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治通鉴-第二十一章七擒孟获,孟获终心服口服

资治通鉴-第二十一章七擒孟获,孟获终心服口服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的帐内,直接将他捆绑送到了蜀军军营。孟获再次回到自己的根据地,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上一计。孟获带部下回到营地后,他的一员名叫杨峰的大将,因为跟随孟获也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认为他气度非常。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蜀汉军营里。诸葛亮对孟获这个举动早有防范,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士兵都烧死于山谷中。这是孟获第七次被擒,他心里对诸葛亮已经是心服口服了。

资治通鉴-第二十一章七擒孟获,孟获终心服口服

公元221年至222年,东吴与蜀汉发生战乱,刘备亲率大军七十多万进攻吴国,却铩羽而归,仓皇逃到白帝城。刘备对这一战本来信心十足,所以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结果,一病不起。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匆忙赶到白帝城,此时的刘备已经奄奄一息。

临死之前,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干远胜曹丕十倍不止,必定可以安定国家,完成大业—北伐讨魏,以重兴汉室。如果刘禅还可以辅佐,你就尽力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智德行,你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听到后,流着泪说:“臣子怎么敢不尽全力辅佐太子,忠贞不二地为国效力,至死不渝呢!要我取而代之,那是万万不能的。”刘备听到之后十分欣慰,又下诏给太子说:“人活到五十岁死去,不算称为夭折,何况我已经活了六十多岁,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只是牵挂你们兄弟。你们一定要努力再努力啊!千万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做!只有贤明仁德的人,才会使人折服。你们的父亲德行浅薄,不值得你们效法。刘禅,你与丞相共同处理政务,对待他要像父亲一样。”不久,刘备病逝。

同年,诸葛亮辅佐刘禅登基,国事无论大小,都听从于诸葛亮。诸葛亮也尽心尽职,将蜀国打理得很好。

公元223年,南中少数民族发生叛乱,益州地方豪族雍闿趁刘备打败之际,杀死太守正昂,绑架新任太守张裔到东吴,举兵号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汉。

与此同时,越巂酋长高定杀死太守龚禄,自封为王,与牂柯太守朱褒响应雍闿的叛变。南中形势岌岌可危。诸葛亮得知消息后,决定亲自领兵讨伐雍闿。蜀国参军马谡为他送行。诸葛亮说:“虽然我们一起谋划此事多年,今天请你再一次提出好计划,助我制敌。”马谡回答说:“南中凭借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了,这一次最为严重。如果我们仅用武力将他们击溃,明天他们还是要反叛的。但是我们又不可能为了永绝后患而将他们全部杀光,这既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用兵作战的原则,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希望您能让他们真心归服。”诸葛亮将马谡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诸葛亮到达南中后,随即开始征讨叛乱,采取兵分三路、各个击破的战略。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郡,讨伐高定;东路派马忠由僰道出发,进攻牂柯郡,攻击朱褒;中路则由李恢从平夷,攻向建宁。蜀军所到之处,屡战屡胜,南中各势力迅速出现败势。祸不单行,在这个关键时期,雍闿与高定发生摩擦,最后为高定所杀,孟获趁机收编了雍闿部众,继续率领他们与蜀汉作战。

孟获是彝族人,原是雍闿的部将,在雍闿死后取而代之成为南中少数民族的首领。他在当地夷、汉人中的威望极高,诸葛亮听说后,想起临行前马谡跟他说的“攻心为上”策略,决定生擒孟获逼迫他臣服,从而达到收服整个南中民心的目的。不久,孟获率领军队渡过泸水,再次与蜀军交战,不料却被诸葛亮所俘。诸葛亮俘虏他后,果然没有杀他,而是带他到军营参观,问他觉得蜀军如何。孟获回答说:“我以前是不知道你军队的情况,所以才会败给你。今天既然参观了营阵,有了一定了解,如果再打一次,我肯定可以胜利。”诸葛亮听后,马上将他放了,给他一次重新跟他较量的机会。

