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彝族土主传说,包含白牛土主与平坡孟获大王的神话故事

云南彝族土主传说,包含白牛土主与平坡孟获大王的神话故事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牛土主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彝族地区。(张秀娟)平坡孟获大王土主彝族土主传说。每经此地,因其官比隆舜大,隆舜土主得欠身致意。隆舜烦恼,托梦百姓,百姓便在土主庙前建了一堵大照壁,使其看不到路,免去了欠身致意的烦恼。老倌告诉村民后,大家纷纷捐钱出力,建了土主庙,并用香椿树雕成土主神像供在庙里。

云南彝族土主传说,包含白牛土主与平坡孟获大王的神话故事

白牛土主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族地区。巍山大厂村的土主庙里塑着骑着白牛的大黑天神,人们奉他为白牛土主。传说的内容是:邓赕诏主在细奴逻“火烧松明楼”中没有被烧死,带着满身的伤,连滚带爬,挣扎逃跑,遇到莲花塘挡住路。正愁无路可走时,水里冒出了一头小白牛游到他跟前,让他骑着到了大厂村,把他放在土台上。可是这时他已经死了,村民们就把他就地安葬。后来,村民知道他是细奴逻所害的邓赕诏主,身上还戴着慈善夫人赴宴时的五个铁镯,就尊他为本村的保护神。佚名讲述,胡有亮搜集整理。收入《南诏故地的传说》,32开,3页,1 2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段葵)

木甸罗土主的传说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族地区。内容是:上河甸土主叫木甸落,他是南诏第五代君主阁罗凤的长子凤伽异。他屡建战功,但死于其父前,没能在金殿上落位,故称“没殿落”,后人演音为“木甸罗”。此人能征善战,有威望,人们在路口处竖“文武百官到此下轿下马”的石碑。宋时新上任的蒙化通判不信,不下轿,结果至此轿杆断,人跌落。通判心有余悸,趁轿夫修轿之际到土主庙叩头朝拜,一抬头仰望,见土主青面獠牙、凶神恶煞、举鞭欲打,头上的巨蟒张口欲吞之,便昏死而去。从此,凡文武百官至此,不敢不下马。万永和讲述,王典搜集整理。收入《南诏故地的传说》,32开,2页,1 0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段葵)

紫更色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彝族地区。紫更色是祥云彝族所供奉的土主。传说的内容是:紫更色是龙子,他为了铲除欺压百姓的官家,把龙父给他的三支箭射出去,箭落到万里外皇帝的身边。皇帝降旨惩处射箭者,官兵前来围捕紫更色。紫更色在屡战屡胜之后,被奸细出卖,且被剁成肉酱。被他的血浸透的杉板在河里逆流而上,一老人见了,就把杉板藏起。杉板上的血还现了紫更色的真身模样,百姓就把紫更色奉为血杉土主,又演化为雪山土主。李文通等讲述,菡芳搜集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祥云县民间故事卷》,32开,12页,8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张秀娟)

平坡孟获大王土主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彝族民间。孟获大王是向阳村彝族所供奉的土主。传说的内容是:孟获将军与百姓亲如一家,与士卒亲如兄弟,拜服诸葛亮英明。他见大蟒害民,冲进大蟒变的大庙里,砍了蟒胆灯,大蟒即死,就变为铁柱。后称孟获为“铁柱大王”,谥号“十方大圣点苍昭明镇国六圣灵帝”。二月八日是孟获母亲生日,彝族村民办会庆祝。杨朝清讲述,马紫钟搜集整理。收入《漾濞民间文学选》第一集,32开,3页,1 400字,漾濞彝族自治县文化局1986年编印。(张秀娟)

东山土主的传说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族地区。内容是:东山土主是南诏十二代君主隆舜,其庙建在县城去大寺的路边。明代秀才雷应龙每天经过庙前到大寺读书,后来他官至都察院。每经此地,因其官比隆舜大,隆舜土主得欠身致意。隆舜烦恼,托梦百姓,百姓便在土主庙前建了一堵大照壁,使其看不到路,免去了欠身致意的烦恼。万永和讲述,王典搜集整理。收入《南诏故地的传说》,32开,1页,5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段葵)

