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许家山村的传统谜语,揭示丰富多样的连缀表现手法

宁波许家山村的传统谜语,揭示丰富多样的连缀表现手法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口头和文字游戏。民间谜语主要运用民歌形式,或两三句通俗的文字作谜面,从事物的形体、性能、动作、出处等方面将其特征形象化,谜底大都为一些常见事物。许家山村流传的谜语,有以下几种表现手法。连缀法民间谜语中表现多种事物的手法就叫连缀法。这类谜语有两个特点:一、谜底往往是四种相关或类似的事物连在一起。

宁波许家山村的传统谜语,揭示丰富多样的连缀表现手法

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口头和文字游戏。民间谜语主要运用民歌形式,或两三句通俗的文字作谜面,从事物的形体、性能、动作、出处等方面将其特征形象化,谜底大都为一些常见事物。许家山村流传的谜语,有以下几种表现手法。

形象法 运用准确的形容来表现事物的特征。如谜面“头戴两棵珊瑚树,身穿一领梅花衣。移动一双金莲步,跑上山去快如飞”,谜底是鹿。又如谜面“远望像红日上山,走近来鸟屙刮岩。边头是边毛细细,当中央磨砖做地”,谜底是癞头。

比喻法 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准确的比喻来表现事物的特征。如谜面“早上东方开朵花,花儿下午挂西家。花开灿灿人做事,花儿落时人归家”,谜底是太阳。又如谜面“四角方方缘县堂,同胞手足各父母。亲生儿子不同姓,百万家产一时光”,谜底是做戏。

指事法 运用准确生动的描绘来指出事物的特征。如谜面“看看看不出,摸摸摸得出。恐怕摸不出,寸寸眼泪出”,谜底是脉搏。又如谜面“小年青青到老黄,万般敲打结成双。送君千里终须别,把我尸体抛路旁”,谜底是草鞋。

拟人法 将事物比作人,加以人格化的想象以描绘事物的特征。如谜面“竹家娘子生得娇,廿岁后生捻我腰。先脱裤,便出毛,做起事来烂糟糟”,谜底是毛笔。又如谜面“阿奴好似君家妾,君又不与奴同歇。急怒之时上床来,兴尽又与奴分别”,谜底是尿壶。再如谜面“身体生来瘦又长,衣衫五彩黑心肠。虽然嘴尖会说话,越说越矮没用场”,谜底是铅笔。

启示法 在谜面上就谜底从形态、性质、动作等方面做出暗示,引导人们思考猜测。如谜面“头戴红毡帽,身穿白布袄。走路摇呀摇,讲起话来咣咣叫”,谜底是鹅。又如谜面“像糖味不甜,像盐味不咸。放到田间去,禾苗笑开颜”,谜底是化肥尿素。(www.xing528.com)

诡词法 故意将谜面写成矛盾的、不可捉摸的或不可能的事情,使人产生迷惑。如谜面“高山斫竹平地截,为你要吃做起来。做做起来吃不来,要吃将它摘下来”,谜底是牛笼嘴。又如谜面“为你才打我,为我才打你,打得我血出,打得你死去”,谜底是蚊子。

念意法 在谜面上将谜底在形象、性质上作念意,引人思考猜测。如谜面“生在青山叶儿蓬,死在湖中水染红。人家请客先请我,我又不在酒席中”,谜底是茶。又如谜面“轻如鹅毛显未轻,玉皇大帝派我走东京。山园田地都走遍,五湖四海一场空”,谜底是雪。

用典法 把民族传说的典故和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化为谜面,用以暗示谜底。如谜面“头戴白帽赵子龙,身穿红袍是关公。前面就是乌正德,后面就是徐茂公”,谜底是柱子(原房屋为木结构,“树”“徐”谐音)。又如谜面“伍子胥把关,四叶子造反,小康王逃出,皇太子落下箩山”,谜底是扇谷风车。

连缀法 民间谜语中表现多种事物的手法就叫连缀法。如谜面“绿成双,打红桩,生疙瘩,戴铁帽”,谜底分别是带豆、胡萝卜玉米、茄子。又如谜面“老大说话先脱帽,老二说话先挨刀,老三说话先喝水,老四说话雪花飘”,谜底分别是毛笔、铅笔、钢笔、粉笔。又如谜面“上圆下四方,下圆上四方,里圆外四方,外圆里四方”,谜底分别是箩筐、筷子、火盆、铜钱。这类谜语有两个特点:一、谜底往往是四种相关或类似的事物连在一起。二、由于句数的限制,不能做多方面的描述,往往对一个事物只写一点特征。

民间谜语作为一朵文学之花,它深深扎根在人们劳动和生活的沃土之中。大量的民间谜语隐喻确切,构思灵巧,语言生动,有的还闪耀着思想的火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