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核心论点及其关系

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核心论点及其关系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先看核心论点。我在第一周的课程介绍过核心论点的三个方面: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全书的“文眼”。所以,在“知识树笔记”的“核心论点”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注意这一层关系,知道各个领域之间是互通的,可以利用思维模型来举一反三。综合者的写作目的相对而言,“综合者”的写作目的可能不太一样。

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核心论点及其关系

我们先看核心论点。我们平时工作和写作中经常可以用到的是笔记的这个部分。

我在第一周的课程介绍过核心论点的三个方面: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全书的“文眼”。

在这节课里,我会重点说明如何把思维模型运用在记笔记上。

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比较晦涩,不会直接写在书里。有很多作者还喜欢故弄玄虚,在第一章讲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让人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

如果大家掌握了“思维模型”,学会用“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来理解一本书的重点,那么你可能在还没有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一本书的写作目的了,未必非要打开书才能知道。

我们选出来的作者,要么是“开创者”,要么是“分歧者”,要么就是“综合者”,这是我们在选书过程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不属于这三者的书,我们基本上可以不选择。三种不同身份的人写作目的也不相同,所以我们重点看这三者的写作目的。

(1)开创者和分歧者的写作目的

“开创者”和“分歧者”的写作目的大体上分为两点:

· 为什么他的对手是错的,我为什么非要做一个叛逆者,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来回答你的问题?当作者已经到了非要开宗立派不可的地步,基本上他的思维模型底层已经和原来的领域出现重大分歧了。他必然是从“严父思维”走向了“慈母思维”,或者从“慈母思维”走向了“严父思维”。

· 作者的方法和逻辑是怎么独辟蹊径的?如果大家能够理解他是怎么判定对手为什么错,其实我们大体上应该能够想象得到他的逻辑链条是什么。因此,想要论证他的逻辑链条,就需要有一个全新的方法,或者全新的领域,这必然是站在和对手对立的“思维模型”里面,只不过角度和方法有所不同。有时候,作者甚至会从对手阵营里面的“分歧者”去找结论。

举例说明。社会学家认为,很多领域不靠政府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公地悲剧。但是经济学家总是能从理性计算的角度寻找到独辟蹊径的方法,比如说美国政治经济学家奥斯特罗姆提出了自治组织这个概念,她由此得以开宗立派,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www.xing528.com)

自治组织这个概念,就绕开了政府,转而去研究公民自治,反过来解决了公地悲剧的问题。之前提到过的托克维尔,就是社会学里面的“分歧者”,他的思想带有浓厚的“严父思维”。如果你对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奥斯特罗姆和托克维尔有很多一脉相承的地方。托克维尔研究的是社会的中层力量,在政府和平民之间的阶层。你也会发现,奥斯特罗姆的思路也还是有和托克维尔一脉相承的地方。

这就是经济学,一个严父思维的领域,从手对立的“慈母思维”的社会学里面,找到一位“分歧者”,从“分歧者”的“严父思维”中寻找解决办法的典型案例。

举这个例子,其实也是希望告诉大家,知识界的各个领域之间其实是相通的,是可以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如果我们熟悉社会学,那么读经济学著作的时候,我们用“思维模型”也可以对经济学有一个快速的基本了解。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熟悉经济学,那么了解社会学著作的时候,也能轻车熟路。

所以,在“知识树笔记”的“核心论点”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注意这一层关系,知道各个领域之间是互通的,可以利用思维模型来举一反三。这样一来,我们读的这本书处在知识树的什么位置,怎样给这个人定位,后续怎样让这本书为我所用,也就一目了然了。

(2)综合者的写作目的

相对而言,“综合者”的写作目的可能不太一样。他们的目的是修修补补,完成一个视角的大转换,提出新的解释框架,把不符合“开创者”的结论,用一个全新的架构体系装进去。

当我们面对这种“综合者”的书的时候,因为信息兼容并包、过于复杂,往往看不到对手的思维。很多“综合者”是用一个全新的框架,去装进那些原来的框架装不进去的证据。所以,我们在读这一类“综合者”的书的时候,想要了解综合者的写作目的,往往只要看那些装不进去的证据就可以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物理大佬麦克斯韦因为在电磁学方面的非凡成就,被当时的自然科学界认为仅次于牛顿的二号人物。当时的物理学家们也普遍认为,世间的奥秘已经全部揭晓,物理已经发展到尽头了,物理学家无事可做了。面对这种局面,作为当时物理学界的新人,爱因斯坦要解决的问题是,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和牛顿力学为什么是矛盾的。最终,他独辟蹊径地提出来全新的概念:狭义相对论,其实等于既肯定了麦克斯韦是对的,也回答了牛顿力学为什么会出现问题。由此,爱因斯坦开启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篇章。从此,经典力学被相对论力学取代,经典电磁理论被量子场论取代。

所以,我们在读类似于爱因斯坦的著作的时候,其实重点不在“牛顿力学”上,而是在“麦克斯韦”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