土主与龙神的传说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族地区。内容是:古时候,很多汉族到蒙化,怕得瘴气,建盖土主庙,求当地神灵保佑,但不管用。后来改请龙神保佑,但需要乞求东山总土主给予安神地盘。土主降签:“可给一箭之地。”百姓便建造了大院龙神庙。后来大院垮了,又求总土主,总土主再降签:“箭杆。”大家才醒悟,原来本地人说“一箭之地”是一根“箭杆”长之地的意思。从此,村村的龙神庙都建成小房子。万永和讲述,王典搜集整理。收入《南诏故地的传说》,32开,1页,500,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段葵)

北山寺娘娘殿的传说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内容是:蒙舍诏主在这里驻军,有一年发洪水,坝子一片汪洋,一个正在坐月子的村妇被围困在洪水之中。她为了保住婴儿的性命,把婴儿放在猪食槽里让其顺水漂去,自己却被洪水淹没了。那时,诏主的公主正在坝子里指挥军民抗洪抢险,见到洪水中漂来的婴儿,便把婴儿抱到军营喂奶照料。过了十八年,孤儿长成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的男子汉,被封为瓜州刺史,治理这个地方。村民看到公主如此关心黎民百姓,便尊其为黎民百姓之母,造庙宇,塑其像,称她为公主娘娘,作为本地的土主供奉。佚名讲述,张雄搜集整理。收入《南诏故地的传说》,32开,3页,1 65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段葵)

土主庙的来历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讲述的是:远古的时候,玉溪太极山一位老倌梦见一个慈眉善目、身披袈裟的光头老者。老者对他说:“我是土主神,河边沙滩地下有我的石印,你们在那里建庙祭祀我,可保四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老倌告诉村民后,大家纷纷捐钱出力,建了土主庙,并用香椿树雕成土主神像供在庙里。汪天喜讲述,黄金邦搜集。收入《玉溪市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300字,玉溪市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1989年编印。(普开福)

护境文帝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叙述的是:有一天正值研和过节,迎土主的队伍正好在官道上遇上朝廷命官迤南道台从省城返普洱路经此地。迎神之人来不及回避就顺势跪在街道两旁,把土主神像摆在了路中央。道台下轿围着神像转了一圈,抽出扇子敲了神像头三下,说:“你是什么泥巴坨坨?”然后抬开神像扬长而去。当晚道台大人到峨山歇住,突然发烧头痛,针药无效。弄清了在研和得罪土主的事,太太立即请来师娘禳解,向空中对土主许愿:只要道爷能脱此厄病平安赴任,定然回京奏明皇上加封于您!道台的病果真一下子就好了。他顺利任满回京后,力奏皇帝,说“研和土主德行卓异,泽被生灵”。圣上终于赦封研和土主为“护境文帝”,并赐皇袍马褂。从此,研和土主与别处土主不同,穿上了皇袍马褂。尹汉国讲述,黄金邦搜集。收入《玉溪市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520字,玉溪市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1989年编印。(普开福)

研和土主借地盘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彝族民间。讲述的是:传说研和土主的地盘不止是研和坝子,连新兴(今玉溪)州南片坝子的一大部分也归他管。那时研和土主庙的香火旺盛,远近求拜者成群结队。各村竞相迎请,从正月初一出巡,到三十夜才归殿。这年他表弟来新兴上任,地盘小,香火不旺,请求研和土主分点给他。表哥君子开口,不加思考就答应了给他“一袈裟之地”。新兴表弟土主拉着表兄站到高处,抖开的袈裟发出红光映红整个新兴坝子。表兄急忙拔出宝剑朝两坝交界一插,才挡住了红光没有把研和坝子给罩掉,不然连研和都没了。从此,研和土主的出巡只限于研和地盘了。张凯讲述,黄金邦搜集。收入《玉溪市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370字,玉溪市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1989年编印。(普开福)

