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管理特性及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管理特性及现代教育技术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课堂教学管理本身具备一般系统所具备的特性。首先,课堂教学管理具有目的性,管理的过程就是为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的。其次,课堂教学管理中自律的目的,无论是教师的自律还是学生的自律,其目的指向表现为两个方面,即近期来看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长期来看在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管理特性及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管理作为管理学的实践领域,不仅具有管理学的特性,同时具有课堂教学的特性,两者相结合,从而构成课堂教学管理与其他管理学实践领域不同的特性。

(一)系统性

系统的英文词为system,该词源于古代希腊文systema,意为部分组成的整体。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系统内的各元素之间相互发生作用,发挥出比系统内任何单一元素更大的功能,从而达成系统的目标。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课堂教学管理本身具备一般系统所具备的特性。首先,课堂教学管理具有目的性,管理的过程就是为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的。其次,课堂教学管理本身具有结构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对象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例如目的、话语、环境等;二是课堂教学管理本身是一个结构系统,它是由管理目标、手段、对象程序等所构成的。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管理研究要具备系统思维,要从整体的视角去探讨其中的部分,既强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也要关注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课堂教学管理才能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二)合作性

合作通常是对相关主体之间关系状态的一种描述,它是一种资源融合的过程,指的是各相关主体之间为达成一定的目的,在思维及行为上相互配合以增强力量,共同完成预定的任务的一种行为。合作通常包括两个或多个主体,这里的合作主体通常指的是人,因为只有人才具备合作的意识,也只有人才具有合作的可能。课堂教学是一项育人的活动,以控制为主的管理方式根本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摒弃控制的管理观,把学生放在合作者的层面上进行管理。尽管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但这并不影响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师合作者的地位。课堂教学管理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管理具备合作的基本前提,即教师与学生,并且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即提升教学效率。其次,课堂教学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人对物的管理,它是人对人的管理,因此必须要管理主体之间密切合作,否则管理就难以促进课堂教学管理目标的达成。第三,从人性本身来看,人是社会动物人类的延续与发展正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否则人类或许本身就不存在了。正是基于上述的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管理的合作性是课堂教学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之一。

(三)自律性(www.xing528.com)

自律,简单的解释即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境中自己对自己进行约束和管理,它是自我意识在思维和行为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律本身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自律主体,只有有意识的主体才能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进行管理,所以自律的主体通常是人。二是自律的目的,任何人的思维和行为都具有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目的,否则自律便成为不可能。三是自律的功利性,即所有的自律都是功利的,如获取物质资源、满足精神需要、寻求自保等。我们谈及课堂教学管理具有自律性,也是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首先,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自律主体有两种,即教师和学生。尽管学生在身心发展上都不成熟,自我约束的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但师生都是有意识的主体,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是可能的。只是学生需要教师引导,逐渐发展,最终实现自律能力的提升。其次,课堂教学管理中自律的目的,无论是教师的自律还是学生的自律,其目的指向表现为两个方面,即近期来看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长期来看在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教学相长。第三,从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自身来看,本身就具有功利性。从教师行为来看,其自律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与学生合作,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生的行为来看,其自律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形成自己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是未成年的个体,其思维和行为都处于发展期,其自律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注重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四)创新性

人都有好奇的本性,对新鲜事物与行为都乐于去发现与评价,正因为如此,人才能在与他人或自然的接触之中发现新的事物,创造新的东西。总体来看,好奇心与创新性是人性中极其相关的本性。教育作为一项专门培养人的活动,从本质上而言,除培养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以外,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也是教育本身不可回避的最基本的问题。课堂教学作为教育领域最前线,自然成为培养学生好奇心与创造能力的重点领域。联系到课堂教学管理之上,其创新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组织者,基于人的好奇心与创造性,根据具体的情况寻求新的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必然的。二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长期的、稳定化的管理模式容易使其产生疲劳感,不易激发其活力。正如写文章一样,“文似看山不喜平”,固化的管理模式就没有新鲜感。这要求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走不同的路径,虽然都能达到统一目的,但在路径的选择上还需要考虑路径的有效性。

(五)灵活性

课堂教学管理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灵活性与创新性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课堂教学管理灵活性的本意指课堂教学管理不能采取固定的、僵化的管理模式,而是应该针对管理的需要灵活处理,即不能以管理模式去论事,而是以事来论管理模式。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灵活性,其原因主要在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与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思维是复杂的、多元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几十个未成年的学生,必然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思路与方式。另外,课堂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而并非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动,物质产品的生产在生产模式尚未改进之前可以沿着固定的生产与管理模式进行生产,其生产效率可谓是立竿见影,而生产效率的提升可直接归因于管理效率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很多时候是难以及时衡量的,因为课堂教学管理的终极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在现实中难以在短时期内衡量出来。这正是需要探讨课堂教学管理的本质原因所在,也是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的价值之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