鸿安商轮公司,并举办南洋劝业会,任副会长。辛亥革命后,曾以巨款资助陈其美,并说服江苏巡抚程德全易帜响应。上海都督府成立后,任顾问、外交次长、闸北民政长等职。1921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任理事长。后又任匕海总商会会长、全国工商协会会长、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等职。1925年在帝国主义指使下,破坏五卅运动。1927年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抗战爆发后,曾组织上海难民协会,任会长。后病死于重庆。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乐俊宝(1869~1941)字振葆,号玉几山人。鄞县东乡宝幢人。1884年离家到上海当木工,勤于钻研,技艺日精。所制西式家具,颇受欢迎。后将其父遗业泰昌杂货号改建为国内第一家自制自销的西式木器企业,不久发展为泰昌木器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又在上海先后任和兴钢铁厂、大中华火柴公司、宁绍轮船公司、三友实业社、振华油漆厂、恒利银行、中英药房有限公司、闸北水电公司等常务董事或董事长。在三友实业社董事长任内,首创国产“三角牌”毛巾被单。此外,振华油漆厂“飞虎牌”油漆、燮昌火柴厂“双斧牌”火柴,也为国内首创。还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1931~1937年积极参与宁波灵桥的建设;创建宝林医院和宝林小学;出资营建郭县境内第一条商办铁路。又曾救济遭受震灾的旅日宁波同乡。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童今吾(生卒年不详)慈溪人。幼年在李思浩家馆就读。后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北京中国银行供职。因与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李思浩的同乡关系,申办银行获准。1919年,童和贺德邻一起创办东陆银行。这是“宁波帮”在天津设立的最早银行,以经营北洋政府财政部放款为主要业务。次年,又发起组织明华银行,在北京设立总行,天津、上海、青岛均设有分行,童自任总经理。1926年,童纠合上海商会会长俞佐廷,将宁波本地钱庄长期放款充作大部分股本,共同在天津创办中国垦业银行,由俞佐廷任总经理,童任协理,取得钞票发行权。后东陆、明华两行先后停业、倒闭,中国垦业银行由孙衡甫接管。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黄楚九(1872~1931)名承乾,字楚九,号磋玖,晚年号“知足庐主人”。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明伟乡)人。少年从父习医。父丧后,随母到上海,就读于清心书院。及成年,在上海旧城开设“颐寿堂”,1890年改名为“中法药房”,仍开业行医。20世纪初产销“茭罗补脑汁”畅销致富。后与夏粹芳合资创办五洲药房,任董事。辛亥革命前夕,开设龙虎公司,出口龙虎仁丹。民国初年开设新新舞台,辟屋顶花园游乐场。1915年创办大昌烟公司,又在南京路跑马厅附近租地建新世界游艺场,任经理。同年,中西药房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1917年创办大世界游乐场,出版《大世界》报。又先后开设三星舞台、三星地产公司、中华电影公司。不久开办24小时营业的上海日夜银行。又与袁履登等筹组上海夜市物品证券交易所任董事长。1923年任中西药房总经理。1927年上海市新药业同业公会成立,被选为理事长。后病死于上海。传见《余姚市志》第32篇《人物》。

傅筱庵(1872~1940)名宗耀。镇海人。早年曾代管盛宣怀在沪产业,因助沪军军饷,被任命为沪军都督府财政部总参议,负责清理上海海关。民国初年,入股中国通商银行,任董事。旋出任招商局经理,兼任英商长利洋行、美商美兴洋行买办,从事五金进口业务。民国15年,依仗军阀孙传芳,得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北伐后被通缉,潜逃至大连,与日本特务过从甚密。30年代回到上海,任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董事长。曾参加宁波旅沪同乡会,任副会长。抗战初期上海沦为孤岛后,出任伪上海特别市市长。1940年被人刺杀。传见《宁波金融志》第1卷第8章《人物》。

唐爱陆(1872~1944)镇海人。清秀才。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时,任民军后勤工作。1912年创办宁波同乡会旅汉小学,并集资2万元,开设爱国公司于汉口,专售国货,率先任用女职员。1913年设女子生活社,于1915年创办女子务本社,经理、职员均由妇女担任。二·七大罢工时,施洋被害,其家属生活由爱国公司负责供养。北伐后,唐任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常务委员、劳工部部长。1928年因遭迫害,离汉口回到镇海小港。在故乡期间,致力于乡村建设,并创办蔚斗小学。抗战爆发后,与李善祥等组织救护队,又成立小港救亡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为前线战士募集寒衣。1941年4月因日军侵犯去内地,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后死于重庆。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贝润生(1872~?)宁波人。早年曾在瑞康颜料号做学徒,因为精明能干,遂逐步成为该号股东,并与咸康颜料号的薛宝润合伙组建谦信靛油公司。1920年,薛退出后,贝又与周宗良合伙,并改组谦信公司,扩大资本。至20年代中后期,谦信公司(此时已改名为谦和)已是全国最大的德商进口颜料的包销商,贝也因此成为沪上巨富。贝1897年前后,他独资创办了赓记缫丝厂、振成缫丝厂;1906年他又同朱葆三、顾松泉等集资20万元,创建了中兴面粉厂。他还是厚生纺纱厂、裕和缫丝厂、纶华缫丝厂的主要投资者之一。从20年代开始,他又向房地产业投资,先后购置各类房屋1000多幢,房产面积达16万平方米。贝润生热心于社会活动。1904年上海商务总会成立后,曾任协理,后参与发起成立了11海洋货九业公所。1914年任上海总商会协理。传见《部分旅沪宁波商人简传》。

