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磁性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根基

磁性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根基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的“根基”在学生的头脑中, 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资源中。学生已具有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有关知识和性格特点等,都是学习新知识的资源,即可在这里找到教学的“根基”。开发和利用学生已具有学习资源,便可使教学在这里扎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学的“根基”。由此可知,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内在需要。

磁性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根基

万事万物皆有“根基”,否则难以存在或发展。 教学若没有根基,则将悬在空中,无依无靠,飘浮不定,或者说学生学得的知识易忘,学得越多,负担也会越重;有了根基,则学得快,记得牢,越学越想学。教学的“根基”在学生的头脑中, 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资源中。学生已具有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有关知识和性格特点等,都是学习新知识的资源,即可在这里找到教学的“根基”。

当今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不是一无所有。首先,他们有与生俱来的潜能,且随着社会人类的发展,这种潜能将越来越大;此外,一来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上,耳濡目染,还自主获取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样两方面结合便在大脑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资源;又由于不同的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就会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所以一个班级的学生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资源宝库。开发和利用学生已具有学习资源,便可使教学在这里扎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学的“根基”。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理应引起极高度的重视,而实际上往往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这是因为它具有双重性。

学习资源的潜隐性——看不见,摸不着,容易忽略;这也不是因为它微乎其微,恰恰相反,学生的学习资源却是相当丰厚,甚至在某些方面不亚于他们的任课老师。这是很容易做出实验的,如师生同看一部新动画片,过后看谁最能较完整的说出有关情节就清楚了。

一个五岁小朋友问:“我刚才在游戏机上玩游戏,先过了第一关,现在过第二关,能不能说过的第一关是上一关?”妈妈回答:“能”。小朋友“嘻!”笑了。又问:“我昨天摔了一跤,今天又摔了一跤,能不能说昨天摔的一跤是上一次”?妈妈回答:“也能。”小朋友“嘻!”又笑了。又问:“我先从一楼上到二楼,现在又上到三楼,能不能说先上的一层是上一层?”妈妈无言对答,小朋友“哇!”的一声,哭了!

从以上情节证实了学习资源的扩展性:当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学生就会表现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当资源被忽略或压制,学生就会表现得心烦不振、消极对抗。学生学习资源的扩展,其表现就是迫切需要“自主学习”。由此可知,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内在需要。在某种情境下,学生是能够自己提出问题的,而且能由浅入深的提出系列问题,并能达到一定的“高难度”,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也是磁性课堂最好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又能尽快转化成新的学习资源。上面问题简捷而有效的对答是:“可以说是‘刚才上的一层’,上一层楼在上面”。

在教学领域内,学生最难以忍受的是无视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资源,是说他们什么也不懂(特别是对待”差生”)。最高兴最兴奋的则是承认和尊重学生存在的价值,是使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是满足他们“内在”的各种需求(最大的内在需求是“自主学习”)。从而使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使学校成为他们的乐园。由于学生的学习资源存在着扩展性,其表现形式是学生迫切需要“自主学习”,或者说“自主学习”也是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然而这些当前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更没有考虑如何满足这一需求。而相反认为教学完全是从外界向学生注入学习任务,相应的也必须从外界向学生施加压力,从而进入教学的误区。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沉重的,而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更普遍更沉重,已经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为此可以说当前负担最重的不是工人,不是农民,也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急需解救的也是学生。

当前学生承受着课业和心理两方面的负担。这是因为无视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资源,认为他们什么也不懂,认为教学就是从外界向学生注入任务,就是从外界向学生施加压力,先要学生“认真听讲”,后要学生“反复练习”,这就是教学的误区。如果不走出这一教学误区,虽口头上说“减负”,而施加给学生的压力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压力会更大,更隐蔽。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价值,承认学生的内在需求;同时,要找到最能适合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或者说急学生之所急的教学方式,将“负担”还原成“需要”,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和成长。从根本上讲,是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资源,要将教学的立足点完全移到学生方面来。

