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定义与特征分析:和谐共生

农村定义与特征分析:和谐共生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人们都把“镇”划在农村范围内,将“城市”作为与乡村相对应的概念,“城镇”是属于农村的。农村可称为乡村。乡村不单单表示地理层面的概念,也兼具其他特点:一是在地理环境特征方面,乡村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三是在经济活动特征方面,乡村具有明显的单调性。在政治层面,城乡关系主要体现为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享有政治权利与资源的差别。在文化层面,城乡关系主要指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

农村定义与特征分析:和谐共生

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农村被解释为以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聚居的地方。《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乡村的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生产为主的人口聚居的地方。”由此可见,乡村和农村在本质上并没有较大区别。一般来说,人们都把“镇”划在农村范围内,将“城市”作为与乡村相对应的概念,“城镇”是属于农村的。由于我国国情特殊,我国的“乡村”并不包括镇。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突出了镇的城市特质。

农村可称为乡村。乡村形成时间比城市的形成早得多,“乡村”一词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也曾大量出现“乡”或“村”的字眼。《辞源》中把“乡村”一词概括为以从事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一类聚落的总称。乡村不单单表示地理层面的概念,也兼具其他特点:一是在地理环境特征方面,乡村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乡村聚居点受到土地、地形等因素限定在一定的规模或空间范围内,居民的生活、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农作物的种植和建筑聚落风格也千差万别。二是在人口分布特征方面,乡村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居住在乡村的人一般都是零散分布在较为广袤的地域且以小型聚落分布为主,人口密集度、人口流动性都小于城市,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乡村的封闭性。三是在经济活动特征方面,乡村具有明显的单调性。乡村的经济活动主要与农业有关,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生产工具较为简单落后,以经营种植业为主,以饲养家禽、水产养殖等为辅,经济活动比较定型。四是在文化观念特征方面,乡村具有较强的守旧性。正因乡村较为封闭,经济条件不好,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城市,其社会成员思想比较保守,地方观念和乡土观念浓厚,甚至在言行中还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www.xing528.com)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从乡村中分化出来,而后,城市与乡村逐渐分离。城乡分离后,城乡关系就随之产生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和乡村分离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乡关系是指城市和乡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其中,经济关系是最根本的。[1]在经济层面,城乡关系主要体现为资金、土地、人才、资源等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情况,体现为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商品、劳务交换情况,体现为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在收入、分配、消费方面的差别等。在政治层面,城乡关系主要体现为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享有政治权利与资源的差别。在文化层面,城乡关系主要指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城市和乡村是人类聚居的两大区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二者相互封闭、彼此独立,人们有着不同的相对独立的生产、生活环境。[2]近些年,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面貌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农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但整体上看,乡村仍处于落后、弱势状态,需要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乡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