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概念及发展

电视新闻:概念及发展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概述通过对电视新闻基本概念的讲述,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电视新闻。能力目标对电视新闻的发展有认知,并能够理解现今电视新闻的样态。知识目标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根据所受因素的变化,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东方时空》和其他同类型栏目的走红,培养了中国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收视习惯。

电视新闻:概念及发展

任务概述

通过对电视新闻基本概念的讲述,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电视新闻。

能力目标

对电视新闻的发展有认知,并能够理解现今电视新闻的样态。

知识目标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素质目标

使学生对电视新闻具备基本的鉴赏评价能力。

一、电视新闻的概念阐述

何为新闻?根据陆定一提出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雷跃捷在《新闻理论》一书中认为这一定义局限在报纸媒介上,如果考虑广播与电视等电子传播手段,对事实的报道就应当考虑现场直播。因此,“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90年7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学研究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研究室牵头,组织电视新闻理论者和实践工作者,根据电视新闻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与界定,并对电视新闻有关条目作了界定。经过多次认真修改、探讨,对电视新闻作了如下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报道。这一定义体现了四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须是有价值的;新闻是对事件的报道;电视新闻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结合声音与画面,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总之,电视新闻是电视上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

二、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

电视新闻在我国的发展深受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与技术发展的影响。1958年5月15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自办新闻节目,播放的是4分钟的《图片新闻——东风牌小轿车》,也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诞生了。按照郭镇之梳理的中国电视史,《图片新闻——东风牌小轿车》为中国的第一条电视新闻,虽然没有完全发挥电视影像传输的优势,但是已经具备了电视新闻的鲜明特征。对于电视新闻的传播而言,主要由采制、播出、传输覆盖、接收等环节构成,这些环节的变化与更新都会影响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根据所受因素的变化,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政治传播与小众传播

1958年,北京电视台成立之初,大多数节目都是采用现场直播或实况转播的方式播出。电视新闻是使用16毫米电影胶片摄影机拍摄的,这种摄影机拍摄时间短,拍摄的素材必须经过冲洗、剪接后才能使用,很难保证新闻的时效性。由于初创期自采电视新闻的能力比较弱,难以满足日常播出的需要,所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新闻简报》就成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来源。此外,中央和地方电视台的《图片报道》是将新华社的新闻图片分切组合加上解说作为电视新闻节目播报;《简明新闻》则由播音员口播文字新闻,类似广播新闻的电视化呈现。这一阶段,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外事访问、体育赛事、典型人物等素材,中央和地方电视台都以新闻片和纪录片形式做了真实记录,但这种用电影方式拍摄的电视新闻整体上缺乏时效性和形象性。虽然北京电视台开播后,各地也相继开办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但在省会城市才能接收到电视节目。由于电视机售价昂贵,普通百姓购买电视的经济能力有限,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相对来说属于小众传播。

2.第二阶段:电视新闻时效性提升,播出范围扩大

中央电视台自1978年12月起,开始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录制的新闻节目两到三个小时后即可播出,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电视新闻的内容开始丰富多样,先进的电视新闻采制、传输技术和设备开始出现,电视机成为热销的家电产品。1979年,全国只有485万台电视机,1982年已经达到2761万台,电视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媒介。1978年8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80年7月12日《观察与思考》开播,这是中国电视新闻史上首个以固定节目形式播出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20世纪80年代初,“信息”概念引入了新闻界,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争论,比如,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究竟是传播信息还是宣传?没有或无法体现宣传意图却是社会需要的信息,媒介应不应该传播?通过讨论,“新闻即宣传”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凡是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报道。电视新闻从结构到内容都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新闻宣传的领域拓宽,从单一的政治思想领域走向经济工作、人民生活、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两个方针:一是“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二是“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方针,在确立新闻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倡导“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以改革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电视台先后开办了《午间新闻》《晚间新闻》《早间新闻》等不同时段的电视新闻栏目。

3.第三阶段:电视新闻进入大众传播阶段

随着电视逐渐成为大众传播中位居首位的媒介,电视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一阶段,ENG设备的投入使用已经在我国大多数电视台普及,极大地提高了新闻采集效率。同时,ENG设备也开始在社会上普及,使电视新闻拥有了庞大的业余通讯员网。1990年,中国的电视覆盖面提升至78%,1992年,国内行政区域性的有线电视台开始联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日渐频繁。被誉为“杂志类新闻节目的鼻祖”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王牌栏目《60分钟》如日中天,其制作的形态模式成为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电视媒体争相模仿的样本。受《60分钟》的影响,中央电视台在借鉴与模仿其结构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创新,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的开播标志着我国的电视新闻镜头开始对准老百姓的生活,叙事视角开始平民化。随后,还开办了其他同类型的电视新闻栏目,其中《东方之子》侧重人物专访;《生活空间》发展为很有纪实特色的纪录片栏目,尤其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口号,语言深沉、含义悠远;《焦点时刻》则在针砭时弊中颇有锋芒,它的成功直接推动了《焦点访谈》的诞生。《东方时空》和其他同类型栏目的走红,培养了中国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收视习惯。(www.xing528.com)