白蜡屯和土主神像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彝族民间。讲述的是:远古的时候,一年夏天的晚上,倾盆大雨下个不停,龙母箐河发大水。次日,一农夫来到漫水的河边发现一棵冲来的香树干,就用锄头挖住了拉上岸,准备用做家具材料。没想到,这用锄头挖过的树干竟然汩汩的流出鲜血。农夫害怕了就叫大伙来看,众人讨论后认为肯定是神树,不如把它雕成神像供在庙里。于是请木匠把它锯成三截做成三尊管水利的神像,以“土主”命名。大的那个叫大土主,小的那两个叫小土主。同时,人们新盖了庙把“土主”搬进去供奉。从此,每年二月过米线节各村都轮流请土主、送土主,但不知什么原因,农夫所在那个村却不得请土主。后人就把该村称为“白蜡(拉)屯”。汪天喜讲述,黄金邦搜集。收入《玉溪市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400字,玉溪市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1989年编印。(普开福)

正月初六祭土主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彝族民间。讲述的是:很早以前,鹿城称为峨碌甸,是彝族聚居的地方。彝寨里住着一对老夫妻,男的称为罗黑公公,女的称为塔凹奶奶,她是个民间草医,寨里人和牲畜有病有痛,都来请她医治,人们称她为神医。有一年,南诏王率兵来攻打峨碌甸,罗黑公公和塔凹奶奶是寨中长者,组织大家英勇抵抗,由于寡不敌众,他俩为部族英勇献身,战死在峨碌山上。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在峨碌山上建造了“罗黑祠”,并塑了他俩的像来供奉。由于备受人的敬奉,塔凹奶奶得道成神,成了峨碌甸彝族的土主。清朝雍正年间,皇后娘娘害眼疾,多方医治无效,后来梦见一个彝族老妇左手持司刀(彝族巫师常用的一种法器),右手拿着羊皮鼓为她治病,眼疾渐愈。皇帝闻奏,下旨敕封塔凹奶奶为“西灵圣母”。圣旨一到,地方立即重修庙宇,改罗黑祠为“西灵宫”。从此,每年正月初六人们便举行祭祀活动,祭祀土主塔凹奶奶。刘云、方家有讲述,余立梁记录整理。收入《云南楚雄民族节日概览》,32开,3页,1 104字,德宏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李惠兰朱琚元)

兴修水利泽润民生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彝族民间。讲述的是:有一年新兴(今玉溪)坝子连下大雨,积水成灾。又有谣言说新兴四面是山,洪水出不去,坝子要变海,所以人们开始搬家的搬家,做船的做船,人心惶惶。姓普的彝族头人不信邪,他先四处查看得出“若要新兴变成海,除非峨山甸尾两边的山倒下来”的结论,并亲自到处游说宣讲,安定民心。同时他向上级官府提出疏浚西河、罗木河、玉溪河、密罗河等水道,加强河堤,修筑塘堰的建议,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避免了灾难和混乱。经过几年努力,新兴成了一个不旱不涝的好坝子。而这个姓普的彝族头人却累死了。后人就把他封为土主神,专管水利,并在其土主庙执事牌上写上“兴修水利”、“泽润民生”的字样。至今每逢米线节迎土主时,两块执事牌必定作为前导。张凯讲述,黄金邦搜集。收入《玉溪市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370字,玉溪市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1989年编印。(普开福)

玉溪米线节的传说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彝族民间。讲述的是:古时候,玉溪灾难重重,有时连下大雨,积水成灾。天干时庄稼晒死,见水如命。人们烧香求神也不奏效。后来这里有两位圣人,据说是彝族人,一位姓陈,一位姓土。他们智谋过人,品德高尚,率乡亲们开山造田、植树保土、修渠引水,实现了繁荣安定。但陈、土二人过早地累死了。众乡亲为二人塑了泥像,尊为土主,请进庙里敬供。塑像落成典礼时,大家欢聚夜餐,主食米线,一位秀才提出:“今天做会,还不如说是过节好。”大家问过什么节?秀才抬起一碗米线说:“过米线节!”第二年米线节到来时,有人提出将土主请出殿庙抬到各村巡游,以表报恩之心。消息传出后,各村积极响应,争先恐后来请土主。土主被请到哪村,哪村就先过米线节。如此代代相传。所以各村过米线节的时间也不一样。佚名讲述,袁树清搜集整理。收入《玉溪市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950字,玉溪市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1989年编印。(普开福)

