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境:自然和谐与友好

意境:自然和谐与友好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拍摄元阳梯田,要着重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出哈尼人民“改造自然但不破坏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思想,从“梯田文化”中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一个千百年而不消逝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创造结合之地,它必然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支撑。作为中国人,我们更有责任发掘、发扬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的美学思想、和谐智慧,对世界有所贡献。元阳梯田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不单对中国,对世界也是一种启迪。

意境:自然和谐与友好

举世瞩目的元阳梯田是哈尼人民世世代代的杰作,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田园风光。拍摄元阳梯田,要着重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出哈尼人民“改造自然但不破坏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思想,从“梯田文化”中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因此,光影不能过于强烈,色彩不能过于浓郁,线条不能过于夸张,才能体现出“和”之意。可以充分利用当地随时可见的淡淡云雾,塑造出一种浓淡相宜、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的和谐意境。一个千百年而不消逝的自然景观人文创造结合之地,它必然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支撑。因此,中国的摄影师有责任用镜头向世界传输东方和谐智慧。这种和谐智慧表现在生态美学中,就是“家园意识”和“诗意地栖居”。

近30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与环境代价。在这种背景下,以审美生存、诗意栖居、四方游戏、家园意识、场所意识、生态崇高、生态批评、绿色阅读、生态诗学、环境与想象为主要范式的生态美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美学偏重于形式上的优美、对称、和谐与比例不同,生态美学是一种当代人生美学、存在论美学,它突破了传统美学形式上的优美与和谐,而进入到人的诗意栖居与美好生存的层面。”[7] 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审美关系,其重要性绝不在艺术审美之下,特别是在当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类对于徜徉在纯净大自然母亲怀抱中的向往,“诗意地栖居”更成为一种审美理想。

“诗意地栖居”是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影响的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20世纪最伟大思想家之一的海德格尔在所著的《追忆》中首先提出的:“人是谁?人将自己安居于何处?艺术何为?诗人何为?——诗与诗人的真谛是使人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之上……从而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仔细分析下来,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难道不是郭熙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吗?他后期提出的“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难道不是老子“域中有四大而人为其一”的继承吗?他的家园意识,难道我们不能在《楚辞》,在唐诗宋词那些深沉咏叹的怀乡之诗中寻觅到吗?他的“场所意识”,不就是中国古人眼中的“吉祥风水”吗?至于西方当代的生态诗学,我们的先祖早在3000年前的《诗经》中就已通过比兴、比德、造化、气韵等方式,将其作为人生的寄托之一了。(www.xing528.com)

作为中国人,我们更有责任发掘、发扬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的美学思想、和谐智慧,对世界有所贡献。人类不可能不发展,但在发展中如何做到“诗意地栖居”?元阳梯田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不单对中国,对世界也是一种启迪。

同样,风光的真谛与实质,就是使人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之上……营造天、地、人共同的美好精神家园,这才是中国风光摄影家的终极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