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永恒的无线电波-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

揭秘永恒的无线电波-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午11点,正当“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准备第二次弹射飞机时,一枚“阻尼”空地火箭意外地从停在舰艉飞行甲板末端的F-4飞机机翼下点火,击中了一架A-4攻击机的油箱。在这场灾难中,共有134人死亡,21架飞机被毁,另有43架严重受损。英国皇家海军誉为“闪光的谢菲”的主力战舰在马岛北部海域执行警戒巡逻任务时,被阿根廷海军航空兵“超级军旗”攻击机发射的法制AM-39“飞鱼”反舰导弹击中。

揭秘永恒的无线电波-永不消逝的无线电波探秘

电磁辐射导致的电磁干扰是战场上制约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大量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由于自扰、互扰影响了整体作战效能的发挥,影响了武器装备,特别是信息化作战平台的生存和战斗力。信息化作战平台主要是当前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的坦克、飞机、舰船等作战平台,如美军的M1A2SEP坦克、伯克级驱逐舰洛杉矶核动力攻击潜艇、F-22和F-35新型作战飞机等都是信息化作战平台。这些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形成了一体化的作战体系,其整体作战效能得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但这种整体作战效能的形成与发挥,更加依赖于各种电磁应用活动,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如果同一作战平台内各种武器系统,尤其是各类无线电武器装备和系统,不能达到电磁兼容的共存状态,不能各自正常工作,甚至互相影响造成战技指标的降低,就很有可能同室操“戈”,大大降低整体战斗力,甚至带来灭顶之灾。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就是这样的悲剧代表。

它,曾是美国历史上第一艘在龙骨上建有斜角甲板的航空母舰;它,曾在越南战争中被美军寄予厚望而肩负作战重任。但是,它刚刚牛刀小试,就在一次意外中草草结束了行程而被迫返航。它,就是美国“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

1美分的航空母舰——悲惨的“福莱斯特”

“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CVA59)是一艘多用途航空母舰’也是美国首批两艘6万吨级航空母舰之一。1967年被自带武器击中引发大火’1978年1月因攻击机训练时坠毁在飞行甲板再酿火灾’1978年5月又遭漏水导致大部分物资报废’1993年解甲归隐’2O13年以1美分拍卖给美国全明星金属公司拆解处理’结束了动荡不安的一生。

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战场,为了弥补兵力火力的不足,美国决定将一些原属于大西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临时派到西太平洋执行任务。1967年6月6日,“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CVA59)离开了弗吉尼亚诺福克市,开始了它的第一次战斗巡航。7月25日,“福莱斯特”号抵达预定海域,并迅速对越南北方的桥梁仓库萨姆防空导弹发射阵地和机场进行了狂轰滥炸。在此后4天时间里,其舰载机出动了150架次而无一损失。

然而就在7月29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上午11点,正当“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准备第二次弹射飞机时,一枚“阻尼”空地火箭意外地从停在舰艉飞行甲板末端的F-4飞机机翼下点火,击中了一架A-4攻击机的油箱。油箱随即爆炸,大火迅速燃遍了整个飞行甲板并且引起了军械库的爆炸。大火被风吹到甲板上吞没了整个舰艉。甲板下的住舱即刻成了50人的死亡井,有一些舰员甚至被爆炸的气浪掀到了大海里。在“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附近游弋的船只马上赶过来进行支援。“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也赶紧靠上前给这个庞然大物灭火,并提供医疗救护。其他护航的舰船则迅速向燃烧着的“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喷水。在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紧张扑救后,美国人总算将飞行甲板上的大火控制住了。可是由于扑救设备的影响,甲板下层的火势则足足用了12个小时才勉强控制住。

“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上一架舰载飞机下挂的“阻尼”空地火箭因受到电磁辐射而意外点火’导致飞行甲板起火并引发军械库的爆炸。这场意外的事故给“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带来了致命的损失’无奈只好从越南战场结束任务匆匆打道回府’在造船厂修理了7个多月才重返战场。(www.xing528.com)

这场意外的事故给“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带来了致命的损失。甲板上布满了飞机残骸,未爆炸的炸弹在甲板上到处都是。在这场灾难中,共有134人死亡,21架飞机被毁,另有43架严重受损。重修这艘航空母舰估计要花费7200万美元。无奈之下,“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草草结束了自己在越南战场的任务,取道菲律宾默默踏上了回家的路途。9月14日,“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回到了诺福克市。

这是一次典型的美军自己武器装备发生自扰、互扰的案例。事后,美国调集大批专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造成这次二战后航母所遭遇的最重大事故的元凶竟是“福莱斯特”号自己装备的SPS48型雷达。理论上说,任何一个高频电路都有接收电磁辐射的能力,只不过有强弱之分。由于SPS48功率非常强大,频率也比较特殊,以致引起火箭弹点火电路误操作,终酿大祸。

马岛之战中的“谢菲尔德”号也是平台内系统不能电磁兼容的“难兄难弟”。尽管这场战争以英军占领马岛取得胜利而告终,但是“谢菲尔德”号被击沉一事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成为信息化武器平台电磁兼容问题的经典案例。英国皇家海军誉为“闪光的谢菲”的主力战舰在马岛北部海域执行警戒巡逻任务时,被阿根廷海军航空兵“超级军旗”攻击机发射的法制AM-39“飞鱼”反舰导弹击中。6天之后,这艘价值2亿美元的战舰沉入洋底。从火力系统数据对比看,“谢菲尔德”号综合火力指数至少在“超级军旗”20倍以上。按照西方当时最流行的“对策论”思维,“超级军旗”绝对不是“谢菲尔德”号的对手,装备有远程防空警戒雷达和当时颇为先进的“海标枪”防空导弹的“谢菲尔德”号,不应被区区两架“超级军旗”轻易击沉。

马岛之战中英军的主力战舰“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上的远程警戒雷达与其卫星通信系统相互干扰’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在该舰关闭雷达使用卫星通信终端收发电文时’被阿根廷空军发射的飞鱼导弹击中而沉入海底。

孤立来看,该舰的确装备了众多先进的指挥、通信、火控及电子战系统,但这些设备集中在舰艇狭小高密度的电磁环境之中,各自效能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就不确定了。“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上的警戒雷达与其卫星通信系统不兼容,两者不能同时使用,而恰恰在该舰关闭雷达使用卫星通信终端收发电文时,阿根廷战机成功完成了突防,不该有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