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重新定义产业互连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重新定义产业互连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试点持续增加,几乎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可是,随着我国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信息系统类型、功能和数据采集设备呈多样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也遭遇了诸多痛点。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涉及大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工作。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重新定义产业互连

智慧城市的概念涵盖硬件、软件、管理、计算、数据分析等业务在城市领域中的集成服务,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感知、整合、存储、处理、分析、预测和响应城市运作各个环节中的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提供智能化响应和辅助决策,为城市居民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智慧城市的发展建立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感知终端等关键技术,打造智能化的城市操作系统。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试点持续增加,几乎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12年住建部开始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超过600个,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带、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其中,广东、山东、上海等地走在前列。

(2)进入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精细化建设阶段。在政府、开发商、集成商、服务运营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形成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生态,治理模式更加高效、精细和智能。

(3)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和智慧社区的出现。依托政策支持、成熟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和智慧社区逐渐成为落地较快、产业链较为完善的核心应用场景。(www.xing528.com)

可是,随着我国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信息系统类型、功能和数据采集设备呈多样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也遭遇了诸多痛点。

(1)信息孤岛问题。当今的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缺少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单个项目的建设带有盲目性,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在通信方面,存在数据结构与流通接口不统一、标准化程度不高、互联互通程度严重不足等问题,提高了运维的成本,费时费力。使用单一维度的数据分析,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分析与预判;数据孤岛现象,会直接引发各系统之间的应急联动,失去原本应有的预警和防范的作用。

(2)流程复杂,效率低。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体系中,数据的流通方向是自下而上沿金字塔形系统架构进行的。感知数据需要经过多层的过滤清洗,再经中心化的决策分析模型做出响应,能大大降低系统的处理效率。尤其在智慧交通与智慧安防两大应用领域,系统只能做到数据的存储、安全与共享,还无法实时、准确、高效地对决策进行分析,无法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安全应急等问题。

(3)安全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涉及大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工作。众多铺设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暴露在公共区域,提高了网络攻击的风险,包括数据污染、恶意终端接入、DDoS网络攻击、APT攻击等问题日趋严重。联网设备越多,受网络攻击的风险就越大,就会伤害到数据和系统的保密性及完整性,企业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遭受众多的损失。

(4)用户参与不足。现阶段,智慧城市感知以视频和图像为主,受限于设备覆盖率和采集数据维度,系统功能与用户需求之间差距较大。单一系统功能建设与用户需求联系不紧密,公众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甚少,无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