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曲园哲学精神的当代思考:《哲学与中国古代社会论集》

胡曲园哲学精神的当代思考:《哲学与中国古代社会论集》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曲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奠基人。1927年,李大钊被杀害后,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勇敢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因而他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但首先是一位革命者,正是为国为民的抱负,使他在坚持真理面前无比坚强。胡曲园也是一位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的学者。1940年,胡曲园主编《哲学杂志》,撰写《论建立民族哲学的问题》等文章。

胡曲园哲学精神的当代思考:《哲学与中国古代社会论集》

胡曲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奠基人。早在中学时期就参加过五四运动。1924年,他考上北京大学德国文学系,然而在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先进思想影响下,尤其在听了李大钊讲授的唯物史观课程和研读了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后,为探求真理,他把兴趣转向了哲学专业。1927年,李大钊被杀害后,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勇敢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他曾经因参加北京地下党组织的暴动而流亡日本,也曾因策划组织北京“五一”游行而被捕入狱。因而他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但首先是一位革命者,正是为国为民的抱负,使他在坚持真理面前无比坚强。

胡曲园也是一位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的学者。早在1932年,受李达的委托,他就和爱人陈珪如一起翻译出版了苏联列昂诺夫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和《世界经济地理教程》。1935年,他和陈珪如都是中共地下党哲学研究小组成员,和艾思奇、胡绳一起研讨马列,完成对《大众哲学》各章节出版前的修改。1937年担任上海法政学院等高校教授,主讲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哲学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逻辑学等课程,发表《抗战中的文化运动》《哲学讲话》《新启策运动》等多篇文章。1940年,胡曲园主编《哲学杂志》,撰写《论建立民族哲学的问题》等文章。1946年起一直担任复旦大学教授,在《周报》《知识生活》《中国建设》等刊物上,发表了《道思想自由之路》《今后的文化任务》《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中国革命思想的传统特征》《孙中山的行知学说》等激扬时代的论文。由于历史的原因,胡曲园发表的大部分论文都已散失,今天选编的只是胡曲园于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部分论文,但仅凭这些论文也足以领略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问题上的渊博、深邃、胆略和浩气,正如胡曲园先生在《自序》中所说:“它是我的心声。”(www.xing528.com)

收入本论文集的共有25篇论文,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