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鹤峰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建立党政组织巩固新生政权

鹤峰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建立党政组织巩固新生政权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县党员49人,全部是外籍干部,成立1个机关联合党支部。1952年底,区政府改为区公所,为县政府派出机关。2月18日,县政府作出开展清匪反霸决定。10日袭击邬阳工作组,将工作组组长孔琪和组员袁守才杀害。龙山匪首瞿波平围攻龙山县城,鹤峰县大队奉令火速赴龙山解围。县大队一、二两连星夜奔袭,于第二天上午8时赶到龙山,土匪闻讯逃跑。

鹤峰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建立党政组织巩固新生政权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军区独立2师11团3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鹤峰县大队,由赵鹤巢兼任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王焕林任副书记。1950年3月中共鹤峰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代行县委职权。5月26日,经湖北省委批准,鹤峰县委正式成立,任命程达为首任县委书记,县长赵鹤巢、县大队大队长王焕林、县大队副政委徐家友为委员。

鹤峰第一任县委书记陈达(右2)第一任县长赵鹤巢(左2)

1950年底,政府机构财政科、税务局、教育局、文化馆、司法科、公安局、贸易公司、邮电所、卫生所、工商科建设科、民政科等相继成立并开展工作。县委秘书处(后改为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县财贸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群团组织陆续建立。

1950年,全县行政干部160人,其中革大、革干毕业分配学生干部96人,留用干部9人,新选拔农民干部21人,政府工作打开局面。1951年干部增至473人。全县党员49人,全部是外籍干部,成立1个机关联合党支部。1951年底,全县有2个支部,党员64名;1952年从机关干部中吸纳新党员24名,年底发展到6个支部,党员89名。

1950年1月—1952年底,县政府相继设立秘书室、财粮科、税务局、教育科、司法科、中国人民银行鹤峰县支行、公安局、建设科、工商科、民政科、财政经济委员会、粮食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鹤峰特约代理处、合作指导科、县供销合作总社等15个常设工作机构。

1950年1月,县政府按地理习惯,将全县临时划分为关内、关外两个区,关内区政府设燕子坪,驻军干部张仁甫任区长,管理容美、太平、中营、下坪、燕子5个乡;关外区政府设白果坪,驻军干部彭远达任区长,管理五里、白果、成平、南藩、铁炉5个乡。1950年3月—1951年9月,经过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先后增设五个区,全县设城关、燕子、下坪、走马、白果、江口、中营七个区。1952年底,区政府改为区公所,为县政府派出机关。

同时,从1950年2月开始,经过3年时间,建立起乡村政权体系。5月,专署通令废除保甲制度。新乡村政权体系保留民国旧制10个乡的名称和区划,旧制保更名为村、甲更名为组。1951年9月,全县形成7区10乡99村的农村政权组织体系。

1952年11月,县委举办第一期农村干部集训班,参加集训的村长、农会干部、委员及小组长255人。同年12月程达调离,赵鹤巢接任县委书记。石磊、宋振中、赵同州、田文英、陈斌、林虫化、巩振岳、赵占春、吴克、杨绍南为县委委员。县委召开为期5天的全县乡村干部会议,61个村271名乡村干部参会接受整训。

开展清匪反霸斗争 1950年,全县发生暴乱案24起。1950年2月,首届农民代表会作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清匪反霸的决定。反霸斗争的对象主要是恶霸地主,其次是不法地主。工作队员深入调查地主恶霸罪行,把受恶霸之害的农民组织起来,召开诉苦会、揭发批斗大会,清算其剥削罪行。批斗后,实行不同的处置办法,由人民法庭判处死刑或有期徒刑,或在区、乡集中管训,或交群众管制。

