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师资团队创新解析

地方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师资团队创新解析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产学研网络异质性与工程教育团队创新绩效的研究,在延续“结构—行为—绩效”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中观组织与宏观网络结构间的跨层分析范式。实证结果显示,产学研网络异质性与工程教育团队创新绩效间存在倒U关系。与产学研网络异质性对工程教育团队创新绩效的复杂影响不同,教师能力的影响则显得更加直观也更符合传统理念对个人价值创造与集体效力间关系的理解。

地方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师资团队创新解析

首先,产学研网络异质性与工程教育团队创新绩效的研究,在延续“结构—行为—绩效”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中观组织与宏观网络结构间的跨层分析范式。研究结论对二者间非线性关系的刻画能够更为真实地还原“过犹不及”的价值观。实证结果显示,产学研网络异质性与工程教育团队创新绩效间存在倒U关系。在网络创建初期,随着网络异质性的提升,工程教育团队能够通过积极参与网络建设,构建强关系为主的合作模式,并在知识创造和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团队创造力。而且,随着网络资源池存量的提升,这种循环共进模式会随着网络异质性的提升而加速。然而,随着网络异质性的继续提升,多元化且不断增加的网络成员反而成为网络的一种“负担”,这种结构的质变提升了网络成员间关系建立与维系的成本,特别是为了获取更多隐性资源而建立的网络强关系需要投入更多经济社会资源。而资源禀赋缺陷正是以工程教育团队为代表的新兴学术组织的最大短板,无论在经济资源还是社会资源方面的压力都会随着网络异质性的提升而加强,进而抑制创新团队在科研以及团队建设方向的投入。因此,我们可以将这种既受益于网络异质性发展又受制于网络异质性过度的处境解释为网络结构与网络成员行为的适配性问题,换言之,只有当网络异质性处于合理范围内的提升才有助于网络成员创新的发展。与产学研网络异质性对工程教育团队创新绩效的复杂影响不同,教师能力的影响则显得更加直观也更符合传统理念对个人价值创造与集体效力间关系的理解。不可否认,教师作为工程教育团队的基本单元,其能力的提升是团队能力的基础。因此,通过教学、技术、实践、沟通能力的不断提升融合,兼具传统“教书育人”作用和现代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新时期教师不仅能够创造知识,更能够在更为开放的网络化互动过程中以联合创造的方式加速知识的市场应用速率,而这也从根本上为教师能力的市场化提供了平台。

其次,产学研网络异质性对教师能力具有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教师在参与网络化互动与合作创新的过程中既为网络异质性多带来资源红利,同样也会在网络结构出现异变的过程中受到波及。换言之,随着网络异质性的提升,网络资源在不断丰富与合作关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整合多元化的创新知识,并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内化于自身创造力的提升,而且随着网络互动的增多,合作经验的不断积累能够加速以教师为代表的微观主体的网络价值化效率。然而,随着网络异质性的进一步提升,结构性的质变同样给“势单力孤”的微观个体们带来巨大冲击,从信息的烦冗到人际关系的复杂维系都会对教师的精力和有限资源禀赋带来巨大冲击,而教师也在疲于应付的状态中经受着更大的考验,因为即使这种压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教师乃至整个团队也不可能轻易脱离网络。因此,网络异质性对教师及其自身能力的提升会起到先扬后抑的作用。(www.xing528.com)

最后,与工程教育团队创新绩效的前置作用相同,产学研网络异质性对教师能力同样具有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这种实证结果的巧合需要我们再次回溯产学研网络的本质。网络既是资源池的载体,同样也是网络成员活动的场域。教师作为教学与科研的微观主体,同样能够依托其所在团队参与网络创新互动,也能够通过逐渐积累的网络私人关系助推自身素质,而这一变化最大的外部受益者无疑是团队,随着网络资源在微观个体层面的沉淀与价值内化,教师所依托的工程教育团队所形成的强关系“小圈子”能够进一步整合教师所承载的网络资源,这种现实中的逻辑关系同样得到中介作用的理论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