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苗族民居建筑艺术及其特征

贵州苗族民居建筑艺术及其特征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0苗族传统民居建筑自古苗家就有“鱼住滩,人住湾”民谚。清水江、潕阳河等苗族聚居地区,每个苗寨建有供奉三尊男性土地菩萨的土地祠,村口的寨门高大坚固。黔东南和黔南州的苗族住房多位于山脚、山腰,如地势陡峻,多依山建筑为“吊脚楼”,住在河边、山谷和地势较为平坦的苗族则建“干阑式”平房和楼房。苗族由于住地分散,山水阻隔,各部苗族之间,民居差异很大,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黑瓦房,吊脚楼是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样。

贵州苗族民居建筑艺术及其特征

图120 苗族传统民居建筑(www.xing528.com)

自古苗家就有“鱼住滩,人住湾”民谚。在苗族人数较多、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及河谷地带,村寨一般依山沿河而建(图120[87])。河两岸搭有板凳桥,河畔建有成群的水车和水碾;在地势陡峭的山区则多为灵活多变、潇洒飘逸的干栏式吊脚楼[88]。例如,黔东南的苗族一般由几十以至几百户聚集成寨,独户或几户很少,一百到两百户聚居成村寨的较为普遍,四五百户以上聚居的苗寨比较少。苗寨周围或村寨后通常有一座山林风水林,会选定其中一株古树为神树,定期由各户集资购买家畜家禽祭祀。清水江、潕阳河等苗族聚居地区,每个苗寨建有供奉三尊男性土地菩萨的土地祠,村口的寨门高大坚固。较大的苗寨在村中留一块公共空地为芦笙堂、铜鼓或木鼓堂,节日期间用来举行芦笙舞或铜鼓、木鼓舞等公共活动。场地属集体所有,不许侵占。黔东南和黔南州的苗族住房多位于山脚、山腰,如地势陡峻,多依山建筑为“吊脚楼”,住在河边、山谷和地势较为平坦的苗族则建“干阑式”平房和楼房。黔东北地区的苗寨一般百余户,超过两百户的很少,多为“干阑式”楼房。黔西北苗族的住房有木瓦房、土墙房、草房、“杈杈房”等。部分居住在山区的苗族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或以黄土糊墙,用竹片或木片做瓦。木板房上盖小青瓦梁柱板壁全用桐油反复涂抹,风吹日晒,乌黑发亮。黑瓦房通常分“五柱四瓜”或“四柱三瓜”的木质结构。苗族由于住地分散,山水阻隔,各部苗族之间,民居差异很大,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黑瓦房,吊脚楼是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