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录短片叙事技巧:主题先行与节奏明快

纪录短片叙事技巧:主题先行与节奏明快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题片和纪录片的最大区别除了主题先行,就是在叙事状态和叙事节奏上的不同。在遵循连贯原则和效率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追求更富有现代感的、节奏明快的影像叙事。许多人认为纪录短片因为比纪录长片篇幅短、节奏就更快,所以信息必然更密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理解。纪录短片的特点是因为绝对时间长度短,由创作者直接传递给观众的信息点就比较多,但信息点是否更密集取决于叙事节奏,更取决于整体叙事主题的需要。

纪录短片叙事技巧:主题先行与节奏明快

专题片和纪录片的最大区别除了主题先行,就是在叙事状态和叙事节奏上的不同。尤其是当下的诸多“短纪录片”,因为篇幅相对精短,较少运用长镜头来还原真实的状态,所以从形态上看更接近于专题片,叙事节奏更快,表现方式更多元,对于信息和情绪的处理方式更不一样。这里总结出一些具有共性的创作原则供创作者参考:

第一,叙事策略。无论是呈现事件过程、展示人物特点,还是要抒情状物讲道理,都尽量用讲故事的方式结构片子。当然,讲故事的结构和方式有很多,未必都是遵循时间线性逻辑,我们往往是从观众心理的角度来反推,在叙事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讲故事的技巧。比如,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件事物,这样才能留住观众;再比如,要由远及近,从工作到生活、再到内心地介绍人物,这样才符合我们建立对一个人物认知的常规心理过程,也许能达到走心的效果。有时要学会在叙事里埋设悬念,故事一开头就设计好问题,或者暗示人物要面临的困难,等到最后才揭开整个故事的谜底和人物命运的结局。镜头段落里也是可以隐含悬念的,一个人物的亮相或出场,可以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也可以先给局部特写镜头再给整体人物状态,这都会为观众营造心理期待。总之,讲故事的方式不能太老实,在不违背真实逻辑的基础上,可以想想各种好玩有趣的叙事办法。

第二,镜头语言。在遵循连贯原则和效率原则(见“纪录片剪辑要点”)的基础上,可以追求更富有现代感的、节奏明快的影像叙事。事实上,一部专题片可以由纯纪实性的镜头构成,也可以由纯文艺感的镜头构成,还可以在符合叙事逻辑和不破坏整体影像感觉的前提下,将纪实感的段落场景和文艺感的镜头表达穿插使用。不要机械化地理解镜头语言的类型、感觉和长度,动静、长短、快慢镜头的运用主要取决于你想表达的思想和你所使用的形式本身是否贴合,以及不同感觉的镜头和场景之间是否找到了合情合理的衔接和过渡。

第三,情绪节奏。所有初学者在剪辑和叙事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感知镜头内部所蕴含的情绪,也无法理解不同的画面声音衔接在一起时所创造的节奏。经验不足的创作者对情绪的想象往往是单一维度的,对节奏的感受更是简单粗暴的,所以有些人认为要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就从头悲伤到尾,有些人觉得节奏感只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走,完全根据音乐来找镜头的剪辑点。其实任何镜头里都是有情绪感受的,而情绪是有高有低、有起有落、有放有收的,同一种情绪里还有各种细腻的差异。不同素材有其自生性的节奏,要敏感地捕捉和感受;在剪辑的时候既注重镜头连贯性,又要学会适当使用反差和变化。这些非常微妙的感性层面的本领,只能在不断亲自动手剪辑的过程中来感受、磨炼和把握。

第四,信息处理。最关键的是传递的信息点要清晰而到位。许多人认为纪录短片(或专题片)因为比纪录长片篇幅短、节奏就更快,所以信息必然更密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理解。长镜头的特点恰恰是因为时间长,还原了真实现场,而在单一镜头里蕴含了更丰富的信息维度,但是给观众留出了思考和回味的时间,要由观众自己去捕捉和理解。纪录短片的特点是因为绝对时间长度短,由创作者直接传递给观众的信息点就比较多,但信息点是否更密集取决于叙事节奏,更取决于整体叙事主题的需要。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每一段表达的信息是否更清晰、准确、到位,比盲目追求信息密度和节奏速度更重要。任何影像叙事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线性逻辑的叙事,所以还是要一段儿一段儿地说事情,而且得把事情说清。最忌讳的是一段儿里的事情没说清楚,信息没交代完整,就匆忙开始说下一件事情。

在本章前面的部分曾经比较过纪录片和专题片在创作流程顺序上的不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许多纪录片未必需要解说词,如果要撰写解说词,那也是在基本主体内容的剪辑完成之后,才根据作品的后期剪辑状况撰写解说词。(www.xing528.com)

这种创作方式决定了解说词更多是对于画面的补充,而专题片有可能是开头就写好了含解说词在内的详细脚本,我们要根据脚本来拍摄画面。在后期剪辑阶段也是先编写好剪辑脚本,再根据脚本进行剪辑,所以画面和声音等表达的功能反而是对解说词的解释和补充。

当然,对普通观众而言可能看到的都是一部有解说词的作品,而很难区分其内在的微妙差异。不过,一个敏锐的创作者却能非常准确地把握到其中的差异,因为这涉及如何创作和如何使用不同元素的问题,往往能够决定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气质。

关于解说词的使用和撰写问题,我们会在下一节里集中展开讨论。写作对于很多影像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有不少年轻的创作者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都选择了类似于导演、摄影、剪辑、灯光、录音等和视觉相关的专业或技术性专业,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差,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写作者。但文字写作其实才是我们一切创作的基础,更是一座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无法绕开的高山。

我们把它留在本章的最后,一起来集体攀登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