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文化遗产与旅游目的地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文化遗产与旅游目的地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目的地为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主要的现实空间,而文化遗产则构成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众多的旅游目标市场中,文化旅游处于领先地位,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文化旅游的核心构成便是文化遗产。无论哪种情况,遗产在世界上大部分目的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锦溪成为“博物馆古镇”代名词,文化遗产往往成为地方形象的载体和品牌文化旅游产品。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文化遗产与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为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主要的现实空间,而文化遗产则构成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众多的旅游目标市场中,文化旅游处于领先地位,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文化旅游的核心构成便是文化遗产。Dallen J.Timothy在《文化遗产与旅游》一书中写道:

遗产旅游在目的地营销、历史场所和博物馆产品组合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目的地几乎完全依靠其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环境来发展旅游经济,而另一些地区则将遗产排在自然、沙滩及度假村、赌博或者运动旅游之后。无论哪种情况,遗产在世界上大部分目的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

在目的地的营销中,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遗产已经成为相应目的地的代名词。诸如秘鲁的旅游是指马丘比丘(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埃及是金字塔和古埃及帝王谷,而柬埔寨的象征则是吴哥窟。这些重要的大型遗址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观赏性,并从根本上奠定了旅游的基础。[2]在我国江南古镇,同里因为退思园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而蜚声国内外,周庄成为“第一水乡”的代名词。锦溪成为“博物馆古镇”代名词,文化遗产往往成为地方形象的载体和品牌文化旅游产品。现代旅游的发展已经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旅游目的地多依附于一定的市镇,成为吸引物与城市功能的交互形象集合。这样的城市具有旅游功能和城市传统功能双重身份。较大的旅游地(或景点、景区)与其生活服务依托区如城镇也可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目的地。[3]

周庄的成名与周庄的遗产旅游吸引物之一——桥有重要的关联。周庄的桥因为一幅油画上了联合国邮局发行的首日封而一举成名,周庄也因此名噪一时。联合国每年会从各国优秀画家中遴选六人,请他们自行设计并绘制精美的图案,作为联合国邮局每年发行的六组邮票的首日封。1985年,陈逸飞获得了这项殊荣,他选择的是以水乡古镇周庄为题材的作品。这枚首日封,1985年5月10日起在联合国总部及日内瓦和维也纳的联合国机构发售,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从此,陈逸飞与油画《故乡的回忆》名声大噪,经新闻媒体宣传后,周庄古镇几乎一夜成名。

从1985年年初到现在,二十几年中只有极少数人见到过这枚首日封,媒体也不再予以关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日封上画的实际上是古镇锦溪的一座拱桥,并非周庄的桥。陈益披露:

1983年春,自费留美的陈逸飞回到上海,通过上海美术学校(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孟光先生与昆山文化界朋友联系,去水乡古镇写生,每次都是程振旅陪同。当时昆山至锦溪、周庄的公路尚未筑通,只能走漫长的水路。程振旅向昆山航道管理站商借了一条小轮船,在六七天时间里,陪着陈逸飞一路经甪直、锦溪(当时称陈墓),到达周庄。陈逸飞没有采用画家们常用的在画板上写生的办法,而是把感兴趣的景物拍摄下来,带回画室,再进行创作。他带了满满一挎包柯达胶卷,不停地揿着快门。锦溪和周庄都是南宋时期兴盛起来的水乡古镇,保存着众多的明清建筑,远离都市喧嚣的旖旎风情令人着迷。陈逸飞久久盘桓,拍光了胶卷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故乡的回忆》就是这次水乡之行的收获。他同时还画了好多水乡题材的油画,都是写实的,没有艺术变形。

1984年冬天,陈逸飞又从美国飞回上海,程振旅先生再次陪他去水乡古镇写生。在这之前,1984年10月29日晚上,在灯火辉煌的纽约哈默画廊,五百多位来宾欢聚一堂,祝贺38岁的青年画家第二次在哈默画廊举办画展,大家对陈逸飞作品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哈默画廊在美国很有影响,收藏和展出世界各国著名画家的作品。该画廊与陈逸飞签订合同,从1983年到1985年的三年内,在每年的“黄金十月”为他举办画展,体现了对陈逸飞作品的推崇。(www.xing528.com)

我在1985年元旦听了程振旅先生提供的情况后,第二天就向省市新闻单位发了消息,《新华日报》没几天就见报了。不久,陈逸飞又从美国寄来了一张16寸的彩色照片,那是由一位美国记者拍摄的,角度选择得很好,邓小平和哈默面对面交谈,装在油画框里的《故乡的回忆》就在他们身旁,几乎占了照片的三分之一。谁看见了都会说,这画的就是周庄双桥。[4]

作者后来偶尔发现,陈逸飞画的并非周庄双桥。这个事件是这样发生的:

1990年11月,陈逸飞回到上海,参加其大型画册的首发式。16日,他又一次去往周庄。同行的有旅美画家王英浩,作家陈丹燕、张锡昌和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等。我刚刚调到昆山市文化局工作,也参与了接待。为了报答周庄的盛情,陈逸飞特意带来了一枚首日封,在沈厅赠送给周庄镇镇长庄春地,还挥笔题词“我爱周庄”。

这时候,我和庄春地才见到了这枚知名度很高的首日封。我惊异地发现,画面上并非双桥,竟是另一座桥——古镇锦溪的南塘桥!也就是说,五年前我写的新闻稿,其中有一个关键内容与事实不符。

陈益敢于在媒体上坦承新闻报道的失误难能可贵,但这个事件对于周庄与锦溪的影响实在巨大,而且已经无可挽回。陈逸飞画的锦溪古镇的南塘桥,始建于南宋,明清时期做过维修,武康岩和青石的构件至今仍保存完整。画中蓝天、绿树、石桥和临水民居相互映衬,自然和谐。水上的拱桥与水中的倒影连接起来,恰好成了一轮满月。如果当初的报道没有发生错位,那么是否锦溪的名气就远远超过周庄?文化遗产在建立旅游目的地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