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灵的教育》:感动德国的爱心传递活动

《心灵的教育》:感动德国的爱心传递活动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德比被劫钱的抢匪刺伤,住进了医院。德比的故事感动了德国,也感动了学校师生的心。“爱心传递”活动由爱亲人,扩展到爱老师、爱同学、爱众人;有的班级还组织了“爱心传递你我,惠及花草树木”的活动;学生纷纷走向社会,将爱的阳光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我在学校成立了学生志愿团,志愿团同学在服务社会的活动中,培养了强烈的志愿意识和服务热情。

《心灵的教育》:感动德国的爱心传递活动

春天,一个晴朗的日子,升旗仪式上,我为全校同学讲述了德比的故事:德比是德国的一个孩子,在修道院长大,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七岁时,当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父母,都能为父母做事时,他也想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事情。可是,父母在哪里呢?于是,德比想出了一个办法:帮助别人,然后再请求别人帮助更多的人,这样,有一天,也许自己的爱心就能传递到自己的父母那里。德比这样做了。后来他帮助了一位电视台主持人,这位主持人因心脏病突发而晕倒在河边,德比马上叫来了救护车。主持人痊愈后在电视上满含热泪讲述了德比的故事。德国也由此开始了一场爱心传递活动。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德比被劫钱的抢匪刺伤,住进了医院。一位母亲来到德比的病床前做德比的“妈妈”,德比终于见到“妈妈”了,他拉着“妈妈” 的手离开了人世。

德比的故事感动了德国,也感动了学校师生的心。在我的倡导和推动下,一场“爱心传递”活动在学校悄悄地开展起来。

母亲节到了,各班组织了以母爱为主题的主题活动,同学们以各种方式纷纷向母亲表达真挚的爱。母亲们感动了,孩子们也感动了。“爱心传递”活动由爱亲人,扩展到爱老师、爱同学、爱众人;有的班级还组织了“爱心传递你我,惠及花草树木”的活动;学生纷纷走向社会,将爱的阳光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

学校联系了一所盲校,盲校老师很欢迎,盲童孩子很希望到校外活动。没想到,部分学生不乐意:“耽误一天的学习,太不值得了。”

此时,一位文静的女生忍不住站起来说:“老师,我赞成去,因为我爸爸就是盲人。”(www.xing528.com)

原本喧哗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了,大家把目光集中到这位女生身上。“我每周放学回家都要做一件事,就是给爸爸读报,给他讲班里的事,每次他听了都非常高兴。”女生说着,忍不住哭了。

经过讨论,同学们很快统一意见:带盲童去“看”天安门。当盲童们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来到时,牵着那稚嫩的小手,学生们的责任感陡然而生。“很多孩子跟常人差不多,可惜眼睛看不见。”

“来,抓紧我的手。”平时很淘气的学生,现在都像大人似的小心呵护盲童:天气热,帮他们拿衣服;手脏了,帮他们洗净。和盲童们在一起,原本熟悉的天安门广场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学生们边走边讲解,有的干脆把盲童抱起来,让他们摸那些浮雕。在盲童快乐的笑声中,学生们也感受着心灵的震撼。秦同学带了一个有自闭症的盲童。“我上前去领他,他惊恐地把手缩了回去。”秦当时有些尴尬。那一整天,她跟盲童说了无数句话,可他始终也不开口。秦挺灰心,但没想到,临分手时,那个孩子轻轻地扯着她的衣角,说了一声:“谢谢姐姐,姐姐再见!”“我当时别提多激动,那一刻让我明白了,爱可以融化坚冰。”秦说。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同时以更开阔的胸怀,将目光投向同一片蓝天下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在学校成立了学生志愿团,志愿团同学在服务社会的活动中,培养了强烈的志愿意识和服务热情。爱心可贵,学生志愿团是一个活跃的团体,像一条爱心链一样延伸着……

道德行为中获得珍贵的道德体验,去敬老院临终关怀医院、培智学校奉献爱心。一位同学这样回忆:“我在参与和组织志愿团的过程中,接触了许多人,有残疾人、老年人。弱势群体需要我们提供帮助,但还有一些人,是我们难以用物质上的资助来给予帮助的。比如,自闭症患儿非常可怜。我渐渐觉得,对心理帮助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而且我亲身接受的都是使优秀品质内化、使人的心理特质形成的教育。所以,在高三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毅然地选择心理学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