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技巧:认知型和开放型结束、引导学生激发兴趣

教学技巧:认知型和开放型结束、引导学生激发兴趣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中,结束的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认知型(封闭型)结束和开放型结束。教师在结束时则应当引导学生利用结构图,从概念本身的含义加以分析,韧皮部和树皮有关,因而在外侧,木质部与支撑、运输水分有关,在茎的内部,从而将两者区分开来。如在“花的结构”结束时,请学生画一朵结构完整的花,并标注结构名称。这样承上启下的结束,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技巧:认知型和开放型结束、引导学生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结束的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认知型(封闭型)结束和开放型(拓展延伸型)结束。

(一)认知型结束

认知型结束又称为封闭型结束。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重点、难点上去。这种方法虽是对问题或课程的归纳总结,对结论和要点不仅要明确和强调,而且也应该是有趣的,尽可能引出新的问题,把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中去。例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的优秀教师李梦兰同志,在“果实的结构和种类”一节课的结束时说:“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过了……现在,拿出你们准备的各种果实,对照课本内容与挂图,划分一下你拿的果实分别属于哪一类。”这样,通过活动和讨论,不仅学生情趣盎然地复习课上所学的知识,而且把这些知识与实际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达到巩固、应用知识的目的。

1.总结归纳

就是用总结性的语言把一节课、一章书的内容在最后进行归纳。这个工作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完成。在“种子的成分”一节中,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请学生自己总结通过实验证明了种子中有哪些成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全体同学形成正确的认识: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无机物主要有水和无机盐。

当然采用图表(表格式、提纲式等)来归纳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主动地归纳所学知识,是对其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讲完“其他植物”一章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列表对比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境、结构特征、生殖特点等。

2.区别对比

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将教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区分和对比,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在“茎的结构”中,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是韧皮部木质部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教师在结束时则应当引导学生利用结构图,从概念本身的含义加以分析,韧皮部和树皮有关,因而在外侧,木质部与支撑、运输水分有关,在茎的内部,从而将两者区分开来。又如,“神经系统的结构”一节,新名词相当多,学生又不熟悉,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应结合挂图和定义指导学生区分“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神经节”、“神经系统”等术语,避免学生因混淆了这些名词概念而造成理解困难。也可采取列表等形式对已学过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辨事物的本质特征、区别及联系。如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化学酸、碱、盐的比较,物理压力压强的比较等。

3.竞赛活动

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或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在结束时可以用稍长一点的时间进行有关内容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竞赛的形式应有趣、多样,规则简单易行,能促使多数人参与。如果准备时间比较长的话,可以让学生出题,在小组或班级之间相互提问、回答。例如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可以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每小组有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和互问题等,为分数最高、参与面广的小组成员加分,以此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巩固环境保护知识。

4.实践应用

实践应用可以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形式,也可以用实践操作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如在两栖纲教学结束时,提问:“青蛙的哪些结构使它能捕捉到活昆虫?”在以生物的形态为重点的教学中,可以运用教学时未展示的模型、挂图、标本等教学媒体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在理科教学中,最多的实践活动是进行实验,以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知识。例如,学习动物的血液循环,讲毛细血管的壁很薄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管腔很小只能使单个的红细胞通过。是否如此,就可让学生通过观察金鱼尾鳍的实验来证明。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巩固知识,而且能引起学习的兴趣,课后能够回味所学内容。

5.绘简图或模式图(www.xing528.com)

生物体的结构,地理学的区域、地形是生物和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一节课结束之时,可通过画图让学生想象、回忆所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利用图形来提高理解记忆能力,而且是利用学生的空间智能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应在指导学生注意绘图原则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生物完整的结构的认识以及各个地理区域的位置和比例关系上,获得美的感受。如在“花的结构”结束时,请学生画一朵结构完整的花,并标注结构名称。有时不妨让几个同掌同时在黑板上画,然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来评分。

(二)开放型结束

在一个与生活现象、其他学科或后续课程联系比较密切的教学内容完成以后,结束时不只限于对教学内容要点的复习巩固,而是要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伸延,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1.悬念存疑

教学中上下章节之间的联系有时候是非常紧密的,在前一部分完成时可以把下一部分内容的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示出来,然后告诉大家“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也可以顺着本节课的总结提出几个问题让同学思考。这样承上启下的结束,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叶的结构”的结束语:“现在我们知道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它和植物的生活是有密切关系的。植物生长为什么需要光呢?我们还知道叶脉里具有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还有筛管运输有机物。水分和无机盐是根吸收上来的,那么有机物从哪儿来的呢?有机物、叶绿体、光等等,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后面要学习的光合作用,下一节课我们再来解答这些问题。如果你有兴趣,看看有关光合作用的科普读物,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研究。”

2.故事遗趣

在学科的发展史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平时注意收集整理,在结束教学时讲给学生听,不失为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保持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故事最好是由班上的同学自己准备,让学生自己来讲,促使他们课后多读科普书籍,拓宽其知识面。

例如在结束“动物的行为”学习时,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后讲:“除以上我们所学内容外,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我在看《狂野周末》时看到这样一些情节。在狮群中,一只老公狮被一只年轻的公狮打败,年轻公狮做了这个狮群的首领。你们知道它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杀死狮群中所有的小狮子,以便促使母狮尽快发情交配,统治整个狮群,繁衍自己后代。可就在这个狮群中,有一只母狮刚刚生了两只小狮子,这只母狮本能地反应将两只小狮藏进一个山洞里……”这样的故事能引起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进一步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关于作者的故事很多,对学生进行简要介绍,会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兴趣,课外有意识地读这个作者的著作。在外语教学中,有许多关于单词的故事,如外国人在中国买笔的故事,中国人在外国买治咳嗽药的故事等,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对一些单词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3.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将教学内容向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延伸,艺使学生了解学习的价值,引发学习的间接兴趣。有的学生树立终生发展志向往往是从了解这些问题开始的。

例如北京七中的孙红老师在讲“叶序”以后,出示了盆栽的天竺葵,稍衡斜着花盆对学生说:“你们可以看到,天竺葵相邻两节的叶片总是互不遮盖的在植物界中,无论叶在茎上着生的次序属于互生、对生还是轮生都是这样,这叫叶镶嵌。这种排列方式使植物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接着她又说:“研究植物的纠构和功能是非常有趣的,模仿生物来设计新型建筑物,在今天应用得很广泛。例如,数学家研究了车前草的叶,发现它的叶子是按照对数螺旋线有规律的排列每片叶子的夹角是137°30′28″。这样的排列,每片叶子都有机会得到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对数螺旋线是建筑上采光面积最大的排列方程。根据车前草谚节日光辐射的原理,有人设计了几十层的大厦,使每个房间都能得到温暖、明媚的阳光。”

结束的方法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归纳总结、引申拓宽与后续课承上启下外,柿据具体内容还有许多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要求来决定。在设计一堂课时就要考虑怎样来结束一个课题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一堂课的教学才有了清楚的目标和方向。假如教师自己不知道一节课的要点是什么,怎样归纳到一起或最后把学生引导到什么方向,那么,又怎能把课教好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