4.第四阶段:电视新闻传播数字化、直播化

数字技术、卫星技术给电视新闻的传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数字技术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视新闻的采制、播出、传输覆盖和接收都进行了数字化调整。数字技术使新闻的采摄设备更加轻便化、小型化,数字信号在反复复制、转录、传输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损失,这大大提高了节目制作的质量和传输的效率。1997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直播年”,日食现象、香港回归小浪底工程大坝成功合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现截流等热点事件都进行了不同时长的直播。此时,现场直播除重点呈现现场实况信息外,还适时穿插相关的新闻背景、记者连线、专题报道、人物访谈等,与现场信息有机结合,使新闻事件更加立体化、全景式的呈现,形成了多元融合的直播形态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报道不仅成为常态,而且成为电视观众的期待。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试播,7月1日正式开播,实现了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新闻报道。

5.第五阶段:电视新闻进入融媒介时代

新媒体不仅拓展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而且有助于推动电视新闻在自我革新中向优势领域发展。因此,为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的变化,电视新闻借助媒介融合的发展契机,努力通过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革新传播方式,优化节目形态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信息接受需要和消费需求。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信息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媒体传递信息的方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QQ、BBS、移动直播、短视频等,这些新媒体了对电视新闻的制作与报道提供了便利。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时效性在于对国内外热点新闻事件的快速跟进,对重大会议、活动和公共突发事件的“零时差”直播报道,这些新媒体的加入无疑增加了新闻报道的效率与展现层次。电视新闻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求新,通过优化选材、结合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技术更好地服务大众,正确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发展。

三、电视新闻的艺术特点

电视新闻专业性较强,在实际操作中具备独有的特性。电视新闻具有音画结合形象生动、现场感与参与性、影响力广泛等特点。

1.音画结合形象生动

电视新闻以最大程度还原事实真相为准则。电视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知器官,便于观众接受。新闻的真实性也在电视新闻的镜头下、音画传输中得到了体现。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在新闻报道中,通过镜头运动的推拉摇移、长镜头呈现景深的空间结构,以及特写镜头强调细节的使用,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巧妙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曾有一期节目揭露执法办案人员在办案中徇私枉法,当记者采访当事人时,当事人表面上看似镇定自若,但镜头对准他的手时,观众可以看到他的手正在颤抖,这一个细节,就真实地反映出当事人试图隐藏什么又不可言说的内心世界。这一个画面的精准捕捉是任何文字都不能替代的,使观众直截了当地明白画面所表达的内涵。电视新闻音画结合,更能突出细节,可以更加生动、深刻地体现事件的实质,揭示事件意义,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2.现场感与参与性

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就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现场感。曾有学者直言“现场意识是制作电视新闻的关键要素”。而且,科技的进步保证了电视新闻的参与性。这些对于电视媒介而言也是重要的特点与优势。随着民众新闻素养的提升,新闻的制作不仅局限于专业的新闻记者,还出现了许多新媒体记者。这一趋势进一步增强了电视新闻还原事实真相的能力,也提高了民众对于电视新闻制作的参与度。

电视新闻体现现场意识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第一,记者要到达现场;第二,拍出的新闻要有代表性。随着现场报道和直播技术的发展,现场直播是现在的电视新闻报道十分重要的播出模式,具备现场感和参与性也成为今天电视新闻所追求的目标。

3.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势头,网络新闻随之出现,使得新闻信息的数量大大增加,呈现出海量的新闻信息。2016年,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 truth)评选为年度词,用以描述“雄辩胜于事实,立场决定是非,情感主导选择”的时代景观,社交媒体中虚假新闻泛滥、主流媒体公信力丧失是“后真相”在媒介领域的主要体现。新媒体已不仅是我们日常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每个个体都是信息发布站,有大量误导性的内容在被迅速传播,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电视新闻在新形势下正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增强公信力。

案例分析

“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

思考题

案例中运用了哪些媒介方式报道新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