放走孟获后,诸葛亮找来孟获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之后,自然无比气愤,大声喊冤,于是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的帐内,直接将他捆绑送到了蜀军军营。诸葛亮用离间计再次擒获了孟获,可他还是不服气,诸葛亮便又把他放了。这次,蜀汉的大将们怎么都想不通了:“你怎么能再次把他放了呢?不怕纵虎归山吗?”诸葛亮却说:“只有以德服人才能让人心服口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大将们才恍然大悟。

孟获再次回到自己的根据地,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上一计。原来,孟优是想晚上自己带人去蜀汉军营假装投降。诸葛亮一眼就将这个诡计识破,却丝毫不动声色。他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那些投降而来的南蛮之兵,使这些人全部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知是自投罗网,孟获再次被擒。但孟获仍是不肯甘心,总认为自己这些都是运气不好,如果好好打一仗,诸葛亮肯定胜不了他。诸葛亮第三次将他放走。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准备整顿军队,只等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机会。一天,忽然听到探子来报,说诸葛亮正独自在阵前观察地形。孟获听后欣喜若狂,认为这个绝佳的时机终于到了,便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1]。诸葛亮知道他这次更加不会甘心的,所以又将他放了。

孟获带部下回到营地后,他的一员名叫杨峰的大将,因为跟随孟获也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认为他气度非常。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蜀汉军营里。等孟获醒来后,才发现自己已经置身敌方军营,羞惭的同时又大呼自己是被内贼所陷害。诸葛亮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整装再战。(www.xing528.com)

这次回去后,孟获不敢大意,他仔细衡量利弊之后,转而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相当于这南蛮之地的一个山寨大王、地头蛇。他的营地极为偏僻,诸葛亮带兵前往,一路历经艰险,加上蛮族人使用了野兽作战的方法,使汉军败下阵来。汉军一时被困在那里,找不到出去的路。大部队在偏僻之地行走,本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何况还是在他人的势力范围内,所以,汉军曾几次遇到有毒的泉水,损失惨重。幸亏不久诸葛亮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的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营地。

回营后,诸葛亮造了大于真的猛兽几倍的假猛兽,当双方再次交战时,木鹿的军队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孟获再次被擒。这次,他心里还是有一点不服,但是找不到让诸葛亮再次放他的理由。诸葛亮看穿了他的想法,仍旧放了他,他要的不是有一点服气,而是要心服口服。

孟获这次又去投奔了乌戈国。乌戈国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诸葛亮对孟获这个举动早有防范,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士兵都烧死于山谷中。这是孟获第七次被擒,他心里对诸葛亮已经是心服口服了。可诸葛亮却故意要再将他放走,孟获自己却不肯走,跪下说:“您有着天威,南中人再也不会反叛了。”诸葛亮终于让孟获及南中人都归服了蜀汉。

南中四郡的叛乱平定后,蜀军班师回朝,对于如何管理这些地区,朝廷中发生了一些分歧。诸葛亮打算仍然任用当地原来的首领为四郡的地方官,但有人不同意,认为是养虎为患。但诸葛亮却说:“如果留外地人为官,则要留驻军队,留驻军队,则粮草供应会出现困难,这是第一个难题;这些夷族刚受过战乱之苦,父兄多有死伤,怨气未消,任用外地人而不留驻军队,一定会产生祸患,这是第二个难题;这些夷族叛乱分子三番两次杀死和废掉官吏,自知有罪,与我们隔阂很深,若留下外地人为官,终究难以被他们信任,这是第三个难题。我现在要的是不留驻军队、不转运粮食,使法令和政纪大体得以贯彻,让夷族和汉人都安定下来。”这就是诸葛亮网罗诸如孟获等当地著名人物,任命为地方官吏的原因。

从此以后,在诸葛亮的有生之年,这一地区的夷族再没有发生叛乱。

提问 为什么诸葛亮要对孟获“七擒七纵”?

提问 你觉得诸葛亮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 为什么诸葛亮会让当地人而不是自己另外派人管理南中的事务

智慧小锦囊

三国时期,由于没有一个足以统一全国的力量,所以国家被多股势力所分裂。这些势力的利益并不统一,所以当利益相冲突时,各势力之间就会发生冲突,甚至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征服敌方靠的大都是武力,但是,依靠武力征服所维系的关系不会长久;唯有以德服人,才能真正使人心服口服,不再生出叛变之心。

[1] 比喻已在掌握中,逃跑不了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