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体育课程实践研究:学生学习水平划分方案

高校体育课程实践研究:学生学习水平划分方案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程度,确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一切课程在具体设计时都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这种差距不但未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育和体育学习状况,而且不利于学生良好体育行为和兴趣的形成。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标准没有采用按年级划分学生学段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体育学习的特点,将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

高校体育课程实践研究:学生学习水平划分方案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程度,确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一切课程在具体设计时都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但是,与心理和智力发育相比,青年与儿童在身体发育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个体差异性,更加不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如果按照学生的自然年龄来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按严格的技能尺度去要求和评价每个学生的体育学习,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差距的扩大。这种差距不但未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育和体育学习状况,而且不利于学生良好体育行为和兴趣的形成。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标准没有采用按年级划分学生学段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体育学习的特点,将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水平二相当于大学1年级、水平三相当于2年级、水平四相当于3年级以及水平五相当于4年级。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高校体育课程标准设立水平六,作为大学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阶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水平目标的构建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第一种为递进式目标,即在不同的水平对同一内容的学习逐步提高要求;第二种方式为侧重式目标,即在某一水平侧重学习某些内容,但在其他水平也需要学习这些内容;第三种方式为完成式目标,即在某一水平阶段学习完某些内容后,在其他水平阶段不再出现这些内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身体发育的个体差异,更好地照顾发育较迟缓、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和有运动天赋的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以便更好地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益的原则。(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