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与革命家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与革命家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05年至1907年,以孙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与革命家

卓识耀中华,铁手挥旌拔虎牙。革命壮怀刚毅举,情加,文艺雄姿铁槊拿。  神笔剑戟抓,旗手雄文腐恶查。正义之声惊内外,许嘉,举世闻名誉大家。

鲁迅(1881-1936年)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的倾向,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徬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1927年10月到上海,从事马列主义理论研究。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联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及其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了不懈斗争,粉碎了反动派的文化“围剿”。鲁迅正是在这一“围剿”中,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伟人。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鲁迅响应共产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从1927年到1935年鲁迅先后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文集。这时期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斗争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寓所。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在上海迁移并重建鲁迅墓,毛泽东主席亲自为鲁迅墓题字。(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