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客观性:真理的唯一基础|哲学与中国古代社会论辑

客观性:真理的唯一基础|哲学与中国古代社会论辑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的这个定义,主要也是揭示真理的客观基础。唯一正确的道路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才能达到对世界的真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还告诉我们,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

客观性:真理的唯一基础|哲学与中国古代社会论辑

真理的问题,是一个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1]这就是说,在真理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客观世界是我们的认识对象,是一切知识和思想的唯一来源,有了客观世界的种种事物,才有我们认识的具体内容。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只有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它,才能使我们的主观符合于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使我们达到对事物具有真理性的认识。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真理的基础就是它的客观性列宁关于“现象、现实的一切方面的总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真理就是由此构成”(《哲学笔记》)的教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的这个定义,主要也是揭示真理的客观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精辟地指出:“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2]

可是,唯心主义不承认我们的知识和思想来自客观世界。在他们看来,意识是第一性的,外部世界是从意识派生出来的,是第二性的。他们否定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也就必然否定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为思想意识是主观自生的,是每个人从娘胎里生下来就具有的。他们所谓的真理,不过是某种主观的、先验的东西,根本否定有客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真理论,认为这是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错误理论。列宁说:“从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这一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3]就是说,如果我们循着唯心主义真理论的道路走去,除了混乱和谬误以外,是什么科学真理也达不到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才能达到对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是最彻底而又科学的真理论。它认为客观世界的规律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比如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这个规律,并不因宗教势力迫害哥白尼等人就会改变,反之要太阳围绕地球旋转这是任何人也办不到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也并不因为一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疯狂屠杀,就会改变它的发展方向。这种例证无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领域,都是举不胜举的。斯大林在论述人们“征服”自然力量的时候说得好:人们不能够“消灭”科学规律或制定科学规律。但是,“人们能够发现规律,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学会熟练地运用它们,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4]这也就是说,革命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中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他们遵循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论的道路,去认识客观规律,运用客观规律的结果。

真理是客观的。然而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而不渗透进人们主观的东西,还需要在整个认识过程中时刻注意。这是因为,规律虽然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的东西,但是,规律是要由人来认识和运用的,而人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性的,在认识客观规律时往往会受阶级的局限。拿社会规律来说,我们不能说社会规律既具有反动阶级的属性,又具有革命阶级的属性,而只能说它是客观的,没有阶级性的。但是,革命的阶级和反动的阶级认识和对待社会发展规律的态度就不同了。革命的无产阶级能够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推动历史前进,而反动的资产阶级则不承认社会发展的规律,它由于阶级的偏见也不可能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客观规律的向背,是人的阶级性的表现。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才强调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就应尽量避免附加客观规律本身所没有的主观的东西,否则,就可能造成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科学实验和历史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和认识,才是真理性的思想和认识。(www.xing528.com)

主张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同志说,照你们这样看法,客观真理同客观事物还有什么区别呢?客观真理岂不等同于客观事物了吗?我们说,事实并不是这样。区别明显地存在着,区别的实质在于是不是承认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告诉我们,客观世界可以离开我们的认识而独立存在,我们的认识却不能离开客观世界而凭空产生;反之,我们的认识倒是从客观世界派生出来的。在这里,不仅有客观世界是第一性的,而思想、认识是第二性的主从的区别,而且还存在着反映和被反映的区别。被反映者是客观实在的物质世界,反映者不过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即人的大脑的机能或属性,通过这种机能或属性,客观世界可以反映于主观。真理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真理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它是人们的一种认识和意识。因此,我们不能把客观真理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如果我们把客观真理和客观事物等同起来,不仅混淆了真理性的认识对于客观现实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而且会使我们用主观代替客观,把思想当做存在,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还告诉我们,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随着实践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由浅向深发展的,这就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否则就谈不上真理性的认识。列宁曾经说过:“如果有客观真理,那末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这……就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5]这就是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自满,都要在探寻客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