2月18日,县政府作出开展清匪反霸决定。3月16日,成立以程达、赵鹤巢、王焕林、陈本国、徐家友组成的清匪肃特委员会,程达任主任。鹤峰驻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恩施军分区鹤峰县大队一、二、三连,抽调部分人员组建成平、白果、燕子、城关等4个区中队,共有指战员、民兵410人。王焕林任县大队大队长,徐家友任政委。4月开始大规模剿匪活动。

1950年4月8日凌晨,“反共救国军”副团长王协堂纠集匪徒20余人,携带步枪、大刀,包围土改干部龙海谷、项炳然住处,将二人杀害。10日袭击邬阳工作组,将工作组组长孔琪和组员袁守才杀害。4月16日,王协堂等率匪众300余人,并裹胁群众近千人,将百鸟坪乡政府包围,发动暴乱,将百鸟坪乡政府及小学房屋13间、1万余斤粮食烧毁。鹤峰剿匪部队,配合宜昌军区部队进行清剿。4月下旬,全歼“反共救国军”,匪首王协堂、汪祚连、李世炳等被擒归案。

1950年4月15日,朱子封、汤凤翔为首11人,在中营乡三保邓辉如家烧香拜把,策划暴动。6月下旬,燕子区土改干部王绍明、齐巨才回到乡政府所在地中营坪。29日,汤凤翔等午夜偷袭工作队驻地和三村农会,杀害齐巨才、谭世英、伍仕德、方泽勋、韩寿齐和农会主席祝义焕,抢走步枪4支、电话机1部。

汤凤翔等作案后,窜往烧巴岩与宣恩匪首朱何阶、桑植匪首张玉龙合股,号称一个团。7月3日上午,汤凤翔、朱何阶、张玉龙等纠合匪徒100多人,携机枪3挺、冲锋枪1支、步枪50余支,窜至中营坪分水岭包围乡政府,乘工作队准备返城之机发起袭击。工作队奋起还击,因土匪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且敌众我寡,激战2个多小时,工作队向黍子坪方向突围。7月7日,县大队派两个排,携两门60炮进剿。恩施、建始、宣恩兄弟部队前来协剿,将暴乱的首要分子汤凤翔等15人捉拿归案,缴获部分枪弹。

1950年5月,中共恩施地委及恩施军分区党委召开县、团军政干部联席会议,明确剿匪任务,决定6、7两个月为“剿匪突击月”,成立巴(东)建(始)、鹤(峰)宣(恩)、鹤(峰)龙(山)等三个剿匪指挥部。

宣、鹤、龙指挥部设在来凤县城,宣恩县大队长黄占兴任指挥长,鹤峰县大队长王焕林任副指挥长。制定“以军事进剿为主,首先打击歼灭最疯狂、危害最烈的大股匪,进驻匪巢,打掉敌人指挥机关。以一部分兵力控制制高点、要道,防匪钻隙逃窜。再以机动兵力轮番清剿、奔袭、围攻”的战略方针。

恩施军分区命令鹤峰县大队与兄弟部队配合,围剿以瞿波平、陈士为首的土匪。龙山匪首瞿波平围攻龙山县城,鹤峰县大队奉令火速赴龙山解围。县大队一、二两连星夜奔袭,于第二天上午8时赶到龙山,土匪闻讯逃跑。6月22日,得悉“川湘鄂反共救国军”第九纵队副司令覃介民,匪首瞿魁玉、侯唯一、张让生等500余人向石膏山流窜。第二天清晨,即和宣恩县大队一连一道追剿,生俘匪副司令覃介民、中队长王有伦、吴月环及匪兵54名,毙伤30余名,缴获部分枪弹。恩施军分区通令全区,给鹤峰县大队参战部队记功一次。7月上旬,县大队一连奔袭龙山统车,进剿“川湘鄂边区反共救国军”支队司令肖达武部,毙敌10余人。8月初,奉令进剿活动在湖南桑植县打拦坪一带的肖达武部,俘获土匪5名,缴获步枪5支。