宋汉章(1872~1968)名鲁,余姚人。肄业于上海中西书院,后任职上海电报局。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进通商银行,光绪三十二年为北京储蓄银行经理,后任大清银行上海分行经理。1912年(民国元年)在上海筹办中国银行,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此后一直为该行常董、总经理、董事长等最高负责人之一。1915年袁世凯称帝,下令中、交两行“停兑禁提”,图谋使用两行基金换取外汇,购置军火。时,宋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乃发动股东组织联合会,在钱庄业和各股东支持下不受乱命,对所发中国银行钞券继续兑现,维护了中国银行的信誉。1918年成立上海银行公会,宋被推为会长。1925年出行上海总商会会长。1928年中国银行改组,任常董兼中国保险公司董事长。1935年复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总经理,兼中和商业、新华信托储蓄银行董事,至中银行董事长,并曾兼任公债委员会、银行币制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委员。1949年去香港,1968年在香港病逝。传见《宁波金融志》第1卷,第8章《人物》。

叶琢堂(1874~1941)名瑜,郭县人,曾任公平洋行买办。1928年10月,任中央银行常务理事,兼任中央信托局筹备处主任,后任局长,旋又任浙江省政府委员。1931年,任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1932年为招商局常务理事和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并曾出任四明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渐江地方银行,上海银行公会理事,上海市银行理事,中国银行和上海建设银行公司常董,中国农民银行总经理、常务理事,中国国货银行、至中商业银行、中汇银行董事,汉口农民银行监事。1941年因病去世。传见《宁波金融志》第1卷悌8章《人物》。

余芝卿(1874~1941)号茂芳,鄞县人。13岁人上海德盛成东洋庄当学徒。1890年到镇江谋生,20岁回上海进德盛成做捐客。不久转入泰生祥东洋庄当跑街,后开设永泰祥东洋庄。1904年因经销火油失败,赴日经商。1907年与人合伙在上海开设和昌盛东洋庄,同时在日本做棉纱投机生意。后又在日本大阪开设鸿茂祥坐庄,除经营上海东洋庄和厂商采办日货外,还包销日产铁锚牌帆布跑鞋和橡胶套鞋。不久又委托友人吴哲生在上海创办鸿裕边带厂,并经销日本花边。同时,委托日本武川橡胶厂生产新颖套鞋,运回国内试销,获得厚利。

1925年“五卅”运动前后,国内群众纷起抵制日货,余看到贩卖日货前途黯淡,而套鞋销路已经打开,乃于1928年10月在上海开设大中华橡胶厂。从生产套鞋、跑鞋开始,进而生产人力车胎、自行车胎。1932年开始试制汽车轮胎。抗日战争爆发后,余避居香港。1941年冬在上海病逝。传见《浙江人物简志》下卷。

孙衡甫(1875~1944)慈溪人。早年在宁波一家烟土行为学徒,后到上海钱庄当帐房。1910年入浙江银行上海分行任营业主任,不久升任经理。1911年四明银行改组,出任总经理。1931年被选为董事长兼总经理。1935年上海金融业发生存户挤兑风潮,孙得到中国通商银行及一些钱庄的支持,四明银行安度难关。同年冬中央银行发行法币,四明银行于1936年冬改组为官商合办,孙遂告退出。孙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曾在家乡办小学,捐款重建宁波老江桥(灵桥)及修筑道路桥梁等。并参与宁波旅沪同乡会活动。传见《宁波金融志》第1卷第8章《人物》。