黑木越与色络米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大姚县。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杨梅山下的色络米是方圆百里最漂亮的姑娘,上门提亲的人很多。爹妈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走马订婚”:让姑娘骑上一匹没笼头的马出去,任马自由行走,马最先吃哪家的草,姑娘就嫁给哪家。马儿最终吃了猎人黑木越的草。黑木越是土主的儿子,他有三件宝,胳肢窝里有六根天鹅毛,只要举手拍三下,就能腾空飞起;腰里那把割头剑,只要一出鞘,见者都要掉头;左手掌上有颗朱砂印,是专门镇鬼除邪的。黑木越与色络米拜过天地后,成了一对幸福的夫妻。后来,鬼怪们想出了借刀杀人的毒计:它们告诉贪婪的土司色络米家有金子,土司血洗了色络米家。鬼怪们又告诉土司,黑木越住的那条箐沟里有金子,土司派人用鬼怪教的方法破了黑木越割头剑的灵气,想把黑木越杀死。最后,色络米家的瘦马变成一条巨龙,救了黑木越和色络米。据说,色络米和黑木越都变成了天上的星宿。汪金泽、李灿周讲述,黄自权记录。收入《大姚民族民间文学集成》,32开,14页,9 984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李惠兰朱琚元)

嘎奈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很早的时候,居住在嘎奈村的三百六十户彝家人,因为缺少耕牛,不得不向山官家租用耕牛。一个牛工要还五个人工,大家的日子非常难过。有一年,村里姓杞的人家,招了一个新姑爷名叫嘎奈,他上门时带来一头耕牛,每天能犁三十多亩地。每逢春秋两季,嘎奈总是架起牛帮助乡亲们把庄稼种下去,然后才忙自家的活。这样,山官的牛租不出去了,山官非常生气,于是写了一封密信送到土司衙门,欲加害嘎奈。土司派了一百五十名官兵前来捉拿嘎奈。统兵一声令下,乱箭齐发,谁知箭到嘎奈身前便轻飘飘地落在地上,嘎奈随手抓起箭,朝着官兵丢去,箭无虚发,连统兵也中箭身亡。后来官兵买通了两个擀毡匠,假装进村做活计当内应,终于探听到了嘎奈是房后山上那棵地盘藤树的神力护体的秘密。山官连夜派人偷偷地砍断了地盘藤树。嘎奈由于没有了神力护体,被官兵抓住杀害了。当地彝家人为了纪念嘎奈,大村改为嘎奈大村,房后山改为嘎奈山,山顶上盖了一座庙,庙里塑了个穿着一只鞋,骑着牛的嘎奈塑像,并尊他为一方土主。自此以后,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附近的彝家人都到庙里杀鸡宰羊,顶礼祭奠。者从科讲述,者厚培、余立梁记录。收入《楚雄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32开,5页,2 500字,楚雄市民委、文化局1988年编印。(李福云朱琚元)

吴土主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讲述的是:相传,南诏王被红盔红甲兵追赶到一座悬崖峭壁之下,无路可走。在这紧急关头,忽听杀出一队人马,为首的将领白盔白甲,战旗上写着“吴”字。只见他一马当先,与红甲兵厮杀起来,竟将红甲兵杀得大败。此后南诏王每遇危难,白甲将军都自然出现,为其助阵解围。数年后南诏王班师回大理,途经吕合时屯军休整。南诏王登上五楼山闲游时,突然看见白甲将军在田坝之中,便立即带领手下人下山追赶,追着追着,白甲将军进了石人坡的小庙去了。南诏王步入庙内,找遍了整个庙宇也不见白甲将军的影子。接着,南诏王叩拜了神灵。这时他发现神龛上的神像与白甲将军一模一样,所以他当即重新大礼参拜。回到国都后立即下诏,敕封白甲将军为吕合地区土主。据说,王命到达之日,正是正月初八日,此后该日便订为吴土主大祀之日。王钦元讲述,余立梁记录。收入《楚雄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32开,3页,1 560字,楚雄市民委、文化局1988年编印。(李福云朱琚元)

