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运桥:历史探古与石拱桥重建

文运桥:历史探古与石拱桥重建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运桥文运桥,俗名小南门桥。于是决定创修文运桥以振文风,构建来龙桥以通地脉。宁绍殷专门撰写了《新建来龙文运二桥记》一文,以纪其事。文运桥历来多有补修。关于文运桥,有几个问题需要辨析澄清。一是文运桥的结构。笔者以为,当是1954年和平泰桥同时改建时,重建为3孔石拱桥的,“文运桥”石额亦为当时嵌上桥梁的。实际情况很清楚,落星石与文运桥毫无半点瓜葛。如将文运桥名为落星桥,反而说明修文运桥是不吉利的!

文运桥:历史探古与石拱桥重建

文运桥

文运桥,俗名小南门桥。位于荆城凤鸣门(小南门)外,南北向跨于竹皮河上。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九月,知州舒成龙捐资建成。现存之桥系2墩3孔砖石结构的拱桥,桥长26米,桥宽7米,高6.3米,单孔跨径6米。迎水面桥西侧中孔的拱梁上,嵌有一块高0.35米,宽0.85米的青石碑刻,其面横列阳刻“文运桥”3个楷书大字,此为桥额之碑。

笔者2003年9月22日考察文运桥。史料记载,凤鸣门外的竹皮河上是没有修建古桥的。荆门知州舒成龙于乾隆八年(1743年)到荆门上任后,尝游览考察城南的凤鸣门处和城西门之外的地形,十分感慨地说:“西桥者,荆门来龙之所也,无西门是无州治矣。南桥者,圣宫(学宫)出入之区也,无南桥是无圣宫也。”于是决定创修文运桥以振文风,构建来龙桥以通地脉。因命州人生员宁绍殷负责两桥修建的具体事宜,石取于象山,匠征于邻邑。

文运桥的修建,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三月,止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九月,历时四年半,用费银千两。舒成龙亲自取桥名曰“文运”,乃寓文运亨通,人才辈出之意。与文庙、南薰、凤鸣相关连,即“以见荆门之掇科而登仕者”也。宁绍殷专门撰写了《新建来龙文运二桥记》一文,以纪其事。

文运桥历来多有补修。1987年由原老城改造指挥部工程队加修了两侧的石栏。2000年河道管理处又对桥面进行了一次维修。(www.xing528.com)

关于文运桥,有几个问题需要辨析澄清。

一是文运桥的结构。舒成龙所创建的文运桥的结构是一座单孔石拱桥,还是3孔石拱桥?宁绍殷所撰的《新建来龙文运二桥记》中没有交待清楚,而从舒成龙所编《荆门州志》中的“南桥塔影图”看,当时所建的是一座单孔石拱桥。那么,何时改建为一座3孔石拱桥的?看来这个问题须要进一步考证。笔者以为,当是1954年和平泰桥同时改建时,重建为3孔石拱桥的,“文运桥”石额亦为当时嵌上桥梁的。

二是文运桥是不是也叫落星桥?《荆门公路史》中有云:“文运桥亦名落星桥。”关于“落星石”之事,乾隆版《荆门州志·祥异》中有详细的记载:“绍熙三年壬子春正月,陨石于象山之麓。乾隆甲戌,知州舒成龙得龙泉,浚沙得石,刻‘落星石’三大字于上,旁刻壬子正月晦日。按陆夫子家传(家谱),生于绍兴己未二月廿四日,卒于绍熙壬子十二月四日。州人谓此星之陨即其应也,请移石于陆夫子讲经台上。”这里所记之文是说,宋绍熙三年壬子正月,天上落下一大陨石于象山麓。而按陆夫子家谱记载,这年十二月四日,陆夫子正好卒于荆门。因此人们认为这是星宿坠落的应验,于是请将陨石移置于陆夫子讲经台上了。实际情况很清楚,落星石与文运桥毫无半点瓜葛。如将文运桥名为落星桥,反而说明修文运桥是不吉利的!

三是东宝山塔影能不能移印到文运桥上?乾隆版《荆门州志·古迹》中载有“南桥塔影”之图,其解说之文云:“南门桥(指文运桥,见图)去塔刚二里,塔影移桥,如苍龙之横波上。”此处记述是不真实的,因为东山宝塔之影根本移照不到这文运桥上。实际应是东山宝塔之影能移印到土门巷中的塔影桥。正因如此,塔影桥所位于的这条道路才改名为塔影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