周宗良(1875~1957)宁波人。少时在斐迪中学就读。后进海关工作,不久转入德商爱礼司洋行的宁波经销行美益颜料号,任译员。此后,与人合资开设通和布厂,独资设立谦益顺号,经营染料销售和土产贩运。1905年任职于上海谦信洋行,后提升为买办。不久,成为上海染料业的巨擘。1920年,集资140万元,组建谦和靛油号,任副经理。在全国设立17个销售处、几十个分号。1924年前后,任德孚洋行总买办。染料销售扩大,分支号猛增到200余个,资金为400万。1930年独资设立周宗记颜料号。此外还投资兴办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先后任浙江实业银行、中国垦业银行、中国银行董事和中央银行理事。也投资汉口既济水电公司、杭州电气公司、中兴轮船公司、康元制罐厂、公和纺织厂、振丰毛纺织厂等。独资经营的有宗泰进出口行、镇东机器厂等;与人合资的有信余汽灯号、如生罐头厂、宁波恒孚钱庄等。病逝于香港。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谢蘅窗(1875~1960)名天锡,又名德丰。镇海(今北仑区江南乡)人。16岁到上海煤炭行为学徒,满师后主管店务。后自设裕昌、老永昌煤号,并在宁波、无锡、南京、汉口等地设分号,被推为煤业公会会长。后筹资创立煤业银行,投资各煤矿。其间任汉冶萍、贾旺、大通、博山、六河沟、长兴等煤矿公司董事、监事。号称“煤炭大王”。1910年后,与朱葆三等捐资成立宁波旅沪同乡会,发起创办宁绍轮船公司。井在鄞县,镇海创办求精国民学校共7所,延聘名师,免费招生,数十年如一日。在上海参与兴办儿童福利会、红十字会、四明公所、延绪山庄、闸北救火会、妇孺救济会。于宁波四明孤儿院、育婴堂等,亦捐以巨资,任会董。抗战爆发后,为上海市抗日后援会主持人之一。后偕翁文灏同赴重庆,继续经营煤矿业务。抗战胜利后,任上海煤炭业公会理事长。上海解放后,继任煤业公会主任委员。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袁履登(1874~1954)又名礼敦。鄞县人。早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曾在商务印书馆任襄理。宁波光复后,任宁波军政分府外交次长兼交通次长,创办《方闻报》,后两度赴日考察,回国后任德、美等国洋行买办。1920年后,创办物品证券交易所、大昌烟公司等。历任宁绍轮船公司总经理、上海总商会执行委员、副会长、上海国民商业银行董事长、宁波旅沪同乡会理事。五四运动时,任上海各界联合会会长。后任公共租界华人纳税会副理事长。40年代初汪伪政权在南京成立,袁曾任上海市商会主任、工部局副总董等伪职,并组建伪商业统制总会,为日伪搜刮重要物资。抗战胜利后,以汉奸罪被判刑,不久获释去香港。1954年死于上海。传见《宁波市志》第49卷《人物传略》。

秦润卿(1877~1966)名祖泽,晚年号“抹云老人”。慈溪(今江北区慈城镇)人。15岁入上海豫源钱庄学业,后任跑街。豫源改组为福源钱庄,升任经理,兼任福康、顺康钱庄监理。前后在银钱业工作达50多年。其间历任上海钱业公会理事长、上海总商会副会长、中央银行监事、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四明银行常务董事、上海中国垦业银行董事长及嘉丰纺织整染公司、大有余榨油厂董事长等职。又首任上海租界工部局华人纳税会董事、宁波旅沪同乡会副会长。热心家乡社会公益事业,在宁波创办普迪学校、慈溪中学,支持保黎医院的创建,并任效实中学校董会主席。1952年将自建的抹云楼图书馆及藏书全部捐献给国家。传见《宁波金融志》第1卷《人物篇》。

王才运(1879~1931)近代著名服装师。奉化人。1891年随父去上海当学徒,学制西服。1902年开设“荣昌祥呢绒西服店”。由于技艺精湛,服务周到,生意兴隆。1916年4月,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带回一件日本陆军士官服,请荣昌祥店主王才运“改革此服,为吾所用”。要以此服为基样,制成一件适合中国国情的服装,并精心制作成衣,取名“中山装”,经孙中山穿后,便在上海、南京风行起来,一直流行至今。他还带出去一批奉化同乡,学成裁缝技艺后,纷纷各立门户,先后在上海南京路开设不少呢绒服装店,以后逐渐形成“奉帮裁缝”。王曾任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会长。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董杏生(1879~1954)又名杏荪。镇海庄市老鹰湾村人。早年到上海宝源洋行学业,精通洋务,后自行经营轮船及运输业务,设董杏记号,专营保险箱销售,兼营房地产与进出口业务。曾被选为上海总商会会董、宁波旅沪同乡会会董。1909年,在家乡捐资1.5万元兴办轫初学堂。后又为庄市同义医院捐资,1921年,与傅德慷等创办四义国民学校,晚年发起兴建镇海第一条公营镇骆公路。五卅运动中,参加各界罢工罢市后援会。建国后,曾大量捐献房地产,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徐青甫(1879~1961)原名鼎年,镇海人,清举人。早年在乡设馆授教,后在浙江武备学堂任翻译、助教、教授。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离浙赴外省谋业,曾任职奉天省巡警总局,奉派筹办奉天兴业银行。辛亥革命后南返,历任诸暨县、湖北通城县主事。1922年任浙江省政务厅长、财政委员、财政厅长,上海市财政厅长,浙江省政府委员,一度代浙江省主席。抗日战争时期时任浙江省参议员,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职。曾任职奉天中国银行,赴日本考察金融、实业等。又曾先后任东莱银行董事、常董、总经理,湖北省银行理事,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副经理。协助筹建浙江地方银行和浙江实业银行,住浙江地方银行理事长兼杭州分行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省募集公债委员会主席,省政协第一、第二届委员。1961年3月16日去世。传见《宁波金融志》第1卷,第8章《人物》。

