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摈弃消费主义,追求和谐共生

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摈弃消费主义,追求和谐共生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主义是指一种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把物质消费看作人生最高目的,把个人享受看作自己唯一幸福的源泉。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消费主义,这些认识和理论都是把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导致人类无情索取和掠夺地球上的自然生态资源。

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摈弃消费主义,追求和谐共生

恩格斯曾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38]

(一)人类的主观认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自然生态系统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自然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制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具有主观性、创造性,能够自由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揭示规律,顺应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39]按规律办事才能从中受益,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和报复。

近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人类中心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易成为自然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40]

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人是世界万物的统治者和核心,人类可以通过技术力量的发展来控制和支配自然;认为人的一切行动的目标和出发点都是向自然环境索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意义仅仅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归结起来,一切以人的利益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人的利益服务。消费主义是指一种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把物质消费看作人生最高目的,把个人享受看作自己唯一幸福的源泉。同时,它还主张通过刺激消费来促进社会资本的快速运转,加快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循环,从而形成通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消费主义,这些认识和理论都是把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导致人类无情索取和掠夺地球上的自然生态资源。实际上,人类要遵循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协调好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尽可能保持生态道德的自觉性,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利益观,尊重其他生命形式的价值,维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稳定性。

(二)人口发展与环境资源承载的矛盾

进入21世纪,人口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之间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过快发展会破坏生态资源环境的平衡。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总规模的增加,人口分布过于密集,势必会增大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和压力,使自然生态系统偏离平衡状态。例如,人口激增会加大对粮食的需求,人们必然会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毒性农药来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这样,可能会导致植被破坏、森林减少、土壤退化、物种灭绝、土地过度开垦、水资源严重污染。人口激增还会增大工农业和群众生活“三废”的排放量,降低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和自净能力,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调控,超出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打破自然生态平衡,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二是环境通过自身的承载力对人类的人口发展、构成以及各种活动起着约束性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果生态环境被污染,生活在污染区的人们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甚至是遭到疾病和死亡的危险。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75%的慢性病与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污染有关,癌症患者的70%~80%与环境污染有关。”[41]如果资源短缺,人们相互之间的资源争夺就会加剧,摩擦与冲突就会持续增多,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就会面临巨大压力。[42]如果生态环境脆弱,就会引起各种灾难发生,每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抵抗自然灾害付出的代价就会变大。如果以农业耕作区置换“工业园区、城市集群、若干加工场”等方式,势必会造成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物污染自然环境,人民的生活环境就会急剧恶化。

【注释】

[1]何元国.中西文明的差异和互鉴:从语言文字到思维方式[J].人民论坛,2019(11):132.

[2]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35.

[4]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5.

[7]钱穆.晚学盲言:上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3.

[8]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

[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2.

[10]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

[1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1.

[12][日]池田大作.佛法·西与东[M].王健,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3.

[13]畅征.小国伟人李光耀[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123.

[14]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

[1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8.

[1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www.xing528.com)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0.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20]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04.

[21]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71.

[22]张西平.历史哲学的重建——卢卡奇与当代思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98.

[23]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24]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

[25]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

[26]齐振海.未竟的浪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63.

[27]刘思华.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若干回忆——兼述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0-66.

[28]周光迅,王敬雅.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8):135-143.

[2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31]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2.

[32]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2.

[33]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46.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

[36][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6-7.

[37][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3.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1.

[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5.

[41]余源培.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新的生长点[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5):17-23.

[42]唐代兴.利益伦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