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陆路传播: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线路

佛教陆路传播: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线路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伊斯兰教不断东渐,佛教对西南陆路传播路线的依赖更强,这为茶马古道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吐蕃的兴起为陆路佛教传播路线的西南转向提供了条件。如果只有伊斯兰教的兴起而没有吐蕃的兴起,佛教传播路线可能会主要转向海路;如果只有吐蕃的兴起而没有伊斯兰教的兴起,佛教的转播路线可能将继续集中在丝绸之路和海路,因为这两条线路比跨越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古道更容易行走。

佛教陆路传播: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线路

来自西域佛教陆路传播在西北受阻以后,我们还没有找到材料来证明后来有过大的恢复。相反,从我们初步搜集和调查到的一些材料看,从唐代开始,伊斯兰教一直在不断东渐,到宋代,伊斯兰教已经遍及阿图什、英吉沙尔、叶城、莎车、于阗(和田)、喀什、巴楚、阿克苏一带。100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攻占佛教重镇于阗城,是伊斯兰教东渐的一个大转折。以后伊斯兰教仍然不断东渐,取代佛教地盘,宋代龟兹(库车)、焉耆、高昌吐鲁番)、伊吾(哈密)、鄯善(若羌)、吉木赛尔都还是佛教为主的地带,今天这些地带都是伊兰教为主了。

随着伊斯兰教不断东渐,佛教对西南陆路传播路线的依赖更强,这为茶马古道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茶马古道在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一带形成,对佛教的传播也是有利的条件。佛教传播路线和早期的盐运古道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人们对它们的依赖性,只不过盐运古道是由于对盐这种物质的依赖形成的,而佛教传播路线是由于对佛教的精神依赖而形成的。佛教传播路线和早期的盐运古道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早期盐运古道是局域性的,而佛教传播古道却是远征性的。比如西南地区曾经有过好些有名的盐井,每个盐井形成一个中心,以这个中心形成盐运古道局域网络,不同的局域网络是相对独立的,像盐井、盐津、盐源、自贡等都是相对独立的盐运古道网络中心,除非某个中心的产盐量供不应求,或除了官盐的统一规划,通常并不需要把这一中心的盐运往另一个中心,这样就不会形成对远征古道的强烈需求。与此不同,佛教中心和佛教需求地区的距离有些是很遥远的,高僧远征求法需要有远征古道或开辟远征古道。佛教的这种远征性和茶马古道的远征性正好相同,茶是藏族的生活必需品,但藏族聚居地区却不产茶,茶来自很遥远的地方。茶马古道具有远征性,佛教传播路线也具有远征性。

接受佛教是信仰的需求,僧人传播宗教的热忱使佛教传播路线有条件把相对独立的一些盐运古道网络连接起来。佛教的远征性使这些相对独立的局域网络连成了跨越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的远征古道,为茶马古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www.xing528.com)

佛教陆路传播线路的西南转向,即佛教传播路线在滇藏川兴起,又是和伊斯兰教的东渐分不开的。由于伊斯兰教的东渐,丝绸之路上佛教传播或者说强文化因子的传播出现了障碍,这是其他类似丝绸、盐等文化因子没有遇到的问题,因为在伊斯兰教东渐的过程中,丝绸、盐等文化因子的传播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丝绸、盐等文化因子可以在不同的信仰群体中继续传播,佛教却不能。佛教作为一种强传播文化因子,是精神必需品,需要有新的线路来满足其传播,于是佛教主要传播路线面临一个转移问题。吐蕃的兴起为陆路佛教传播路线的西南转向提供了条件。可以说,佛教陆路传播路线向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一带的转移同时依赖了两个条件,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吐蕃的兴起。如果只有伊斯兰教的兴起而没有吐蕃的兴起,佛教传播路线可能会主要转向海路;如果只有吐蕃的兴起而没有伊斯兰教的兴起,佛教的转播路线可能将继续集中在丝绸之路和海路,因为这两条线路比跨越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古道更容易行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