姑奶奶的传说彝族土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讲述的是:相传,吕合附近土官村的土官家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与一猎人相爱,并成了亲。一日,猎人在外遇到成群结队、举家远走他乡的村民,一打听才知道松川地方出了一个独角金牛怪,猎人决心杀死金牛怪,为民除害。猎人来到松川杀死了金牛怪,自己也壮烈牺牲了。猎人的妻子满怀悲痛地来到松川,乡亲们为猎人的不幸遭遇万分悲痛。为缅怀猎人的恩德,便建庙塑像,并尊他为“松川雄威土主”。猎人的妻子也在松川住下来,把自己所掌握的农事知识、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亲们,使大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人们尊称她为“土主阿婆”。后来,松川地方瘟疫流行,不幸的是,她心爱的儿子也被瘟疫夺去了生命,乡亲们把她儿子的遗像塑在雄威土主左侧,并尊称为小土主。土主阿婆在儿子夭折后,决心学好医术,为人间解除病痛之苦。数年后,吕合一带再次流行瘟疫,土主阿婆闻知后立即奔回故里,传授验方,发动群众,采药治病,疫情很快就被扑灭了。她死后,吕合一带的彝族在土主庙里为她塑像,让她接受供奉。施宗奎、敖全安讲述,徐学森记录。收入《楚雄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32开,4页,2 080字,楚雄市民委、文化局1988年编印。(李福云朱琚元)

灵官桥与灵官庙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南华县。讲述的是:很早以前,禄丰县有个姓朱的手艺人要到保山去,他走到南华高丰哨,在路边捉了一条小蛇拿着边走边玩。到了灵官桥时,朱师傅给蛇取名为“满大”,然后把蛇放在桥墩上,对蛇说明年回家时再来看它,说完就赶路去了。由于朱师傅手艺高超,十二年后才得返家。当他来到了大理时,听说南华灵官桥有条大蟒,会使风,还吃鸡、吃羊、吃人。他想起会不会是满大长大了。后来果真是满大,已长成为一条大蛇,身有桶口粗大,四五丈长。朱师傅来到灵官桥,让满大以后不要再伤害人畜,它听从了。朱师傅回到家,患了重病,有位医生要他吃活蟒胆才会好。他去找满大要蛇胆,第一次在胆尖上剪了一小点,他怕治不好病,又进去剪,结果剪在胆根上,满大疼痛难忍一下闭了嘴,朱师傅被闷死了,蛇也死了。后来,整个南华牛死马遭瘟,鸡犬不得安宁。人们去求神问卜,原来灾难是灵官桥死蛇带来的,要建庙塑像,否则,灾难将会越来越厉害。人们就在灵官桥建庙,塑了“灵官菩萨”,还在灵官菩萨的背上塑了一条大蛇。段成才讲述,段志伟记录。收入《民族民间文学资料》,32开,4页,1 872字,南华县文化馆、民委1986年编印。(李惠兰朱琚元)(www.xing528.com)

蟠龙寺兴建传奇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南华县。内容是:从前,有个名叫道庆的和尚要去姚州三尖山朝山拜佛。途中路过银宝山,那里有许多人正在挖银子,但一直没有挖到,大家正在发愁。有人做梦梦见有一仙人,将扛着旗子路过银宝山。做梦人将梦告诉大家,正在议论纷纷时,果见有一个仙人模样的人扛着旗子朝银宝山走来,大家求他开恩,指点一下究竟哪里有银子。和尚连忙解释他不是仙人,半路被雨淋了,才脱下袈裟用拐杖抬着边走边晒。和尚费尽口舌,但人们不信,无奈之下不高兴地拿起拐杖在地上胡乱指了几处。人们果真从这几处挖到了银子,发了大财。道庆和尚朝山归来,人们向他谢恩,挽留他当头人。他再三坚持要走,人们就给他许多银子作酬谢。道庆回来后用这笔酬银修建了蟠龙寺,至今仍在。佚名讲述,杨玉华搜集。收入《民族民间文学资料》,32开,4页,1 404字,南华县文化馆、民委1986年编印。(李惠兰朱琚元)

