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剧情片及电视节目创作中的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

剧情片及电视节目创作中的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讲到这里,不妨引入剧情片及电视节目创作当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客观镜头的功能多在于交代、陈述和客观记叙。客观和主观的区分在今天更像是一种微妙的差异感受,人们会误以为那些画面平衡稳定,保持观看距离感的观察式镜头就是客观镜头;而摇摇晃晃,模拟日常视觉习惯,跟随拍摄对象,或者和被拍摄对象直接交流的记录式镜头就是主观镜头。

剧情片及电视节目创作中的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

讲到这里,不妨引入剧情片电视节目创作当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

客观镜头:客观镜头又称中立镜头,它不是以“剧中人”的眼光来表现景物,而是直接模拟观众的眼睛,从旁观者的角度纯粹客观地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一般这种镜头视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也不采用剧中角色的视点,而是采用普通人观看事物的视点,将事物尽量客观地展现给观众,所以才被称为“客观镜头”。客观镜头的功能多在于交代、陈述和客观记叙。在采用客观镜头时,要保证不让被拍摄者直视摄像机镜头,否则很容易破坏观众在观看时那种“局外旁观者”的感觉。因此,我们就能理解很多纪录片导演在剪片子的时候会把拍摄对象看镜头的画面剪掉,他们管这个叫作“穿帮”。

主观镜头:人们一般把从剧中人物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是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剧中人的眼睛,直接“目击”生活中的其他人物、事件和场景,它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主观镜头可能使观众和画面中的人物产生直接情绪交流的错觉,或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

这是其他书籍以及网络上整合出的两个名词解释,相信作为初学者的你会懂得他们每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你仍然无法从视觉化的角度建立对这两个概念的感知,那就做个更好理解的比喻:

假设你是一个正在观看戏剧演出的观众,你面对着的是一个镜框式舞台。什么是镜框式舞台?对,就是最传统的那种和观众席之间分得清清楚楚,从观众席的正面看过去像一个长方形镜框的舞台。在演员和观众之间,虽然没有隔断,但是似乎有一堵无形而透明的墙,把整个剧场分成了两个独立的空间。在某些传统戏剧里,演员是不和观众交流的,台上的演员只和台上的演员之间交流,他们看都不会看观众一眼,仿佛观众不存在一样。而观众就像是在观察一群放在玻璃盒子里的小白鼠。除了看剧之外,他们也不和演员发生任何关系,他们的兴趣点在于以旁观者的姿态关注剧情发展,而不需要参与其中。这个时候,观众的目光所见就是客观镜头。

那什么是主观镜头呢?如果一个演员突然从舞台上冲了下来,他把你的座位搬到了舞台上,你不得不坐在舞台的中央。这个时候你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你已经从一名观众变成了一名演员,你不得不和演员们进行交流、互动,并且从自己现在的位置来听他们说话、看他们表演,甚至不时要参与剧情。那种由镜框式舞台带来的四平八稳的平衡感、距离感和局外旁观者的感觉是不是都没有了?这个时候从你的目光所看到的就是一种主观镜头。(www.xing528.com)

这样一描述估计你就有点感觉了,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的区分恰恰是基于“观看者”站位不同、角色不同和拍摄角度的不同,所以我们把“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置换成“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是不是更好理解了?

但是观众对镜头的感知并非是基于你拍摄的角度,而是基于一种感官印象。因为无论纪实片还是剧情片,他们不可能看到你躲在摄影机后面的站位,所以不可能像看一个戏剧剧场那样判断你是站在观众席还是舞台上。而且在3D和VR技术诞生以前,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手机,普通观众观看的仍然是一个2D(平面)屏幕,所以对他们而言,仍然是类似于面对一个镜框式舞台,只能靠感觉来区分哪些是客观镜头,哪些是主观镜头,大部分普通观众甚至不会去主动做这个区分,只能说客观镜头更有观察感,主观镜头更有代入感。

客观和主观的区分在今天更像是一种微妙的差异感受,人们会误以为那些画面平衡稳定,保持观看距离感的观察式镜头就是客观镜头;而摇摇晃晃,模拟日常视觉习惯,跟随拍摄对象,或者和被拍摄对象直接交流的记录式镜头就是主观镜头。

如此说来,我们前文为《老头子和小孩子》这首诗所设计的镜头显然是一种主观视角的镜头,《苍蝇》里的镜头显然也是一种主观视角的镜头。E·H.贡布里希的燕子就不好说了,如果镜头的视角像一只燕子那样频繁对着大地俯冲又快速跃起,或者追逐一只蜻蜓,那就是一种主观镜头;若是如同一只南渡北归的大雁那样缓慢而平稳地鸟瞰这个世界,就更像是一种客观镜头。

我们往往理解客观镜头的视角才是代表纪录片的,它要追求一种中立、冷静、平稳的效果。我们会要求初学者尽量上三脚架拍摄,其中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从一开始就训练一种中立客观的镜头感。但其实对于拍摄者来说,只要启动了拍摄就无一不是拍摄者主观“在看”,虽然我们的创作是基于真实的现实素材,却可以说一切创作都是主观镜头。因此,放下对于主观和客观的执念,去思考哪种感觉的镜头更有益于创作,才能够实现对于镜头语言的准确使用和解放你的表达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