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碑林收藏的唐代天王造像:风雨沧桑九百年

西安碑林收藏的唐代天王造像:风雨沧桑九百年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王、力士单尊造像是唐代佛教造像流行的新类型。北魏时期,天王的雕刻形象开始较多地出现在中国的佛教造像中,他们被设计为身着铠甲的护法武士形象,身处佛、菩萨身边较次要的位置上,或者站立于石窟大门左右,起到守法正法、镇邪避妖的作用。天王像西安碑林收藏的这尊盛唐时期的天王像,头部和手臂已经缺失,是否为四天王中的一尊已不得而知。

西安碑林收藏的唐代天王造像:风雨沧桑九百年

天王、力士单尊造像是唐代佛教造像流行的新类型。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的这尊白石天王像,高110厘米、宽91厘米,头及左臂已残缺,但造型威武雄壮、雕刻极其精美,俨然是唐代武士的形象,富有强烈的生命力和力量感。天王右脚直立,左脚外侈,微微扭腰送胯,将重心置于右脚。左臂残断,右臂在体侧弯曲,胸部挺阔,极具张力与动感。他身着明光铠,胸前左右两片圆形护镜上,雕刻有精细的连珠和花瓣纹饰;背甲与胸甲以带相连,经肩部前扣;双肩佩有精致的护甲;胸部下缘与腰部各束玉带,令胸腹看起来十分饱满;腰带下垂膝裙、鹘尾,露缚腿,足蹬装饰华丽的尖头靴,站立于磐石座上;随风飘舞的袍带,衬托出其威风凛凛的英姿。整尊天王像张弛有致、刚柔相济,尽显阳刚之美。

天王原本是古代印度神话中的神将,他们的出现时间要早于佛教,后来却成为了佛教的护法神。北魏时期,天王的雕刻形象开始较多地出现在中国的佛教造像中,他们被设计为身着铠甲的护法武士形象,身处佛、菩萨身边较次要的位置上,或者站立于石窟大门左右,起到守法正法、镇邪避妖的作用。北魏晚期至隋唐,开始出现镇守四方的“四大天王”形象。四天王仍然是身着铠甲,盛气凌人,手持不同的法器,守卫四方。他们各有名号,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位天王守护四方的观念,恰好与中国传统的四方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契合,因而也促进了天王形象在中土的传播。唐代,还出现了对单尊天王像的供奉。

天王像(www.xing528.com)

西安碑林收藏的这尊盛唐时期的天王像,头部和手臂已经缺失,是否为四天王中的一尊已不得而知。但从其强健的体魄中散发出的气势,完全能感受到他护持佛法的威武神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