鲤鱼娘娘庙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易门县彝族地区。内容是:从前,凤山脚下有两个村庄张家村、王家村,张家村青年张小二是山上支网扣捕野鸡的能手,王家村王小三是捕鱼的高手。一天,王小三捕到了一条红尾大鲤鱼,次日早晨送去给张村的丈母娘,到半路看见路旁一只野鸡因被网扣拴住而挣扎。此时他还没忘记妈妈说自爸爸去世后八年来就没能尝野鸡肉了,王小三就用鲤鱼换野鸡,他把扣子上的野鸡解下来,把鱼拴上去,然后走了。张小二看到扣子拴着一条大活鱼,吓得往后退。张小二开动脑子一想,近来家中老父卧床不起,牛死羊瘟不停,肯定是六汁江的鲤鱼精来显灵。于是他就立即解开大鱼,跪地求拜,并亲自小心翼翼地把活着的鲤鱼送到江里放了。随后张小二父亲的病好了。全家人都认为是鲤鱼娘娘显灵了,就在凤山顶上建盖了一所鲤鱼娘娘庙。佚名讲述,矣连茂搜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易门县集成卷》,32开,2页,1 05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普开福)

仙山庙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江川县。讲述安化村东北大山顶仙山庙的来历:相传,龙街坝子有一个姓张的翰林,他请了个有名的风水先生选址葬母。找到安化村北面大山一片松林地,风水先生说此地是埋葬人的宝地,但对下边五个寨子不利。张翰林说只要地脉好,顾不了那么多。不慎此话被树林里放牛的老倌听见,老倌回去告诉了绅老,绅老把各村掌事的人找来商量了一个对策,并立即动手在风水先生指定的地方盖起了一间小庙。几天后张翰林家抬棺来葬,见此山已被小庙所占,只好到别处另择地下葬了。自此,该庙被当地群众称为仙山庙。黄绍成讲述,杨忠友、李志中、戴琼凤搜集,李志中整理。收入《江川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1 41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普开福)

天子庙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内容是:明朝年间,大理人段思平携妻子儿女逃到今天的峨山小街镇年景村安家,并改名张志远。一天,他到小街镇上卖柴,见街上的人们愁眉苦脸,问后才知西乡坝子的石洞里有一条巨蟒,巨蟒每年出洞糟蹋人畜庄稼,官府出告示催促附近各家各户出钱出粮、捐献猪牛马等供品给蟒蛇吃用,而实际是官府以此为名大捞钱财。这年不同,要献出童男童女一对喂蟒蛇吃。段思平(张志远)即刻跑到县衙去辩理,劝告官府组织人力除掉蟒蛇乃为上策。但县府狗官黄鼠狼反而以“煽动邪说”为名将他重打四十大板。段思平回家与妻子商议对策,决定自己独自去除蟒。六月十三日,他身背宝刀弩箭,胸揣妻子做的毒饼去了。他冲进洞里与蟒交锋,最后被吞入蟒腹。大蟒也因肚中毒饼发作,滚死洞外。事后,群众自发出工出钱在年景村后天寿山为段思平建殿塑身,并认为段思平是天上派来的天子,所以殿宇被命名天子庙。从此,每年六月十三日,西乡坝子的乡亲都来朝拜,并杀猪宰羊纪念。佚名讲述,白家顺搜集整理。收入《?峨风情》,32开,3页,1 750字,峨山彝族自治县民委1985年编印。(普开福)

茶返寺、蒙家寨、蒙家桥的故事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五印一带。内容是:茶都督的后代茶返一心想光复蒙氏政权,可是,时值朱天子即位,他被下江人打败,只得单身去向左土司借兵。在路上夜宿中,他梦见阵亡的妻子对他说:他是蒙乐山的山神转世,她是笔架山的女神,劝他隐居山中,复归本性。自此,不知茶返去向,只见山下出现一个好结英雄的铺子,人们叫它蒙家寨。蒙家又在黑河上造了一座桥,人们叫它蒙家桥。蒙家意想光复,说大理有佛助威,巍山有道法术,他们就做了许多纸人纸马、黄蜡兵器,等待时机。不料有人来投宿,进了密室,纸人纸马飞了出去,被雨水淋湿,失去灵验。后来左土司得知茶返的事,便建寺庙,以他的名字为名,叫茶返寺。茶廷昌讲述,杨茂虞搜集整理。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1 8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段葵)

茶山寺的传说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内容是:有一年大旱,庄稼无收,人们以为是七月八日建成的紫金山寺庙里漏塑了一个山神像所致,于是大家筹备初九要建漏塑山神的寺庙。一切筹备就绪,可是,初九日早上一看,所有木料、石脚全跑到对面的茶山上,人们认为这是山神的愿望,大家就在茶山上建起了这座寺庙,名字就叫茶山寺。褚应太讲述,苏稳家搜集整理。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0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段葵)

