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次班会:感人教育成功

一次班会:感人教育成功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会上,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网上流传的视频“马加爵临刑自白书”,然后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不论这些反省是源于马加爵悲剧的恐惧感,还是道德高度的自觉感,都让我感到欣慰,班会课的预期目标基本达成。换句话来说,高一班的孩子们伤人犯罪的潜因较高!

一次班会:感人教育成功

两件事是在前后两天里出现的,我敏感地捕捉到一个信息,就是——班里同学缺乏相互之间的尊重和理解,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第一件事,是对师长的不尊重。第二件事,是对同学的不尊重。于是,我决定要好好扭一扭这股歪风。怎样扭呢?简单说教,甚至把当事人拉出来教育一番,效果都不会好。我临时决定,利用周日晚上21:15-21:50,马上开一次主题班会。

班会上,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网上流传的视频“马加爵临刑自白书”,然后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这个视频据说是伪造的,但空穴来风事出有因,总是有一些真实凭据的。视频中的马加爵,沉痛地反省,他是个优等生,智商很高,打牌总是赢,高考分数超出重点线60多分,完全可以去清华北大,但他为了给家里省钱,选择了云南大学。他是一个能吃苦忍耐有孝心的人。他深知贫困生活的不易,深深体谅母亲的不易,母亲为丢失的100元辛苦钱流泪,他不忍母亲伤心,打工挣了100元,假冒母亲丢失的钱。他忍受着同学的不公平对待,打牌好,却被误会作弊,经常遭受同学的误解、歧视、冷眼甚至语言的羞辱。长时间的不良情绪积压,一朝受到刺激,就突然爆发出来。(www.xing528.com)

同学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于班长率先发言,非常具有逻辑思辨力,把马加爵的悲剧条分缕析,分析得很透彻,主要强调他的悲剧是由嫌贫爱富的社会、冷漠无爱缺乏包容的环境以及偏激、偏执、不善自我调节的个人原因等造成的。于班长的发言很有质量,关键是一锤定音,把讨论引向主流,而不是偏激怪诞。同学们继续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渐渐地,同学们都感觉到这件事的讨论核心,讨论的焦点开始聚集到与同学相处之道上来。班会开始转为“批评大会”,比如,小王同学一贯对朱同学乱开玩笑的举止不满,他在班会上,霍地站起来,对朱同学说:“小朱,你再这样随便开我的玩笑,我就一锤打死你!”其他同学在一笑之后,陷入新的思考中。李同学站起来说,我们现在主要讨论的,不是马加爵为什么杀人,而是我们怎样不被马加爵杀掉!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同学们开始反思自己平时与同学相处的言行举止,于是,班会又转为“自我批评大会”。比如,小王同学突然又发表了新的惊人之语,“安哥,对不起!我以后再不开你的玩笑了”。冯同学也一脸惭愧地站起来说“安哥,对不起,你以后不洗澡,我也不会对同学说啦!”又有几个同学站起来,当众反省自身的言行,包括对新闻简报的反省。这些反省,没有来自老师的强迫或者暗示,都是自动自觉的,完全发自内心的。不论这些反省是源于马加爵悲剧的恐惧感,还是道德高度的自觉感,都让我感到欣慰,班会课的预期目标基本达成。我还顺便多敲了敲警钟,指出马加爵是高智商犯罪,主要是情商偏低。根据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的分析,马加爵的知识文化体系缺了人文层面的修养,缺乏对生命的感知和尊重。这与高一(7)班的孩子们很相像!换句话来说,高一(7)班的孩子们伤人犯罪的潜因较高!希望同学们多读书,多思考,增加人文修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