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孩子主动发展的力量

培养孩子主动发展的力量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很多老师都来问我:“徐老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可以让学生既学得好,又学得快,而且那么爱学呢?能不能让我们学习一下?”可是,一个月之后,这些老师又纷纷找到我说:“徐老师,为什么这些方法在你的教学中好用,到了我们的教学中却没有这么好的效果呢?”因此,文化才是学生主动学习背后真正的力量。

培养孩子主动发展的力量

几年前,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同样一本英语教材,我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也遥遥领先。而对于同级部大多数老师来说,他们大多感觉教材内容多、难度大,一个学期学完都觉得时间很紧张。所以,很多老师都来问我:“徐老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可以让学生既学得好,又学得快,而且那么爱学呢?能不能让我们学习一下?”

我当然很乐意分享。我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创新的方法都一一告诉了老师们。可是,一个月之后,这些老师又纷纷找到我说:“徐老师,为什么这些方法在你的教学中好用,到了我们的教学中却没有这么好的效果呢?”

是啊,问题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当时,我正进行英语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而我也一直认为,我教学的成功正是得益于这些机制的创建。

可是,为什么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无不为”的机制,在别的老师那里就不好用了呢?我想,机制之外肯定还有另外一种东西在起作用。由此,我想到了制度之外的另外一种力量,那就是文化。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文化土壤,没有积极的师生关系、互帮互助的氛围、积极主动的学习场、安全感以及对孩子真正的尊重与关爱等这些充满人性意义的文化做基础,再好的方法都不会真正在学生那里发生作用。因此,文化才是学生主动学习背后真正的力量。

而教学文化的创建既不可能凭空而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点一滴在我们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一次与学生的交往中慢慢建立起来的。下面这十条是这些年来在我的英语课堂实践中慢慢建立起来,并始终坚守的东西,它们看似与英语学科教学的实际问题相去甚远,但却时时影响着我的教学选择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更是我和学生共同走向教学成功的基石。

1.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

2.给每个孩子免于难堪的安全感(以信任为基础、毫无恐惧的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的最绝佳场所)。

3.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被关注(希望得到别人关注是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如果一个孩子两三节课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他会很快失去动力)。

4.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学习和活动中来(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就连学习最优秀的孩子也会无所事事,成为麻烦的制造者)。

5.关注差异,给每个孩子制造希望和成功的机会(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经常失败的孩子,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教师应不断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成为孩子希望和成功的营销商)。(www.xing528.com)

6.耐心,耐心,再耐心(像雷夫一样,当学生问一个问题时,即使讲解500遍也不厌烦)。

7.通过过程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并在过程中建立自信(在合作中教会合作,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主,在互相帮助中学会帮助,在沟通中学会沟通)。

8.永远把激发兴趣放到首位(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技法,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是学科教学最大的失败)。

9.把习惯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人格的养成等关乎学生终生发展的东西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学科只是一个载体,无论何时,我们通过学科完成的都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

10.引领孩子走向自主,让学习和创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这十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经过这种氛围浸润的学生,会有这个课堂影响而成的本色,因为这种课堂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它会或多或少地在学生生命发展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而教学的力量也是主要通过这种环境或氛围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

也许正因如此,在我的课堂上,当我故意出错时,学生会毫不犹豫地给我指出来,因为他不会担心老师的批评,反而会受到鼓励;在我的教学管理中,学生会经常给我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金点子,因为创意被欣赏,所以孩子们能够勇敢地批判与创建;在“读写绘”英语课程创新中,学生们围绕生活话题画的英语连环画个性飞扬,因为探索被允许,想象被激发,他们自创的英语写绘课程才会如此异彩纷呈;在孩子们基于自身优势自主创建的英语社团课程中,那些动作创编社团的孩子能主动利用休息日将全册英语书的chant和歌曲编上动作,在班里带领大家演唱;英语卡通头饰社团的孩子们制作的卡通头饰,游戏社团的孩子们自创的游戏、情景剧社团的孩子们自创的情景剧都让我和全班孩子大开眼界,因为差异被尊重、优势被开发,创新被鼓励,所以孩子们的创意才会汩汩而来;在英语小组合作达标活动中,我让小组长汇报,小组长却说要把机会让给那个平时不太发言现在却勇敢举手的小组成员;当后进生进步时,孩子们会自发地响起掌声,会由衷地说“顺杰,加油啊”“琦石,我真佩服你”……这些行为的背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建立的一种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的学习文化。在这种文化中,那些主动帮助同伴的孩子会受到拥戴和尊重,那些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己的孩子会受到同伴的赞赏;而学会为别人的成功喝彩,更是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倡导的仁者之行、君子之风。

在这样的教学文化之下,教育也在此刻回到其本身:学生获得的是一个完整人的发展,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学习的机器。英语学科本身所给予学生的就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是关乎学生终身生命发展的养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创建一种怎样的文化,就意味着学生过一种怎样的学习生活。所以,课程创新也好,课堂创新也好,无论方法和操作层面如何创新,有些信念和价值都应牢不可破,那就是要守护文化、化育情感、健全人格。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我希望我的学生在我们共同创建的英语教学文化浸润下,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兴致盎然地获得英语语言知识和综合表达能力的提升,更能拥有主动、积极、阳光、向上的人格。当他走上社会后,即使是一个打工者,内心仍然有美好的愿望,仍然能在打工之余过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我想,这也正是所有学科教学所承载的终极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