项松茂(1880~1932)名世澄,别号渭川。鄞县人。幼年随父读书。14岁到苏州人毛皮牛骨行当学徒。1900年入上海中英药房任会计。后受命赴汉口开设中英药房分店,任经理。1909年汉口组织商会,被推为董事。1911年任上海五洲药房总经理。五洲药房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兼营医疗器械及进出口业务,井开设天津支店。1920年创五洲固本药皂厂、亚林制药厂、中华兴记香皂厂、南洋木塞厂,为五洲企业集团奠定基础。1929年又收购宁波公济药棉绷布厂,业务进一步扩大。到30年代,五洲集团在本外埠的分支机构共17处,领牌联号的有55处。随着业务发展,又向大丰工业原料公司等13家企业投资,以取得低价的国产原料供应。1931年发起组织宁波实业银行,还组织沪闵南柘长途汽车公司。曾先后任上海租界华人纳税会理事、上海市商会议董等职。并创设松茂小学,供五洲职工子女就读。“一·二八”事变后,因五洲职工11人被日军绑架,项亲赴日方机关交涉,竟遭扣押,旋即被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杀害。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盛丕华(1882~1961)原名沛华。慈溪骆驼余三村(今镇海区)人。早年曾在上海老宝成银楼、恒兴钱庄等处供职。后转入庆大祥、大丰等布店任司帐。1908年参加保障路权运动,组织浙江旅沪学会。并撰文抨击清政府在处理橡皮风潮中的卖国行径。1920年后,任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常务理事、中一银行董事,被选为上海总商会会董,并任上元企业公司经理及红棉酒家董事长。抗战期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参加民主建国会,支持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为赴南京请愿团代表之一。1949年3月赴北京,参加阅兵式。9月出席第一届政协会议。建国后,任上海市副市长、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民建主任委员、上海市工商联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费延芳(1883~1957)镇海枫林石门村人。少年时到山东胶州学商。20岁进上海德商亨宝轮船公司当职员。1907年受聘为直隶井隆矿务局及北票煤矿驻沪经理。1920年赴欧洲考察商务及运输业。归国后任中华捷运公司总经理。1927年在上海十六铺开设渔行8家。次年任上海鱼市场常务理事、中国渔业公司董事。1929年后,任浙江兴业银行董事兼地产信托部经理、上海市房地产业公会主任委员、市政府土地估价委员会主席等职。1932年初淞沪抗战时,参加抗敌后援会,负责前线物资供应及后方难民的安置工作。“八·一三”事变后,参加救济难民工作。后创办国际难民救济会,又参与筹资建造宁波灵桥。1946年为呼吁和平,前往南京请愿。曾任40余家公司、工厂、银行、学校、医院的总经理、董事、董事长及宁波旅沪同乡会理事长。建国后,赴京参加开国大典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内河航运局局长、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包达三(1884~1957)字楚。镇海人。16岁到上海纸店当学徒。1906年公费留学日本,先后学习商科、法科。其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夕回国,上海光复之时参加敢死队,攻打江南制造总局。1917年后从事工商业,经营蛋品出口及渔业。1920年任上海物品证券交易所常务理事。抗日战争时期,拒任伪职。曾创办永达药厂、雷石化学公司,任经理。1946年后参加民主运动,组织请愿代表团去南京,抵下关车站时被国民党殴打致伤。曾多次掩护、营救中共地下工作者,支援革命事业。1949年3月到北京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联常委、浙江省副省长、省工商联主任委员。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陈万运(1885~1950)又名遇宏,慈溪东安乡人。出身小商人家庭。幼年读过私塾。1912年,与同乡沈九成、沈启涌合资开设制造烛芯的手工作坊“三友实业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进口烛芯中断,日商乘机抬价,英美洋行所属在华洋烛制造厂就向三友实业社定货,并透支资金帮助扩大生产。次年,三友实业社增资至3万元,并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17年建造规模较大的工厂,除生产烛芯外,还生产毛巾、被单等棉织品。所产“三角牌”毛巾,畅销国内,把日货“铁锚牌”毛巾挤出中国市场。由于经营管理得法,企业发展很快,从1912年到1931年的二十年间,资本额从450元,激增到200万元。“一·二八”事变时,其在引翔港的工厂遂被日本侵略者焚毁。此后,陈集中精力经营杭州“三友”纺织印染厂。日本侵略者曾企图诱使陈万运与之合作经营,被拒绝。1941年12月,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实行经济统制,“三友”因生产停滞,入不敷出,资金几乎耗尽。抗战胜利后,陈辞去经理职务。1950年在上海病逝。传见《慈溪县志》第28编《人物》。

