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改革研究:心理健康学习领域内容解析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改革研究:心理健康学习领域内容解析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在心理健康学习领域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水平四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旨在使学生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改革研究:心理健康学习领域内容解析

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在心理健康学习领域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一)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学生的情绪体验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当学生的某种需要获得满足时会感到快乐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增力”作用,使学生精神焕发、干劲倍增,促使他们坚忍不拔地坚持体育锻炼和学习;当学生的某种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消极的情绪体验会削弱学生的活动能力,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学习起着“减力”作用,使学生常常表现为精神不振、心灰意懒、做事不起劲等。水平二和水平三分别要求学生“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和“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旨在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因为学生只有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意识到人的身体活动和身体状况对人的心理是会产生影响的,也才能意识到身体活动能调节人的心理状态。

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只有这两个方面保持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达到健康的状态。水平四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旨在使学生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已能体验和了解身心关系的基础上,高校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水平五学段“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要求水平六的一些学生不但能关注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而且能自觉地为他人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体育运动为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标准从水平二开始,就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教学要给学生(特别是给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反复得到的是失败的体验,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由此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不要过分营造相互比较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否则差生可能一直是体育学习与活动的弱者;要鼓励学生作自我比较,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所以,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分别在水平四和水平五要求学生要“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

学生经常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提高自尊和自信,才能喜欢体育活动,才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才能表现出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所以,高校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一些学生在水平六时要“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案例2-5:体育活动与自信心

学习目标:通过长跑活动,发展心肺耐力,提高自信水平。

教学内容:耐力跑。

教学步骤: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对成功的判断标准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出对成功评价的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胜人”标准与“胜己”标准。帮助一些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的原因做出分析:他们对长跑的信心不足,可能是因为总落后于其他同学,可能是因为自己身体太胖、体质较弱而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也可能是因为长跑项目枯燥乏味,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成功的多维标准对自己的长跑成绩做出评价。例如,自己的长跑成绩是否比过去有所进步,自己对长跑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等。鼓励学生根据新确定的成功标准对自己的长跑能力做出新的解释,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评析:本案例主要运用心理学中“学生的自信与他们的成功率成正比”的观点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对成功判断的价值标准,特别是让那些对长跑缺乏信心的学生能体验到在长跑活动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并在自己、同伴和教师对自己长跑能力的肯定强化中,增强对长跑活动的自信心。

(三)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楚,学生应该关注自己的情绪表现,以便做出适当的调节。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在水平一和水平二中要求学生不但能“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而且能“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产生愉快感、转移注意力、释放消极情绪等,学生在学习压力大或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所以,高校体育课程标准从水平三开始,要求学生“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以及不良情绪对体育活动的影响。

如果体育活动能与其他调节情绪的方法相结合,则调节情绪的效果更好。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在水平四中要求学生“学会其他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肌肉放松、自我暗示、呼吸调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

在水平五学段和水平六学段,学生就应该将所学的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运用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以及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分别要求这两个学段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调控情绪的意愿与行为”和“自觉运用适宜的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www.xing528.com)

案例2-6: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调节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呼吸调节的方法稳定自己的情绪状态。

教学内容:篮球投篮比赛。

教学步骤:教师首先按投篮技术水平将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若干教学组,然后宣布比赛规则(如每人定点投篮3次,小组之间互派代表统计投中数,并按成绩排出小组名次)。提醒学生在投篮前运用腹式呼吸来稳定自己的情绪波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呼吸调节与提高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教师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能在其他类似的情景中举一反三地运用呼吸调节的方法。

评析:本案例主要通过创设紧张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对调节情绪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四)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是磨炼与考验人的意志品质的活动,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学生可以克服各种主客观的困难,坚持参加体育活动。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案例2-7:“勇敢者之路”

学习目标:参与“勇敢者之路”这项活动,增强协调性、灵活性等体能,锻炼和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过障碍

教学步骤: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之路规定场地和器材,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的跑道,障碍顺序给定,四种障碍分别是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和滚过体操垫。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练习:各小组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性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练习:选择两个障碍物做尝试性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第三次练习:选择三个障碍(留下一个通过最困难的)做尝试性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第四次练习:过四个障碍物。

活动要求:场地必须由学生自己布置,当某一同学完成练习后,其他同学应给予鼓励。

评析:本案例主要是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要求学生自己布置场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与自主性的尊重,并使学生获得自尊;练习过程由易到难,避免了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与培养,自信心也随之提高。

对刚刚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首先面临的是陌生的同伴、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场地等,教师应鼓励学生与陌生的同伴在一起进行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使学生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在水平一中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应从小抓起,故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分别在水平二和水平三中要求学生“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和“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而且应该努力去实现目标,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或遭受什么挫折,都要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所以,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在水平四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

俗话说:苦中有乐,乐在其中。随随便便地进行体育活动,既不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也不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乐趣。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在水平五中要求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情境中,体验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不仅要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更主要的是把通过体育活动形成的坚强意志品质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所以,高校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水平六学段的一些学生“在体育活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