8月,根据恩施军分区的总体剿匪计划,县大队一、三连在宣恩县大队一连的配合下,进剿桑植五道水地区股匪朱还浦部。10月11日,县大队探悉国民党暂编五师师长曹子亚部窜扰桑植五道水南面的唐家庄,立即折转唐家庄投入战斗,直捣匪司令部,击毙敌师长曹子亚等10多人,俘虏匪大队长黄玉恳、参谋黄云寿及土匪42名。此次战斗受到恩施军分区的通令嘉奖。

县大队三连以连长刘士贵为首,组织16人飞行小组,捕捉潜逃的“湘鄂川黔边区反共救国军”副总司令陈士。于12月3日在太平乡龙潭坪将陈士捕获。恩施军分区通令给飞行小组16名成员记大功一次。

1950年10月,县公安局举办集训班,对120多名国民党军政人员及被俘匪特分子集训,其中少数押送恩施继续集训,多数遣返回乡。赵鹤巢在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全县已消灭国民党匪特7000余人,收缴长枪1130支、短枪36支、机枪13挺、迫击炮1门、子弹30000多发、炮弹1000多发,电台2部;俘虏敌专员1人、司令1人、师长2人、营长10人。

1950年10月—12月,县大队一个排奉命在五道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宣鹤剿匪指挥部五道水办事处,负责该地剿匪收枪,维持治安。

到1951年3月,全县匪特基本肃清。1年多剿匪,经历大小战斗34次,共毙伤和捕俘匪特692人,其中匪首113人、匪众579人;缴获大量枪弹等。

覃国勋匪部是残存在桑鹤边界的最后一支土匪,上级命令务求全歼,根除匪患。为配合湘西部队清剿,1953年2月鹤峰县成立“堰垭剿匪指挥部”。经过反复追捕、围剿,覃国勋匪部在桑鹤两县军民的密切配合下被消灭。(www.xing528.com)

1951年6月后,结合土改试点,开展反霸复查。从经济上清算,从政治上打击,为土改创造条件。1950年春至1952年春,全县反霸斗争中镇压了30名罪大恶极的恶霸。

1950年12月23日,首先将中营坪反革命暴乱首犯汤凤翔、主犯李同轩等8名罪犯押解当地,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宣判,就地处决。尔后,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县展开。

1951年1月,全县展开取缔反动党、团、特组织行动,首先进行登记。全县有五类人员2000多人,其中反革命骨干分子占15%。依据“惩治反革命条例”,全县处决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30人,关押、管训反革命分子100多人。

为配合镇反,1951年4月设立县人民法庭,县长和公安局局长担任正副审判长。8月,各区设分庭,审判长由各区区长或工委书记担任。县、区法庭主要是审判土匪、特务、恶霸、反革命分子。7月成立清案委员会。县长、县大队政委和县公安局局长为委员,抽调干部21人负责处理所有的镇压案件。

清匪反霸运动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950年底—1951年底,重点打击罪恶昭彰、民愤极大、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会首和现行反革命分子。第二阶段,1951年底—1952年底,重点打击坚持反动立场,破坏土改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和不法地主分子。第三阶段,1952年底—1953年8月,配合土改复查,改造落后乡,打击隐藏较深的反革命分子和追捕外逃的反革命分子。

1952年2月,县委贯彻第四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逮捕五类反革命分子100多名。公安机关对潜藏逃避打击的反革命分子进行集中搜捕。原国民党县参议长覃奉乾、白果乡乡长王国器,新中国成立后毁容化名潜逃湖南津市、长沙等地,以当厨子、烤番薯卖为掩护。在镇反运动中,将覃、王二人先后抓获归案,依法判处死刑。

全县共逮捕各类反革命分子800多人。1950年至1952年共审结案件712件,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332人。

“三反”“五反”运动 1952年4月6日,围绕1951年全年在财政开支上的铺张浪费和违反制度现象,县委自行检查出三大问题:

一是机关建设浪费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修建县区机关用房上,原来预算是20万斤米,实支31万斤,超过11万斤,属于浪费的有5万斤以上。二是区乡违反制度方面。地方财政收入的粮款(尾款、黑瞒、罚款)不上缴,留区随意开支。三是待处理的物资和粮款较多。

从1952年8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检举揭发出一批有经济问题的人员。1952年9月,法院对“三反”“五反”运动中揭发出来的少数严重经济犯罪分子判处徒刑。

“五反”运动主要在城关区工商界和各区工商户较为集中的集镇开展。1953年,县法院在城关镇公开审判偷税漏税的小商洪某,使“五反”对象受到震慑,当天,仅城关镇就补交拖欠税款3000万元(旧币)。

1953年 “三反”“五反”运动中有35人受到党纪处分,其中警告和留党察看28人,开除党籍7人。

支援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县委发出关于抗美援朝的通知,县大队抽调110人组成一个连赴朝参战。全县报名参军者1019人,其中240名被批准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的鹤峰籍志愿军官兵阵亡、失踪29人,涌现出满维平等著名战斗英雄

1951年4月15日、9月25日,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二次会议,通过《鹤峰县人民爱国公约》,就抗美援朝捐献工作进行讨论协商。与会代表集体参加城关工商界组织的抗美援朝、反对美帝武装日本示威游行大会,在《和平理事会宣言》上郑重签名。县委在全县干部扩大会议上部署支援抗美援朝工作。在3年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各级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为志愿军家属代耕等活动,帮助军属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全县人民踊跃捐款捐物,截至1951年12月,全县捐款1万元(新币)。

扫除封建残余势力、改造旧社会陋习 鹤峰境内反动会道门组织有西华堂、同善社、大刀会(亦称“神兵”)、皈根门等。其头目大多是地主、恶霸、流氓、特务、反革命分子。他们组织反革命暴乱,杀害基层干部和群众;煽动群众反抗政府的政策、法令,破坏抗美援朝和土改,妄图推翻新生政权。

西华堂涉及7个区11个村,设坛12个,有会众250人。会首与豪绅、官吏勾结,鼓吹入道可以成仙成佛。新中国成立后,会首邓吉臣仍召聚大小会首“请乩”,大肆鼓吹“三灾”“八难”“三期末劫”,对社会危害甚大。

大刀会。1950年会首吴绍宏与匪首周桂生勾结,在老村设“神兵”坛,纠集会众100余人,在周桂生指挥下,“祭旗”武装暴乱。县大队和公安局派员活捉周桂生,暴乱未逞。

同善社主要分布于容美镇、走马坪、梅坪、寻梅、桃山等地,有社员50人。制造谣言,破坏清匪反霸和土改。

皈根门主要活动在太平、容美、新庄一带,有成员21人。

1953年4月,县政府成立取缔反动会道门工作办公室,明令取缔西华堂、同善社、大刀会、皈根门。抽调干部45人,组成两个宣传队,以原一区、二区为重点,大张旗鼓地开展取缔工作。通过会首登记和摸查,全县有会首90名,其中西华堂52名,同善社15名,大刀会16名,皈根门7名。对中小会首,经过谈话、交代问题的,不追不逼;对问题大、有血债、有现行反革命活动又拒不到政府登记的坚决打击。全县打击会首28名,其中枪决1人、逮捕关押23人、管制4人;会众400多名经劝告纷纷退会。

1952年9月成立禁烟禁毒委员会。县公安局分赴城关、白果两个重点地区,宣传政务院发布的《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经调查取证,逮捕关押20名毒犯,收缴鸦片179.75两、烟具45件。召开群众大会,当众烧毁收缴的鸦片及烟具。在城乡广泛张贴布告,明令禁止赌博,取缔、封闭赌场,没收赌资、赌具,惩处借此谋利的恶霸、赌棍。取缔娼妓、禁止嫖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