方椒伯(1885~1968)名积蕃,镇海骆驼桖墅方人。18岁到沪从商,管理其祖父所遗产业。21岁在家乡筹办培玉两等小学堂,首任校长。辛亥上海光复,曾参与筹备军需。1912年入上海民国法律学校学习法律,后转入上海神州政法专门学校。1917年毕业后,获律师证书,仍从事商业。先任北京东陆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兼任四明公所及四明医院董事、上海总商会会董、宁波旅沪同乡会常务理事。1920年参与筹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被推为董事。1922年创办大有余榨油厂,任董事长。次年任宁绍轮船公司董事长、公共租界纳税华人会理事长。同年上海总商会改选,任副会长并主持会务。1932年后,开始从事律师事务,兼任复旦大学校董、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监事等职。抗战爆发后,上海成立难民救济协会,任副秘书长兼劝募主任,募得救济金1000余万元,接济来沪避难的宁波同乡,1939年傅筱庵诱其出任伪职,不就。建国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后加入民革。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刘灿(1780~1849)字星若,镇海人。嘉道期间学者。著有《诗辑补义》、《诗古音考》、《小学校误》、《原书》等。传见《续碑传集》卷71。

王约(?~1850)字简夫,号西屿,慈溪人。清代学者。著有《诗学自怡录》、《说文新附钟考》、《段注说文私则》等。传见《续碑传集》卷71。

张恕(1790~1878)字贯一,号铁峰。父张烜在桐城做官时生恕,在云南当官时恕亦随往,往来文牍多出恕手。年甫10岁,有仆妇送金银至内堂,请求张关照讼事,母王氏试以问恕,恕答曰“不可”。1828年(道光八年)中举人。性纯孝,母患痢病几危,其刺血书祈请减己寿以益母年。因父母年老不愿远离作官,在家工书勤学,临摹《兰亭集序》、《争坐位帖》各数百本。晚年书法神明变化,姿态秀逸,见者不知其为老人书。著有《书经管见》、《四明水利考》、《〈四明谈助〉正伪》、《长春花馆诗集》、《南兰书屋文集》、《南兰笔记》等。张恕性好善举,县内永济堂、体仁局、济生公所等慈善机构,其都大力资助。尤关心水利,县内诸塘多赖其呼吁及资助得以修复。石塘碳处于鄞慈交界处,慈溪在该碳下游,慈人欲毁其,讼久不决。张恕抄录明朝沈一贯的碑记,证明该碳属鄞县,慈溪人无权毁,其事乃直。镇海县民将由剑河漕凿山麓以通郸东水道,张恕道:“此河一开,则东钱湖立涸,鄞东沃上皆成瘠壤矣”,亟请官府予以禁止其事。其关心水利皆类此。卒时年八十九。传见《鄞县志》第38编《人物》。

朱兰(1800~1873)字久香,号耐庵。余姚城关人。1829年(道光九年)进士。先后授编散馆一等考取御史、甲午科广东正考官、翰林院教习、顺天闱乡试副考官、内阁学士、工部左侍郎等。为官清正。他学识渊博。著有《左传贾服注辑》20卷(与嘉兴李贻德合编)、《孟晋录》、《群籍摭闻》、《余姚文薮》、《姚江事迹》、《补读室诗文钞》等。亲手刻写了《青阁集》、《早花集》等书。传见《余姚镇志》第7编《人物》。

姚燮(1805~1864)字梅伯,晚号复庄,又号野桥,别署大某、大梅山民、疏影词史、复翁、老复、二石生等。镇海崇邱乡人。5岁时能对客赋《灯花》诗。诸凡经史子集、道藏释典、稗史杂言,无不观览;诗文书画、戏曲音韵、小说评点,均有造诣。24岁时结枕湖诗社。1834年(道光十四年)乡试中举。鸦片战争期间,镇海、宁波相继陷落。姚燮写下不少揭露侵略军暴行、投降派丑态,歌颂抗战英烈,反映人民苦难的诗篇。1842年,英军自甬、镇暂撤,燮僦居鄞江桥,与朱立淇同纂《四明它山图经》。1860年,太平军起义战火迫近甬地,燮乃至象山,与欧景辰兄弟及王莳兰等组织红犀馆诗社。期间写《西沪棹歌》120首。鄞县董沛、郭传璞等曾从学于姚燮,后为浙东名家。晚年致力戏曲、小说与经、史,又雅好音乐,精通音律,自能制曲,著有《退红衫》、《梅心雪》、《苦海航》等传奇及《琴谱雅音九奏》等。遗作尚有《疏影楼词》、《复庄诗问》、《复庄骈骊文榷》等40余种。燮墓在崇邱剡岙泗洲寺后(现属北仑小港镇)。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徐时栋(1814~1873)字定宇,号柳泉,学者称柳泉先生。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举人,两次考进士不第,即不复应试,后以输饷内阁中书。性喜读书购书,故居烟屿楼,原藏书6万卷。其20余年来,亦购入将10万卷,尽发而读之,广采博览。其论注则取先秦之说,以经解经,旁及诸子,引为疏证,无汉宋门户之见。论史独推《史记》。班固、范晔以下则条举而纠之,许多议论为前人所未发。于地方文献用力尤深,校刻宋元《四明六志》,附《四明它山水利备览》,考异订讹,著成《四明六志校勘记》31卷,董沛作序称其“宏雅好古,留意桑梓”,堪称善本。又辑《四明旧志诗文钞》和《烟屿楼文集》。其主四明文坛30余年,后起之秀,多出其门。1868年,《鄞县志》开局,徐时栋受聘主其事,发凡起例,总持大纲。次年,移志局至家,益发自有藏书及同里卢址“抱经楼”、杭州丁丙“八千卷楼”至千数百种,仿照国史馆列传之例,注解证引,排比成文,费力12年。晚年病重在身,犹强起治事,临殁执友董沛手,郑重相委修志事,语不及私。翌年志成,光绪三年刊行,后人多称光绪《鄞县志》。徐时栋性急公好义,设义庄,兴义学,修东津浮桥,建三桥闸,遇事能断,以义行得旌。著有《烟屿楼诗集》18卷、《文集》40卷。其他撰著凡30余种。传见《鄞县志》第38编《人物》。

