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大臣上朝之艰辛:雨雪天路艰难,猪肉带来的考验和跪功挑战

清朝大臣上朝之艰辛:雨雪天路艰难,猪肉带来的考验和跪功挑战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大臣们的家里前往紫禁城上朝途中,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考验。据晚清詹事府官员恽毓鼎回忆,他上朝途中常常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车中没有取暖设施加之长途颠簸,还很容易感染风寒。清朝祭祀尚食猪肉,宰杀后的猪被放入大锅煮熟。对于上朝的大臣来说,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考验,那就是跪功。每年元旦、冬至次日、万寿圣节和国家庆典,皇帝在太和殿上朝。

清朝大臣上朝之艰辛:雨雪天路艰难,猪肉带来的考验和跪功挑战

随着近些年众多清宫剧在荧屏上的“扑面而来”,我们看到各种上朝的场景,大家都觉得场面宏大、庄严肃穆,可是真实的历史上,清朝大臣上朝是什么样的?看完下面的几件事情,相信很多人就会改变看法了。

首先,清代上朝的时间极早。跟历朝历代比,清朝皇帝是比较勤政的,这也是清代极端专制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皇帝不勤政,整个国家就玩不转。通常是凌晨三点,皇帝就要起来办公了。被召见的第一批大臣通常是军机大臣,这也有专有名词,称作“叫起儿”,之后皇帝再召见其他大臣。一般早上的五点到六点,其他京官基本都要上朝了。明朝时候北京内外城没有分别,而清朝内城只许满族人居住,汉族官员基本住在宣武门外,他们离紫禁城远,所以通常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出发了。

从大臣们的家里前往紫禁城上朝途中,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考验。据晚清詹事府官员恽毓鼎回忆,他上朝途中常常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车中没有取暖设施加之长途颠簸,还很容易感染风寒。如果是赶去颐和园上朝,就要起得更早。有一次恽毓鼎为了赶往颐和园给慈禧祝寿,凌晨一点就起来赶路了。长路漫漫,为了打发旅途的无聊,很多官员在车中读起了书,有时候两天就能读完一本,这也足见上朝旅途之漫长了。另外因为起床的时间比较早,大臣们只好在路边摊子上随便买点诸如馄饨豆腐包子、米粥之类的吃食,先垫垫肚子。

起早摸黑的各位京官到了紫禁城外,不好意思,还不能立刻进入,他们要在东华门候着。到了东华门的“下马碑”,不管您是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派头,都要乖乖地下马下轿步行,这就是规矩。当然也有例外情况。一是大臣被皇帝特赐“紫禁城骑马”殊荣的,可以骑着“穿朝马”进入;如果是皇帝特恩赐给肩舆的,则由两人抬着一把椅子,官员坐在上面进入,这称作“穿朝轿”。清代大臣能得到这两种殊荣者少之又少。道光朝时候,汉官林则徐被道光皇帝特赐“紫禁城骑马”,在当时还引起了很多满族权贵的不满。

时辰一到,大门开放,守候已久的京官们依次进入。下面的事情更悲催了,这时候相当于凌晨五点多,日头没有出来,按照规矩,除了当天需要提前送达各式公文和报告的官员以外,其他大臣从东华门到隆宗门是不准点灯的!据说这是为了宫中安全考虑和防止火灾。怎么办?大臣们只能摸黑进宫,如果有特许点灯的官员入宫,很多官员就会乘机跟在后面“蹭灯”,摸黑赶路摔倒还算轻的,还曾经有官员因为在雨天摸黑步行,路滑而不慎跌入了御河淹死了。清代皇帝有时候还会驻跸三海,这时候官员就要从西华门到勤政殿上朝。这一段路足有两里之遥,如果遇到雨天,泥泞的土道让人苦不堪言。年轻者尚可以闪转腾挪,对于上了年纪的官员来说,跌倒摔跤就是常事了。