玉峰寺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内容是:玉峰寺所处的地方原来是深壑,壑中有洞,洞中有巨蟒,常出来吃人畜。那时有个穷汉子阿玉,决心为民除害。一天晚上,过世的母亲托梦说,只要一直从东方走,就会有办法。于是他辞别了未婚妻玉花,一直走了三年零三个月零三天,这天晚上梦里得到白发老人的咒语和长剑。他回到家乡,择了日子,与玉花一起站在岩头,口念咒语,乡亲们助威,在巨蟒闻风出来张开大口时,一剑刺去,金光四射,巨蟒断气死去。他自己也化作一座山,填平沟壑。玉花就此也自尽,化作一座山,与阿玉的山遥遥相对。后人为怀念这对青年,就把两座山分别称为玉山和玉峰,并建了庙,塑了他们的像,世代供奉,并以他们除蟒的三月初一作为庙会日。罗永福讲述,郑宏鑫搜集整理。收入《南诏故地的传说》,32开,4页,2 0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段葵)

金甲神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金甲神的庙在下水坝,只有两张床一般大小。内容是:清末有一年,巍山干旱,民不聊生,有个名叫石头的彝家汉子为民请愿,官吏却贪污受贿,杀害了他。于是,百姓在肮脏之地建小庙,塑贪官像,在像上贴满白纸、黄纸,如同金甲,以示其贪财。路人还常向金甲神吐口水,以示愤慨。百姓即以此神告诫官吏。李洪武讲述,李金华、范建伟搜集整理。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故事集成》,32开,5页,2 8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段葵)

铁柱庙的传说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弥渡县彝族地区。内容是:毗雄江边上住着为人做好事的老两口,那年地震时,老婆婆织布用的纺锤震落到地上后不断往上长高,乡亲们说这是镇邪钉的铁柱,就给它盖了屋子。又一年地震,铁柱、房子、老人都不见了,村民找到老尖山下,见铁柱,却不见老人。乡亲们又给铁柱盖了庙,在铁柱旁还塑了两位老人的像。这就是今天见到的铁柱庙。从此,每年正月十五各族群众都来这里集会,纪念两位老人,祈求铁柱的保佑。佚名讲述,张昭搜集整理。收入《弥渡民族民间故事传说集》第一集,32开,4页,2 500字,弥渡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6年编印。(巴子)

伏虎寺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内容是:东山伏虎寺原来是一片荒地,一天晚上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第二天人们发现山形变了,左山如长龙,右山如猛虎,中间有座寺,寺里有个老和尚。有伙强盗来观赏这个奇观,发现有间小房子,里面藏着金银,晚上他们带着口袋来,一人看住正在念经的老和尚,其他人去装金银。等到他们装够了金银出门时,前面长满荨麻,找不着路,身上的金银越背越重,眼看就要天亮,害怕人们发现,只得把金银放回去,逃跑了。原来那天晚上电闪雷鸣,是天意将恶龙恶虎变成了山,让他们镇守寺院财产。李作周讲述,宗师纪搜集整理。收入《南诏故地的传说》,32开,3页,1 5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段葵)

金光寺的传说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永平县彝族地区。内容是:建文皇帝南下选地时,来到木莲花山。他见木莲花怒放,认为此地是修炼真性之地,便居住于此,晚上又听见金鸡啼鸣,自认为选到好地。第二天,他找到金鸡啼鸣处时,路遇老虎,就对老虎说:“要么你吃了我,要么你让路。”老虎不理,他便去洗澡,准备献身。这时,老虎走开了,建文皇帝就在这里建起金光寺。后人称建文皇帝洗澡处为净身处。吕发芝讲述,周显堂、赵百杨、字云礼、余莲花搜集,周显堂整理。收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永平县卷》,32开,2页,1 4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巴子)

