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谐共生: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和谐共生: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提。最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建成“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农村又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和薄弱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现阶段,我国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给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农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

和谐共生: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域和众多的农村人口占据了全国国土面积和人口的绝大部分。建设美丽中国,起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实现也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好美丽乡村。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

(一)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

从美丽乡村建设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现代化的建设目标的新认识,深刻体现了生态价值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这个过程中空间的拓展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首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提。没有山清水秀的乡土中国,就没有美丽中国;没有天蓝水净的美丽乡村,也就没有生态文明。目前,我国农村依旧是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区域,农业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产业,农民是生活水平较低的社会群体,“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性难题。因此,必须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速度,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其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成“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全国的生态空间拓展,体现了局部、整体的辩证统一。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向全国乡村的推广,从典型到普遍,从而实现中国乡村建设的整体生态变迁。“美丽中国”的提出则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在城乡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实现城市和乡村的整体生态变迁。2008年,环境保护部(现为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4个首批国家级生态村,标志着我国对农村生态建设管理和评价进入了新阶段。梳理和研究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模式,重点研究现代化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的典型农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深化各地因地制宜建设美丽生态乡村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建成“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美丽乡村”建设符合国家总体构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2013年5月下发的《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目标引导、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政策、人才、科技、组织为支撑,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只有真正实现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www.xing528.com)

(二)顺应农村居民的期待

建设亿万农民的美好家园,共筑中华民族的“美丽乡村”是最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愿望。美丽乡村如何建?如何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又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和薄弱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现阶段,我国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给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农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个乡镇根据当地农村实际,补好补齐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区域不平衡这块短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一是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保留传统村庄的历史布局。老街、老屋、老桥、老井,每个都有故事,各个都渗透着祖先、前辈的古老智慧。另一方面,挖掘文化底蕴,展现人文内涵。乡村遗留有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文化艺术、名人故居、革命遗址和手工业等文化遗产,展现其文化底蕴,体现个性特色。二建设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包括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水电供应设施、生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便利的医院、银行、邮电以及学校,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实现村民富裕的生活。“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近年来,尽管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目前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十分巨大,农民增收仍然困难重重,农民的增收远不是那么稳定和持续,我们应该努力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出发,建立持续增收的内生机制。四是实现村民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尤其是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实现生产发展,如畜牧业种植业、特色旅游产业等,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平衡发展。

(三)彰显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的路径,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使农民居住环境整洁化、生活条件优越化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在诸多不同场合中都发表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论断。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美丽中国”写进了“十三五”规划;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进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8年两会中,中国政府再次强调“美丽中国”的重要性;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2020年要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到2035年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由此可见,党中央制定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目标既清楚地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又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急于求成,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实际的乡村建设目标,这个目标与新时代我国的国家建设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辅相成。我国对农村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把握彰显出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可以说,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块吸铁石,凝聚广大农民群众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同时,也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各级党组织及每位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