黄炳皇(1815~1893)字慰廷,号蔚亭,晚年号□翁。余姚人。好天文历算。因会试不第,遂闭门著述。后应聘于宁波辨志精舍教授天算课达十年之久,一时创浙东算学之盛。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廷曾命取其所著《测地志要》,颁发诸道统帅推广应用。后因荐获赏内阁中书衔,赴杭参定直隶省乌里开方图条例。著有《方平仪象》、《两太捷算》、《忠端公年谱》、《梨洲先生年谱》、《诵芳诗略》等各种。传见《余姚市志》第32编《人物》。

童华(1818~1889)字惟兖,号薇研。鄞县人。1838年(道光十八年)进士。历官兵部、吏部左侍郎、副都御史、江苏学政、礼部侍郎。主持畿辅水利工程。精于天文、舆地之学。有《竹石居文草》、《竹石居词草》。传见《续碑传集》卷15。

叶兰贞(1825~1862)别号淑畹女史,原籍萧山。自幼“酰载籍,嗜吟咏”。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与姜继勋结褵,夫妇唱酬,所作编为《兰芝合稿》,后随夫回象山,旋又去平阳,不久只身返肥城,“更整骚坛,重开诗厂”,诗歌创作日趋成熟。咸丰间,因丈夫游学在外,孑然自度10余年。一生工诗词,善骈文,咏史状物,叙怀抒情,寓意深厚,浑朴自然。留有《研香室吟草》百余首。传见《象山县志》《人物》。

董沛(1828~1895)字孟如,号觉轩。出身于世儒家庭,好读书,7岁能诗。1867年(同治六年)举人,1877年进士,以知县分发江西,历署清江东乡、建昌、上饶等县及江西通志馆协辑官。其善于析狱,兴修水利,尤留心地方文献,表彰前哲,深受士民爱戴。为政尝以四语自勉:“御下贵严,治狱贵审,催科不求胜于前人,人事不苟同于流俗。”1885年以疾辞官归里,筑“六一山房”,聚书5万卷,坐卧其中,锐意著述。先后主讲崇实、辨志两书院,以诗、古文负重名,又精史学。时郭县徐时栋为地方鸿儒大师,士子争投其门下,执北子礼,董沛虽年少,徐不敢以师道临之。董沛纂成编年体地方志《明州系年录》,记载自周代至清同治明州地方大事。徐时栋主纂《鄞县志》(即光绪《郭县志》),未竟而卒,董沛踵成是书,凡75卷。以钱大昕乾隆志为本,补疏辨误,考证精详。又修《慈溪县志》36卷。协修《江西通志》185卷。此外,其著作尚有《两浙令长考》、《甬上宋元诗略》、《吴平赘言》、《汝东判语》、《南屏赘言》、《晦暗斋笔语》、《周官职方解》、《唐书方镇志考证》、《竹书纪年拾遗》、《甬上明诗略》、《六一山房诗集》、《正谊堂文集》、《今平淮书》、《今献遗闻》等。传见《郭县志》第38编《人物》。

黄以周(1828~1899)晚清经学家。字元同,号儆季,晚号哉生。定海人。1870年(同治九年)优贡,后中乡举,任分水县学训导。后主持宁波辨志精舍,又曾主讲江苏南菁书院15年。晚年任处州教授。时任大学士的瞿鸿巩向朝廷特荐黄为内阁中书,以年老辞不赴。幼承家学,受父黄式三的教导,治学不拘泥于门户、流派之见。尤精三《礼》,有《礼书通故》一百卷传世。所著尚有《军礼司马法》、《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黄帝内经集注》等。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盛植型(1829~1887)字钧士,号蓉洲。镇海人。1856年(咸丰六年)进士,以主事分发吏部。曾掌吏部考公司印,补吏部文选司员外郎。1875年(光绪元年)担任《穆宗实录》详校官。书成,升为吏部员外郎。在授湖北安襄郧荆兵备道时有政绩。裁草十八路差役,设义学,兴书院,置水龙,扩粥厂。为抢修京山县张壁口堤岸决口,住舟中月余,致疾而亡。传见《浙江占今名人大辞典》。

