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历史-共产党组织与群众基础

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历史-共产党组织与群众基础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苏区的政权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民主政权,其基础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其他革命阶层与团体的联盟,因此,研究中央苏区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必须研究这一地区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北伐军攻占赣州以后,活跃在赣南各地的共产党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至1928年7月15日成立中共闽西特委,统一领导闽西各县党的组织。

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历史-共产党组织与群众基础

中央苏区的政权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民主政权,其基础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其他革命阶层与团体的联盟,因此,研究中央苏区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必须研究这一地区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强烈地震荡着赣西南和闽西地区的城镇乡村。人民大众积极响应,特别是大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怀着一腔报国热忱,投入了这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创办了一批战斗力很强的报刊、杂志,揭露社会黑暗,传播马克思主义,号召民众觉醒,为以后革命运动的广泛展开打下了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工农革命运动迅速发展。尤其是在1924年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运动展开以后,赣西南、闽西地区的工农运动更是蓬勃兴起,各地先后建立了工会、农会,一些地方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到北伐战争前夕,南昌、吉安和福州、厦门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并在赣西南和闽西地区发展党员,开展建党活动。还有不少到上海、广州、北京求学读书的青年知识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后回乡进行革命活动。他们直接深入到工农群众之中,与工农相结合,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动工农运动,组织工会和农会,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党组织

这一地区最早建党的如:1926年春,罗石冰受中共中央派遣,从上海回到吉安,建立了中共吉安特别支部。在这前后,曾天宇在万安,康纯在泰和,欧阳洛、刘珍在永新,朱亦岳在莲花,龙超清在宁冈,陈正人在遂川,分别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闽西永定籍的青年知识分子阮山、林心尧在厦门入党以后,也于1926年夏初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建立了中共永定支部。

1926年夏天,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在赣西南和闽西地区,由于中共组织和革命青年早在北伐以前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国民革命深入人心,有着相当的群众基础,因而北伐军的行动得到了工农群众的积极欢迎和支持,北伐军事节节胜利。同年9月6日,北伐军攻占赣南重镇赣州,24日夺取吉安,9月底,占领了赣西、赣南各县。与此同时,东路北伐军进抵粤东,直逼闽西。10月10日,北伐军占领永定,17日乘胜夺取龙岩,长驱直入漳州、泉州,12月进占福州,不到3个月就把北洋军阀势力逐出了福建,取得了东路战场的胜利。

在北伐军节节胜利的进军途中,在军队中从事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与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在各地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建立革命政权,组织与领导工农革命运动。

在赣西南地区,原黄埔军校军事教官、共产党员陈奇涵受党的委派,以国民党赣东、赣南特派员的公开身份,率领黄埔军校学生肖韶、钟友千、肖以佐、钟赤心、陈奇洛、鄢日新和广州农讲所学员曾燕棠等共产党员返回赣南、赣东地区开展工作。在北伐军中工作和在外地活动的江西籍共产党员,也陆续受党的派遣,回到赣南家乡开展活动。比较著名的如赣州的陈赞贤,寻乌的古柏、刘维卢,兴国的胡灿、谢云龙,南康的廖贵潭、蓝广孚,赣县的周勉、陈家纪,信丰的肖凤鸣等。

北伐军攻占赣州以后,活跃在赣南各地的共产党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建立党的基层组织。9月16日,中共赣州临时县委成立,肖韶为书记。10月,赣州临时县委改为赣州特别支部,陈赞贤为书记,负责领导赣南各县的党组织。此后不久,赣南各县大多相继建立了党组织。(www.xing528.com)

在闽西地区,共产党员郭滴人、朱积垒、温家福、雷三明、胡永东、陈庆隆、朱文照等广州农讲所学员毕业以后,随同北伐军返回闽西家乡,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公开身份,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活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1926年11月,胡永东在永定金丰建立了党支部。不久,永定的党组织发展很快,成立了中共永定县委,至1928年3月,永定县委之下建立有八九个支部,拥有党员200多人。1926年12月,温家福、雷三明领导建立了中共上杭支部。1928年3月中共上杭县委正式成立,辖有6个支部。1927年1月,中共龙岩总支委员会在城关建立起来,经过将近一年的斗争,于同年11月发展为中共龙岩临时县委;至1929年3月,龙岩县委辖有5个区委,40多个党支部,党员300余人。此外,闽西地区其他各县,也相继于1927年秋冬建立了中共长汀特别支部、武平特别支部。至1928年7月15日成立中共闽西特委,统一领导闽西各县党的组织。

赣南、闽西党组织的建立,并领导人民开展斗争,表明这里的革命者已经从宣传、鼓吹革命的书斋里走向社会,同工农群众斗争相结合,以革命的理论指导革命的实践,从而把工农革命运动引向新的阶段。

由于有了党的领导,赣西南、闽西的工农运动迅速崛起。各地不仅先后建立了工会、农会组织,群众运动高涨的地方还建立了青年、妇女、商民等革命群众团体。赣西南地区的工人运动发动比较早,到1926年11月初,赣州工会会员已达1. 8万余人,占赣州工人总数的90%。早在北伐以前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吉安工会组织,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至1926年底,工会会员激增至1万余人。在建立工会的同时,各地还成立了工人纠察队。赣州总工会所属工人纠察队有500余人,吉安工人纠察队也有二三百人。这些工人武装在配合北伐军行动、保卫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稍后不久,闽西工人运动也很快兴起。到1927年初,闽西上杭、龙岩、永定等县成立了总工会,各个行业也分别成立了分会。永定县工会委员约千余人,成立有建筑理发裁缝、刨烟等分工会。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赣西南、闽西地区的党组织自成立之始就十分重视农民运动的组织与领导,在各地分别举办了农民运动骨干的培训班。江西省农民协会赣州办事处开办的“农民运动训练班”培训学员100多名。这些学员结业回乡之后,大多成为了农民运动的中坚骨干。到1927年春,赣南地区农协会员达到30多万人。在闽西,党组织分别在龙岩和上杭开办的“岩平宁政治监察署宣传人员养成所”和“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由共产党员阮山、林心尧、陈庆隆等干部兼任养成所的负责人和教员。他们按照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讲习所的一套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

组织起来的农民在乡村里扬眉吐气,强制地主实行二五减租,反对加押退佃,废除高利贷盘剥,烧毁契约债据。有些地方的农民协会为了打击豪绅地主囤积粮食,保障农民在青黄不接和灾荒年月的正常生活,还组织了平集机构,限定粮价,禁止豪绅地主和不法奸商运粮出境。农会还在农村中开办夜校,组织农民学习文化,提倡婚姻自由,严禁封建迷信活动,清除封建宗法的传统习俗和观念。

总之,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运动中,特别是在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赣西南和闽西地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工农群众运动发展得十分迅速,汇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主张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竭诚拥护。所有这些,为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不久兴起的土地革命,创建苏维埃区域和建立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