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充分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能动地位,人是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需要、生活需要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在人类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它为别人的存在;只有在人类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人类社会中,人的自然存在才是人的合乎人性的存在,自然界才能成为人的存在。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自然界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物,还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产物。人类生活实践与生产实践改变着自然界,使自然界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这种打上人的烙印的自然界我们称之“人化的自然界”。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人类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摄取自然资源才能维持生命体,这就需要人类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建立起与自然界持久的、和谐的联系。要取得这种联系,人们只有在不断认识自然,才能逐步发现自然界的内在规律,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更好地了解自然界,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克服过去盲目支配和统治自然造成的不良后果。“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来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0]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人类所在之处都被打上了人类的烙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人靠自然界生活。”[11]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首先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12]另一方面,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在自然界面前不是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人是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去改造自然的,这也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13]人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和生活需要,就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事有目的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活动。马克思充分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能动地位,人是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需要、生活需要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人们除了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外,还要关注自然界的一些发展规律,善于运用人们已经掌握的自然规律,勇于发现和探索天然自然、自在自然的新规律。(www.xing528.com)

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是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在人类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它为别人的存在;只有在人类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人类社会中,人的自然存在才是人的合乎人性的存在,自然界才能成为人的存在。因此,“人类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4]如果脱离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就会失去产生联系的纽带,人的存在就是残缺的,不具有完整性,也就无法建立起现实的互动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刻受到所处社会形态的制约,人与自然统一在人类生存的社会之中。若没有人类社会这一纽带的存在,也就不能产生和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了。因此,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都要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其前提是妥善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关系,人们能够从自然界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改造自然的劳动,获取物质资料,但也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