陈康祺(1840~?)字均堂。鄞县人。1871年(同治十年)浙江乡试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后在江苏昭文县(今江苏常熟)为官。不久罢免,居苏州。著《郎潜纪闻》、《燕下乡脞录》、《壬癸藏札记》、《判牍余渖》,合计53卷等清代史料笔记。他写书目的很清楚:“寻讨利病,锐意世用”。也就是总结历史经验,以经世之用的深意。他在著作中歌颂了抗英英雄林则徐、裕谦和黑水党抗英,揭露了余步云等投降派罪行,这些都有其进步意义的。但书中也不可避免地吹捧了清王:朝的圣治武功,歪曲了历史。其初笔就有“文字之禁,以本朝为宽”说法。

舒浩(1841~1901)字萍桥,一作平桥,号则水道人。鄞县人。早年噌从镇海姚燮、萧山任熊习画,工人物、山水、花鸟。亦能诗。曾经游日本。长期寓沪以鬻画为生,为“海上画派”,名重一时。其作品选入《芥子园画传》、《海上名画汇集》等。传见《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

赵需涛(1842~1908)字武烈,号醉仙,剡源乡三石村(今属跸驻乡)人。晚清附学生员,参加乡试8次,皆未录取,遂立志著述,教育子弟,尽力乡事。建剡曲草堂,藏书15000卷。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起纂《剡源乡志》,长子文衡(光绪间举人)协修。足弱不便行走,绝迹城市已20年,为修志却四出采访,遍踏徐凫、杖锡、石井、大湖等山村高地,登四明山测绘石窗方位尺寸。历六年,三易其稿,成书24卷。1906年发起筹创剡源中学堂(民国初改剡源高小),推行新学,捐赠藏书5000卷。捐建剡源先正祠,举办积谷平粜,排解民众纠纷,乡里称誉。

编著《剡源乡志》、《剡源先正祠录》、《陈本堂年谱》、《本堂文集续校录》和《剡曲草堂杂著》等。传见《奉化县志》第27编《人物传》。

刘慈孚(1844~1903)一名德崇,号午亭,又号云闲子,镇海昆亭人。日以琴书、绘画、前花及饮酒自误。如吟咏,凡耳目所染,悉习于诗。其诗歌意气迈放,按之物情,无不尽者。著有《云闲诗草》4卷,《耆旧诗拾遗》数卷。1880年(光绪六年)与虞琴合编《四明人鉴》,慈孚撰文,虞琴作画,图文并茂。竭数年精力,于1892年影印。1940年,四明张氏重雕再版。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王慕兰(1850~1925)女,奉化连山乡大堰(今属大堰镇)人。父王鳞飞,清代举人,在四川任知州、通判等职。慕兰幼年随父人蜀,秉承家学,博览经史百家。工诗词,擅针绣女红。15岁丧母,后弟夭、父殁。年逾三十始与旅鄂同乡、湖北补用知县董兆范结婚,相与扶柩回籍。

归里后,夫卧病不起,生活艰难。初设学馆于夫家连山乡中心岙(今董李乡董家村),后执教于大公岙、石门、宁海马岙等地。1903年受聘官立作新女学堂(后改为县立作新女子完全小学)首任堂长。长校18年,推行新学,主张男女平等。其《女子世界》诗云:“大厦原非一木支,平权尚有可为时,炼得彩石天能补,漫惜娟皇是女儿。”反对女子缠足,并从学校推及社会,开创“吾邑不缠足之风”。捐年薪十分之二,助穷苦学生就读。获县公署“巾帼丈夫”奖匾。

1921年辞职归里,72岁高龄仍任教大堰村锦平女校及董家村霞溪国民学校,直到去世。从教40年,吟诗数百首,人称女教育家、闺阁诗人。著《岁寒堂诗集》2卷、《四明王女史函稿》。传见《奉化市志》第27编《人物》。

徐履谦(1859~1924)字抚九,宁海县城小北门人。年轻时,因读王秀楚《扬州十日记》,痛恨清军暴行,遂绝意仕途,以诗画文章自误。后受聘杭州育英书院(之江大学前身)院长。热心地方公益事业。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发起组织县商会,任坐办。书学赵松雪,画擅山水花鸟,著名画家潘天寿早年深受其影响。晚年营建一雅致小园,称“二亩园”,因自号“二亩园主人”。撰有《诗草》、《诗话》、《宁海乡谈》、《中西先贤言行录》、《求实漫言》及杂著、杂录、尺牍等多篇。传见《宁海县志》第24编《人物》。

严修(1860~1929)字范孙,慈溪人。生于河北。出身盐商家庭。188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任贵州学政、直隶总务处总办,后升学部左侍郎。1911年被任命为度支部大臣,未及到任。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倡议办经世学堂,授数学,次年又创设学馆,授学生以英语及数理化知识,是为南开建校先声。后赴日考察,回国后与张伯苓等创办敬业中学于天津,即南开前身。1918年与范源濂赴美,回国后即着手筹办南开大学,捐款5.3万元,并将私人藏书及典籍悉数捐赠南开图书馆,共3万余卷。后死于天津。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王荣商(生卒年不详)。镇海高塘田三洋人。1882年中举。1886年中进士。曾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四川乡试正考官。多次浚修家乡河道。1919年,任县志局总编辑,对发凡、起例悉心商榷。旋为病所困,犹手订大事记、人物传两门,余未及审定而逝。著有《容膝轩文集》8卷、《容膝轩诗集》12卷及《容膝轩笔记》、《蛟川耆旧诗补》、《槐窗杂录》等多种。传见《镇海县志》第28编《人物》。