经过在黑暗中摸爬滚打,狼狈不堪的官员们终于到了太和殿。此刻会有一个太监用力鸣鞭三下,这是在提示大臣们,皇帝即将驾到,各位大臣要保持肃静了。皇帝驾到,朝会开始。除了个别地位极高的亲王重臣,其他人基本是在大殿之外的,而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清宫剧里面演的那样,所有大臣一起挤在大殿里面。如果是御门听政,只有皇帝一人端坐乾清门内,其他官员按照品级分列在乾清门两侧。朝会中一系列的繁琐的礼仪规矩又是严峻的考验,怎么说话、怎么着衣、举手投足、站立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还不能大声说话、咳嗽、吐痰等等。如果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发生,随时都会有言官记录下来,事后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不说别的,如果大臣上朝之时遇到内急就是个大考验。紫禁城内没有厕所,从皇帝到宫女太监都是用马桶方便的。大臣们如果有内急,而此刻皇帝正在跟他们谈话,这时候倒霉的大臣只好咬紧牙关。如果真的有不幸的情况发生,又免不了言官的一番弹劾,所以各位大臣上朝之前都是不敢暴饮暴食的,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www.xing528.com)

清代官员如果遇到祭祀大典的朝会,对于他们的胃口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清朝祭祀尚食猪肉,宰杀后的猪被放入大锅煮熟。然后皇帝带头吃,而且吃的都是白花花的大肥肉,更可怕的是一点盐都不放!下面陪祀的大臣们当然要跟着一起吃肥肉片,那不放盐的肥肉片是什么滋味就不用说了,能忍住恶心吃下肚的大臣们都是好样的。这时候人际关系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跟太监关系好,可以事先偷偷要一点盐,趁人不备撒进肥肉里面一点,总是聊胜于无,可以压一压那让人反胃的肥腻味道。

对于上朝的大臣来说,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考验,那就是跪功。明朝君臣之间是“五拜三叩”之礼,而且多在新皇帝登基或者祭祀天地的大典中使用,一般殿上面君时,只需要双手抱拳对皇帝四到五拜即可。清朝对于君臣礼仪的规定相当严格,《清会典》规定:“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也就是说,只要是朝会,大臣就必须给皇帝施三跪九叩之礼,这个没得商量。任何一个上朝的官员都要练好跪功。如果一个大臣有幸被皇帝在朝会上召见谈话,或者赏赐给他本人或他父亲、祖父封爵等恩典的时候,他必须摘下顶戴花翎,以头叩地,要发出响声,能让皇帝听得到,这叫作“叩响头”。太和殿或者养心殿都有专门的覆甑,在这上面叩头可以很轻松发出响声,否则的话就是叩破了头也不能发出响声,因此很多大臣事先都会贿赂太监,以便知晓覆甑的具体位置。

有时候,年老体衰的大臣因为跪着奏对的时间过久,会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乾隆十三年(1748年),时年七十四岁的吏部尚书刘于义因为跪着奏对的时间过久,起立时候体力不支跌倒,当场就死了。很多大臣为了保护膝盖,都有自备的护膝,是用厚约一寸的丝绵制成,每天上朝就绑在膝盖上,如果没有这套设备,恐怕膝盖跪久了会落下终身残疾!如果大家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应该对剧中小燕子发明的“跪得容易”那套装备记忆犹新吧!就是有了这套设备,跪得久了也难保万全。李鸿章在慈禧六十大寿来临之前,每日练习三次三跪九叩的大礼,以便于从容应对。而两朝帝师翁同龢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练习五次三跪九叩。

相信经过了一次上朝以后,饥饿、疲乏、困倦是所有大臣共同的体会。

如果你认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这样上朝,那也错了,别说人,就是机器也受不了啊!清朝上朝分为三种。一是大朝。每年元旦冬至次日、万寿圣节和国家庆典,皇帝在太和殿上朝。这种大朝是京官基本都要参加的。第二种是常朝,每月逢五逢十,皇帝御太和殿,这基本是一种礼仪性大于实际性的朝会,很少涉及具体朝政的处理。这种常朝也是京官基本都要参加的。第三种是御门听政,康熙朝最常见,同治光绪两朝已经名存实亡。听政的频率、地点不固定,以乾隆朝为例,基本是每个月三到四次。这种听政是重要的京官参与。由此可见,清朝官员上朝确实比较苦,可是并不是天天为之,否则皇帝也承受不住。对于普通京官来说,一年之中,这样痛苦的上朝就算按照最高的频率来说,也不会超过150天。对于养尊处优的官员们来说,上朝这件事真是需要极大的体力精力来应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