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资源?教学任何知识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并促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达到课标要求)。首先则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并引出“知识结构”,提出系列问题;随后便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各种问题,众而将教学的立足点完全移到学生方面来。

有什么样的情境,学生就会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心情,有什么样的注意力。在春天里,会欢乐无比,到大海边,心情会自然开朗…… 我们无法常让学生在春天里,也无法常带学生去大海边。但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出各种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找到有关知识的生长点,唤起某种内在需求,集中某方面注意力,使学生自觉的投身于某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之中。

同样,只要知识是人类创造、发现或总结的,只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则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从自己已具有的学习资源中找到知识的生长点的,也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萌芽和成长的。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资源,首先是“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入”

小学语文:“蛇与庄稼”引入: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蛇是一种动物, 庄稼是一种植物(分别板书“蛇”和“庄稼”),“蛇”与“庄稼”能联系在一起吗?又怎样联系在一起呢?今天我们学习了“蛇与庄稼”就明白了。

小学数学:我校买白粉笔70盒,买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45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可引导学生先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5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后让学生抢答:第二条线段长多少?两条线段共长多少?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 可结合当前环保要求、低碳排放等(www.xing528.com)

初中历史:“美国的诞生”引入: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交往意义重大, 我们将来很可能担负祖国的重任,与美国打交道,所以很有必要学一点美国的历史。

初中英语:“needs and asking directions”(询问方向)引入:可首先向学生提出:如果你在国外要到某地,又不知道如何走时,或外国友人在中国向你问路时,那么你将如何用英语询问方向或指点方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类英语句型。这就是由“需我学”诱导学生“我需学”,就把英语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

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守恒” 引入:在各种体运会上,大家是否知道举重拳击、摔跤等项目除分男女性别外,还必须分什么(学生抢着回答:还需分重量级别)——这说明运动效果除与物体运动速度v有关外,还与物体自身质量m有关,则动量 P=mv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引入:同学们,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有关“秋”的诗词。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大多与“愁”相联。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看主席笔下的“秋”又是怎样一番景色?

高中解析几何:《双曲线》。按常规是先教学双曲线的定义、方程、性质等,学生只会感到这是为了数学而数学,枯燥无味。其实开始我们可从提出如下问题引入:F1、F2两地相距1400米,听到炮弹爆炸声时差是3秒(声速340米/秒),炮弹爆炸点M可能在什么位置上?此题原来是本章节新课完成后的一道练习题,提前到这里来不仅为了体现数学知识是从实际出发,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据此问题便可画出草图,此草图中炮弹爆炸点M的轨迹便是双曲线, F1、F2便是焦点,1400米便是焦距,涉及到了全章大部分内容,对教学非常有利。这可能需要约20分钟的时间,但与全章教学时间(约20个课时)相比,这20分钟也不是很长的,也似乎有“磨刀不误砍柴功”之必要。

有时也可采取参观、访问、演示、实验或听看影视资料等多种形式,如初中物理:“浮力”可分别用弹簧秤称出不浸入水中和浸入水中的石块,并提出看读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等。

“引入”注意事项:“引入”要注意“上挂下联”:即上挂书本知识,下联学生活实际(开发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思维时先“上挂”后“下联”,上课实施时先“下联”后“上挂”。即“下联D上挂”。

具体说来注意三点:

从需要出发:用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即“需我学”,启发激励学生“我需学”。

从低点起步:即从全班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起步。起点低才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

从整体入手:即学生开始就应该站在整体知识的高度,胸怀全局,接着引出整体知识结构。

有些知识的确在学生头脑中找不到生长点,应该补充有关信息,形成有关知识的生长点,如以上所谈“浮力”的引入;还要找相关联的内容,如用汉语拼音引导学生学英语单词等。总之,当前教学的误区是认为教学就是从外界向学生注入任务,也必须从外界向学生施加压力。教学的根基是开发、利用和扩展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