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时工业:天府煤矿公司在抗战时期的表现

战时工业:天府煤矿公司在抗战时期的表现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十五年本矿产量增为468811.71吨,重庆区燃料由本矿供应者竟达70%。

战时工业:天府煤矿公司在抗战时期的表现

甲、近十年来本矿之发展

(一)沿革纪要

民国二十二年,民生实业公司、北川铁路公司与北碚文星场一带煤厂,集资组织天府煤矿公司;二十七年,天府与北川公司合并,河南焦作中福公司合作,改组为天府矿业公司;三十五年,天府复与嘉阳、全济两煤矿公司合并,改组为天府煤矿公司。

(二)抗战时期纪要

1.资本表

2.营业总额表

续表

续表

3.抗战时期之损失

抗战时迁移及防空损失表

战时限价损失表

说明:本矿(原文如此,应指天府煤矿)抗战时期拥护限价国策,致无若何盈余,未能及时添购各项器材,经估计损失如上表。

4.抗战时期业务扩充之原因

(1)销路畅旺:抗战时期,国都西迁,工厂内移,重庆区燃料需要激增,本矿乃尽最大努力,增加生产,俾兵工民用事业无燃料匮乏之虞。

(2)机械增加:二十七年,天府得焦作煤矿迁川大批机械之配备,生产力遂遽形激增,二十八年以湖南湘潭煤矿迁川机械,开发犍为芭蕉沟煤斤,遂有嘉阳煤矿之成立。

(3)人才集中:抗战时期,焦作及湘潭煤矿均先后沦陷,该矿等人才均服务于天府与嘉阳,因之人才集中,大有助于各矿之发展。

(4)资金活泼:抗战时期,政府对各矿配发生产贷款,并准向用户预收煤款,故资金甚为活泼,亦大有助于各矿之发展。

5.抗战时期遭受之困难

(1)机械损失过巨:抗战时期,本矿为增强抗战力量计,不惜尽量发挥机械设备之最大效能,竭力增产,致各项机械、电机、车头、钢轨等设备,均损耗甚巨。

(2)无法补充机械:本矿在战时曾举债以图购置器材,但一部外来货因战时来源断绝,无法补充,致历年增产多系人力苦斗之成绩。

(三)抗战初期之情形及抗战时期之发展

1.抗战初期之情形

在抗战前夕,本矿情形无可稽考,仅悉抗战初期如二十七年重庆区煤斤市场既小,本矿人才及机械复感缺乏,平均日产仅100余吨,规模甚为狭小。

2.抗战时期之发展

在抗战时期,本矿为配合兵工民用需要起见,产量年有增加,其发展情形如下表:(www.xing528.com)

天府产煤吨量表

再就本矿供应重庆区煤斤百分比而言,在二十七年仅占重庆区需要量10%,在三十年增达35%,在三十四年增达50%。

乙、胜利后本矿之态势

(一)胜利后之动态

1.健全组织

胜利后,天府、嘉阳、全济等煤矿公司,为健全本身组织并期有助于大西南之建设起见,于三十五年合并改组为天府煤矿公司,又收购三才生煤矿,以增强本身力量。

2.协助国策

本矿为协助复员国策计,曾担负巨额复员经费,使大批工矿人才供政府调往东北及华北一带,担任接收及主持东北及华北之工矿事业。

3.坚守岗位

胜利后,重庆区煤矿业因受工厂外迁或停工之影响,不堪赔累而倒闭者甚多,燃料供应骤形减少。本矿不顾环境艰难,仍坚守岗位,勉力生产,以供需要。三十五年本矿产量增为468811.71吨,重庆区燃料由本矿供应者竟达70%。

4.加强设备

三十五年新拓筍厂,本年添购500基罗瓦特电机一部,以加强本矿设备,俾能维持原有产量。

(二)目前之困难

1.资金不敷

胜利后,政府取销生产贷款,又不能向用户预收煤款,致资金周转时感不敷,阻碍业务进行甚大。

2.成本过高

胜利后,物价继续上涨,生产成本日益增高,煤价虽亦间有调整,然亦仅勉敷支出,无甚节储,增加设备,前途堪虞。

3.机械窳败

本矿大部电机及机械,皆由焦作与湘潭迁运而来,大多陈腐逾龄,故障丛生。又原有车头、钢轨等,亦损耗过甚,不堪使用,影响产运效率甚巨。

4.旧厂藏量枯竭

本矿各旧厂,均经开采有年,原有采煤面藏量日枯,除筍厂于去岁凿成,尚能维持产量二三年外,其余各厂均须向深部开采,始能维持现有产量,然成本增加,殊不经济。

(三)解除困难之计划

本矿于胜利后,困难重重业如上述。但为协助大西南之建设起见,本矿决排除困难,坚守岗位,业于去年新开筍厂,并于本年添购500基罗瓦特电机一部,期能维持原有产量。近为恪遵经济部意旨及全国煤矿会议决议,曾拟具天府矿厂增产计划(日产2500吨),举凡延深旧厂斜井,新开白庙子平硐,增购车头、钢轨、电机等工程设备,均经详密厘订。此项计划业于本年十月三日天总〈36〉发字第二八七七号文呈送经济部,恳请尽先贷给部分设备费,俾能解除本矿之困难,并使本矿得以顺利完成经济部及全国煤矿会议所课予之增产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