陈汉章(1864~1938)又名焯。字伯,又字倬云。象山东陈村人。清末举人。历任工部、吏部主事。曾入京师大学堂任教。1913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哲学、国文二门研究所教员。后任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兼主任。他治学严谨,涉猎广博,先后师事德清俞樾、定海黄元同。以学识渊博被誉为“浙江名儒”。主纂《象山县志》共50章,应聘纂《江苏通志》方物、金石二考。所著有《缀学堂丛稿初集》、《十三经疏中疏》、《论语征知录》、《史通补释》、《诗学发微》等百余种。多赞助故里慈善教育事业。曾任象山劝学所总董。传见《象山县志》第50章《人物》。

马廉(?~1935)字隅。县人。早年家贫,曾经商。后专事搜罗研读各种小说、剧本、宝卷、弹词、俚曲等,达数千种,因而名闻海内。其藏书室名“不登大雅之堂”及“平妖堂”。曾收集保存弃散于宁波郊野古砖甓甚多。任北京各大学文学讲席多年。后以脑溢血猝死于北京大学讲台。所著有《千晋斋砖录》、《曲录补正》及《录鬼簿新校注》等多种。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圆瑛(1878~1953)现代名僧。俗姓吴,出家后法名弘悟,字圆瑛。原籍福建古田。18岁出家,26岁至天童寺从师寄禅和尚修习禅定。1909年住持鄞县接待寺,先后从通智、谛闲、祖印、慧明、道阶诸师听经、研教。其后又住持宁波七塔寺,得法于慈运老人。1930年任天童寺第一百六十四代方丈,1931年任中国佛教会会长,此后住持上海圆明讲堂。七七事变爆发后,组建了“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并任团长;开办“佛教医院”,开设“佛教难民收容所”。并且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建国后出任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后圆寂于天童寺,葬于天童山青风岗。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马衡(1881~1955)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主人。郸县盛垫桥人。早年肄业于上海南洋公学。曾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兼研究所考古学研究室主任,与沈尹默等主持北大书法研究会。1925年起,主持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工作,先后担任故宫博物院理事、副馆长、院长及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吴越史地研究会评议等职。建国后任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对秦古鼓、汉魏石经以及古代度量衡方面的研究有一定成就。他精于史学,兼擅书法,工八分书,善刻印。收藏书画、碑版甚多。因在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到田野发掘的过渡中有推进之功。著作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丛稿》等。传见《鄞县志》第38编《人物》。

杨翰芳(1883~1940)字豢生英,号霁园,又号天流,时人称霁园先生。鄞县人。幼习经史,20岁时考取秀才,名列第一,声闻乡里。后以时局动荡,遵母嘱,绝意仕进,隐居故乡东钱湖,以养亲为事。民国后,仍以读书著述、设塾课徒为业,数十年间为废耕读。康有为知其为人,称之为“杨隐君”。奉化毛思诚曾为引荐。终以亲老辞不出。著有《黄林集》、《傅港集》、《五慎山馆联语》等。1982年其门人又刻印《杨霁园先生诗文选集》、影印手迹一卷问世,其余著述均已散佚。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马涯民(1883~1961)现代教育家。名瀛,原字伯年,后字涯民,笔名古彦、谛僧等,定海人。从小在宁波、上海求学。曾在上海明新中学、江西广丰振育学校、宁波甲种工业学校、效实中学、甬江女中、奉化中学、三一中学等校任教,历时27年之久。1916~1922年,在商务印书馆参与修订《辞源》,与人合编《实用学生字典》,独自编成《平民字典》、《国音学生字汇》、《破音字举例》等。1933~1940年和1944~1951年,两度担任郸县修志馆编纂主任,编修《鄞县通志》。建国后,历任宁波市人民政府委员、浙江文史研究馆馆员、历届宁波市人民代表。著作有《国学概论》(商务版)、《诗的格式》、《诗的格调变化统计》等多种,数学著作《微积分学》出版于1910年。传见《宁波词典·人物篇》。

庄禹梅(1885~1970)原名继良。镇海庄市人。清末秀才,曾以“庄病骸”笔名写章回体武侠小说。辛亥革命后,一度任孙中山秘书。1922年任宁波《时事公报》编辑。后任“民国日报”社社长。“四·一二”事变后被捕,于1929年释放,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新闻工作。1945年进入解放区从事新闻工作。抗战胜利后回宁波,任《时事公报》副刊《四明山》主编,写过多篇杂文,以“醉我”笔名发表。建国前筹建“宁波文艺工作者协会”,任理事。建国后历任《宁波时报》社长、宁波市政协副主席、省人大代表。著有《古书新考》、《中国古代史析疑》、《孙中山演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