天摩涯寺的传说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族地区。内容是:古时候有母子俩,儿子上山砍柴,路上看见一头黄牛在吃麦子,他跑过去赶,黄牛却忽隐忽现,把他引到一块石板前,让他见了到一坑金银。从此,母子俩生活富裕了。他们为感激神灵恩惠,想到建寺院。这时有个白发老人自称什么都会,母子俩就请他来建。母子俩要备料,老人说那口枯井里有,就从井里拉木料。当拉到最后一根时,听到井里说话:“够了没有?”老人顺口说“够了”,不料中梁卡在井里。到竖屋架时,老人夜间独自用锯末糊成中梁。寺院建好后,又铸了钟。老人辞行时说:“我去三天后才敲钟。”可是有人等不及,老人才到沙塘哨就敲,所以,钟声才传三十里。宗师纪讲述,段有鉴搜集整理。收入《南诏故地的传说》,32开,3页,1 5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段葵)

山神庙的传说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内容是:轿子山下有个彝族猎人,他每次猎到野物都分给每家一份。一次,他得知豹子吃了村民的牛,想为民除害,就下扣子。那天晚上他去看扣子时,没有回来,第二天早上,村民们发现他被豹子咬死了,身边还躺着两只死豹子。再一看,他的扣子上还扣着两只豹子。从此,村民们把猎人奉为山神,给他建了山神庙,塑了他的像,每年一至五月,人们常到此祈求他护佑人畜平安。佚名讲述,左桂云搜集整理。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故事集成》,32开,5页,1 7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段葵)

金马寺的来历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撒梅人地区。内容是:从前,撒梅人居住在大理、昆明一带。有个叫孟获的年轻人膀阔腰圆,力大无比。一天,孟获在集市上看到一群人围着一匹高大雄壮的白马,生拉活拽,气喘吁吁,那马却纹丝不动。孟获见此景便哈哈大笑起来,众人很生气,激将道:若能拉动白马,就尊其为王。孟获一提缰绳,白马便甩着尾巴跟他走了。后来,孟获果然在大理登基为王,他骑着白马率军东征西战,战无不胜。攻占昆明后,为了记住白马的功劳,孟获在昆明塑了金马像。金马像所置的地方就是今天的金马寺。毕光讲述,蓝新明翻译,许丽玲整理。收入《昆明民间故事》第一辑,32开,1页,400字,昆明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梁红)

夫妻寺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内容是:很早以前,者干河一带出了坏人,无恶不作,老百姓只得逃难去了。玉皇大帝派一对神仙夫妻堵住者干河,淹死坏人。这对神仙夫妻带着一个娃娃赶路。娃娃不乖,一路耽搁,男神仙怕误事,一个人朝前走了。男神仙走到大街地方公鸡叫了,而女神仙和娃娃这时还在花山。三人都变成了三座山,男神仙是石洞山,女神仙是花山。娃娃本来在母亲怀里吃奶,母亲听到鸡叫,心里一惊,不由得把娃娃扔了出去,成了守在花山旁边的一座小山。者干河一带的人知道这件事后便在花山和石洞山各建一寺:花山寺和石洞寺。人们称之为夫妻寺。佚名讲述,陶明贵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80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谢国先)

飞来城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内容是:古时细奴逻到县城北降龙山,在这里“看地”的老人告诉他,山前那金龙、长虫、乌龟三山是玉皇大帝将它们降伏而成的,如果将它们相连,就成“王”字,若有人在此建城,必为王。又得老者指点和救助,飞土成城,细奴逻即成为蒙舍诏主。为感恩戴德,细奴逻在此建寺,即降龙寺。因寺在飞来的土城上建,又称飞来寺。佚名讲述,罗扬奇搜集整理。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5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段葵)

文庙为什么有一边厢房没盖彝族寺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建水县。内容是:一牛倌在一树根下发现了一窝金子,于是到城里最好的饭馆吃饭。一帮绅士正在饭馆里商量筹集公德建盖文庙之事,看见衣着破烂的牛倌进来大吃大喝,便奸笑着要其捐钱盖文庙,牛倌大口大气地说:“有本事你们盖一边,我盖一边!”其中一人嘲笑道:“若你有本事盖一边,我做你儿子,叫你亲爹。”牛倌真的用那窝金子盖了文庙的一边厢房,那群绅士却因钩心斗角一直没把另一边厢房盖起来。那绅士只得把牛倌认做亲爹赡养。卢长源讲述,杨洪云搜集,张绍碧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1页,500字,建水县文化馆、民委1989年编印。(梁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