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心理学考研中的应用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心理学考研中的应用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亚杰还常用“认知结构”这个词表示“图式”。图式的发展水平是体现人的认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图式,实现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心理学考研中的应用

1h搞定(20年西南大学简;13年首师大论)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妻子的协助下对自己的三个孩子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和实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提出了认知主义思想。

他的理论思想有:(1)认知发展的实质;(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3)认知发展阶段论;(4)认知发展对教育的影响;(5)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1.认知发展的实质(08年、09年、10年311选)

皮亚杰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来解释认知发展这个复杂的过程。

(1)图式

①含义:图式是指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皮亚杰还常用“认知结构”这个词表示“图式”。

②举例:“用棍棒推动一个玩具”,这类动作经过重复和概括,形成一个“以某物推动某物”的图式,随后被运用到其他生活场景中。

③总结:图式实际上是在个体解决一类相似问题时所概括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动作或思维模式。图式的发展水平是体现人的认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

(2)同化

①含义:同化是指个体把新的刺激纳入已经形成的图式中的认知过程。

②举例:新生儿已经建立的图式是“抓握物体”,当玩具距离婴儿比较远时,婴儿还做出抓握的动作企图拿到玩具,这就是同化。

③总结: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它不能引起图式的质变,但影响图式的生长。

(3)顺应

①含义:顺应是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

②举例:婴儿抓不到远处的玩具,偶然地抓到床单并一拉,床单上的玩具离婴儿近了,婴儿拿到了玩具。婴儿发现,拿到玩具的方式除了抓握,还可以借物取物。他以后拿到玩具的方式、方法更多了,这就是顺应。

③总结: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通过顺应,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新的水平。

(4)平衡。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新刺激而达到图式与新刺激相适应的短暂的协调状态,这就是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图式,实现认知发展。

扫码回复“认知发展”听讲解

助记

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不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只是机体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

(2)练习与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的作用。它分为物理经验(关于物体特征的经验,如大小、轻重、颜色等)和逻辑数理经验(关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关系的理解,如折叠衣服、推动小车等动作)两种。

(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如规则、法律、道德、价值、习俗和语言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4)平衡化:指个体在自身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平衡化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能够协调心理发展的上述三种基本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

助记

我长大了(成熟),一边练习玩弹弓,获得对物体的感觉(练习与习得性经验),一边与刚认识的小妹妹交流,获得与他人交际的经验(社会性经验),懂得了越来越多玩弹弓的技巧,掌握了越来越丰富的和他人相处的经验,生活越来越有趣(平衡化)。

3.认知发展阶段论(07年、15年、18年311选)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①儿童主要用口与手探索外部世界。儿童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而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不能用语言和符号命名事物。

②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儿童大约在9~12个月时获得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后期认知活动的基础。

(2)前运算阶段(2~7 岁)

运算是指个体心理内部的智力操作,即如果我们不实际做某个动作,也能在头脑中想象完成某个动作的情形,并预见其结果。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①具体形象性。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

②言语和概念获得发展。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泛灵论。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有感知、情感和人性。例如,他们会说“你踩在小草身上,它会疼”。

自我中心主义。儿童认为其他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⑤集体的独白。可能发生在儿童独处的时候,甚至更多地发生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

⑥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不可逆性指儿童进行思维运算只能前推、不能后退。他们的思维具有刻板性,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方面。也就是说本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⑦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守恒指不论物体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但本阶段的儿童由于受直觉知觉活动的影响,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www.xing528.com)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他们的认知结构得到了显著地重组和改造。

①守恒性。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了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概念。守恒表现在三个方面:

a.同一性。指认识到一个物体的总量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还是原来的总量。如一杯水倒在任何容器里,都是原来的一杯水。

b.可逆性。指运算可以朝一个方向进行,也可以朝反方向进行。如学生不仅理解2+5=7,还能理解7-5=2。

c.补偿性。指能同时看到物体总量在多个方面的变化,虽然在一个方面增加,但在另一个方面发生了等量的减少,因此总量不变。如10个石头,不论是排成一排,还是堆成一堆,依然是10个石头,数量不会因为顺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②去自我中心化(去集中化)。儿童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自我中心化,儿童越来越以社会为中心,越来越能够意识到别人的看法。去自我中心化是这一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儿童在这一时期已经学会了分类和排序,可以将不同事物归类到不同的集合里,并意识到不同集合之间或许有可能相互运算,这就是群集运算。但是这种运算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运算。

④刻板地遵循规则。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凯程拓展·

关于儿童尚未获得守恒概念的深度理解

比如,分别把10个珠子按不同的方式排成两排,如下图所示。

数量守恒实验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上图(a)中两排珠子数量相等,而认为上图(b)中两排珠子数量不等。一部分儿童认为左面一排多,另一部分儿童认为右面一排多。认为右面一排多的儿童只注意到右面一排比左面一排长,认为左面一排多的儿童只注意到左面一排比右面一排密,当他们用自己以往的经验,如“长的多”或“密的多”去比较时,就会得出以上结论。这表明,这一阶段儿童在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尚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排列方式发生变化,儿童便会认为他们的数量实际上是不相同的,这也表明他们的思维是刻板的。

我们也将其叫作思维存在集中化的特征,儿童在做出判断时倾向于运用一种标准或维度,比如长的多、密的多、高的多,还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儿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只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就叫作形式运算。

抽象思维获得发展。抽象思维即不借助具体实物而进行的假设、推理、归纳、演绎、概括等思维能力。本阶段儿童的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青春期自我中心。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经常会产生叛逆思想和行为。

助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考生在复习时要知道这四个阶段的名字和不同阶段的标志性表现是什么,并且在给出一种儿童的表现时能够说出这个儿童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虽然不同儿童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过某一个发展阶段。

助记

助记1:“感前具形”——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助记2:具体运算前面(前运算)的前面是感知,具体运算的后面是形式。

4.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1)教育要促进儿童内部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的发生。在皮亚杰看来,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自身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

(2)教育应当适合儿童当前的发展阶段和认知结构。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5.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3]

(1)贡献:皮亚杰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论。他对各阶段认知发展特点的阐述,对预测儿童发展和实施正确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2)局限

①有人认为,皮亚杰的各个阶段的划分与特征描述都有错误之处。多数人认为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估计不足,对各年龄阶段的划分也有绝对化的倾向。如有的学者认为学前儿童具有守恒能力。

②有人认为,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有问题。仅凭观察和记录几个孩子就得出上述结论,其结论令人生疑。

(3)新进展:新皮亚杰主义的诞生

①含义:新皮亚杰理论是一种将有关注意、记忆和策略发现与使用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皮亚杰有关儿童思维发展与知识建构的理论进行整合的理论。它是对皮亚杰理论的修订和发展,试图突破皮亚杰理论的局限,解决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②新进展

a.儿童在特定阶段的操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操作的具体任务,训练及包括社会相互作用在内的后天经历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

b.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也促使人们对皮亚杰的理论有更多的反思和发展。

助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