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宋元时期史学繁荣与开拓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宋元时期史学繁荣与开拓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代辽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繁荣与开拓时期。史学大师陈寅恪曾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它与唐代杜佑的《通典》、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方志学、地理学著作大量出现,重要的著作有宋周淙的《乾道临安志》、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王存的《元丰九域志》、范成大的《吴郡志》、王象之的《舆地纪胜》、祝穆的《方舆胜览》、欧阳忞的《舆地广记》以及元代官修的《大元大一统志》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宋元时期史学繁荣与开拓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繁荣与开拓时期。尤其是两宋,由于官方重视,印刷术普及,故史学发达,堪称盛世。史学大师陈寅恪曾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14]

宋朝有多个官方修史机构,“宋代无论官修史书还是私家修史,都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史学传统。这种传统早在官修《宋太祖实录》开始以朱墨杂书时已见萌芽”[15]。这一时期,史学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在记述对象和著作体裁等方面都开拓了新的领域

(一)正史的编修取得新的成就

后晋刘晌等纂修的《唐书》(后称《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载唐代历史的史书。北宋薛居正所著《五代史》(后称《旧五代史》)是最早系统记载五代历史的史书。欧阳修等编修的《新五代史》《新唐书》为《旧唐书》补充了不少新史料。元代脩撰的《宋史》《辽史》《金史》等正史中,以《金史》最为完善,其中的《宋史》则是二十四史中规模最大的一部书。

(二)通史撰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宋朝最著名的史学著作当数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它是中国古代史书中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其中目录和考异各30卷。全书起自于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止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是我国第一部叙事长达1 362年的编年体通史,由宋神宗取名,司马光主编,前后花费19年时间。其特点在于史料价值高,不仅材料丰富,而且体例谨严,语言简洁,文笔生动。(www.xing528.com)

南宋时,郑樵著有《通志》,全书200卷,其中的“二十略”内容宏富,在许多方面填补了古代史学和文化学术史的空白。它与唐代杜佑的《通典》、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上起三代,下至南宋嘉定末年,对宋史研究尤具价值。

(三)史体广泛,应有尽有

南宋袁枢把《资治通鉴》中凡属同一事件的材料分类编纂,作《通鉴纪事本末》,以事为主,首创纪事本末体,成为中国历史编纂学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史书体裁。这一时期各种专史、别史、杂史、野史方志地理志著作大量出现。如宋代的金石学(为新的史料内容,是宋代学者开辟的新园地)独具特色,代表作有宋徽宗赵佶的《宣和博物图》、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等。

五代至元代的民族史也得到大发展。《辽史》《金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蒙古秘史》等都是这一时期撰成的民族史著作。方志学、地理学著作大量出现,重要的著作有宋周淙的《乾道临安志》、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王存的《元丰九域志》、范成大的《吴郡志》、王象之的《舆地纪胜》、祝穆的《方舆胜览》、欧阳忞的《舆地广记》以及元代官修的《大元大一统志》等。由于中外交通和交流的发展,还出现了记载域外地理文化的专书,如宋赵汝适《诸蕃志》、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元代汪大渊撰《岛夷志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