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原因与预防治疗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原因与预防治疗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有以下类型:1.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者主要表现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失控。大学生网络成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网络世界能够带来高度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感,而这些在现实世界中较难获得。(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会减少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社会各界的共同理解会加快网络成瘾现象的治愈。家庭、学校是大学生摆脱网络成瘾的重要支持场所。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原因与预防治疗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依赖,也称网络成瘾综合征(简称IAD),是指个体由于反复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产生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的欲望或冲动,当减少网络行为或突然停止使用网络时,出现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症状。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有以下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者主要表现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失控。这类学生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乐趣中难以自拔,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之中,忽略现实世界。有甚者对网络游戏从精神上的依赖逐步发展为躯体上的依赖,甚至出现情绪失常、头晕眼花等症状。

2.网络交际成瘾

网络交际成瘾表现为过度地使用QQ、微信、陌陌等聊天软件进行网络人际交往,过度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甚至出现网络与现实世界难以区分的状况。网络人际成瘾多见于人际交往困难、性格内向但又渴望与人交流的大学生中。长此以往,必定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不愿意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转而变本加厉地追求网络世界的虚幻、快乐以平衡现实失落,造成网络人际成瘾的恶性循环。

3.网络恋情成瘾

网络恋情成瘾表现为沉醉在虚幻的罗曼蒂克的网恋中,不断认识新朋友并发展恋爱关系或一夜情,沉迷在网络恋情中无法自拔。更有甚者从沉迷网络恋情发展到迷恋网络色情图片和影像,沉迷于观看、下载和交换色情作品中自甘堕落。

4.手机网络成瘾

智能手机正逐步获得广大大学生的青睐,为他们的娱乐行为创造了捷径,并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手机持有率为100%,手机QQ、微信、微博、抖音、知乎等软件正逐渐改变着主流的交流模式,手机单机游戏、联机游戏也正逐步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1.“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对网络成瘾形成机理的解释

行为主义代表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种,即反应行为和操作行为。反应行为是指由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如美食当前会禁不住流口水。操作行为是指个体作用于外部环境后产生某种结果的行为,是个体自发的行为,并非由外在刺激所引发出来的,如读书、写字、吃饭等。反应行为受先行刺激的控制,而操作行为则受到行为结果的控制。

网络成瘾的形成机理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络中尝到“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成为强化,经多次强化发生后,便形成了网络成瘾操作性条件反射。

2.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满足了行为主体的各种需要(www.xing528.com)

网络上资源丰富,应有尽有。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呈现了一个新颖、丰富的视觉盛宴,各类信息五花八门,可以自由涉猎,因此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有了一个独立于家庭、学校、社会之外的第四空间,在此可以倾诉被压抑的秘密、模拟现实中的某些场景、虚拟地实现个人的梦想。然而,网络上交流的内容和获取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低下、暴力低俗的不良信息。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处于性萌芽的冲动时期,他们在网络中选择格调低下的黄色图片、电影等满足被压抑的性冲动,以致很多大学生性观念混乱,误入歧途者不在少数。

3.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他人与社会的认可,并在他人和社会当中获得认同感和心理上的归属感。个体只有被社会所接纳和承认,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确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获得自信心和安全感。大学生网络成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网络世界能够带来高度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感,而这些在现实世界中较难获得。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盖世英雄梦,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很难成为自己梦想中的样子,而在网络中,隐匿的交流、隐蔽的沟通,个体可以对自己进行无限的美化,从而实现自己的完美英雄梦。这样,在网络世界中,在一种相互欺骗又相互支持的氛围下,网络带给大学生现实生活中不曾拥有的认同感,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以一种虚拟的形式相互统一。

另外,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社会能受到礼遇,感受到网络社会的包容和接纳,长此以往,容易将网络世界中的社会评判标准和个人自我价值评判规则变为自我行动的参照系,个体越是形成与网络社会相吻合的价值观念,越能从网络世界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驱使下,大学生会乐此不疲地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难以自拔。

4.网络世界给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其自我意识的确立与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世界自由开放、人人平等,人们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观点越新颖、越奇特,越容易得到意想不到的反响和回应,这里可以极大地满足个体的虚荣心和成就感。因此,网络便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展现自我的最佳平台,更可以消除自卑心理,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满足感。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会减少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社会各界的共同理解会加快网络成瘾现象的治愈。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治疗方式主要有:

1.预防大于治疗

学者高文斌曾对比中外网络成瘾现象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国外,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网吧里,几乎都是为数不多的十几张电脑桌,人烟稀少,环境清雅,网络成瘾的人群主要集中在20~30岁;国内的网吧大多环境恶劣,三教九流、各类人群络绎不绝,有些环境略有不同,电脑数量众多,区域界定醒目,有专门的影视区、单人游戏区、联机游戏区等,网络成瘾人群大多集中在15~20岁。这个结果对比耐人寻味。

网络成瘾的原因复杂,不单是大学生个人缺乏上进心、自制力差等原因,还有重要的社会因素。青少年要想健康成长,需要身心两方面的“营养素”进行滋养。从心理层面而言,这些“营养素”包括安全感、成就感、归属感、一定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等。家庭、学校是大学生摆脱网络成瘾的重要支持场所。家庭成员应认识到网络强烈的致瘾倾向,应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成瘾者多一些精神上的关爱,及时对大学生精神“营养素”进行补给。社会和学校应多安排一些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现实世界中,有效防止和减少大学生对网络世界的依赖感。

2.“药物+心理”的综合治疗模式

随着社会各界对网络成瘾问题的不断关注,治疗网络成瘾的方法也在不断增多,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网络成瘾治疗方法。现有的治疗模式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教育和心理治疗模式,另一种是医疗机构的药物治疗模式。坚持教育和心理治疗模式的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及网络成瘾者本人共同努力来应对。治疗过程中,社会和家庭等外界力量可通过行为契约、外部阻止、时间管理、社会激励等方式进行干预,从而改变成瘾者的成瘾行为。治疗机构通常首先采用说服、教育、感化等方式让成瘾者从认知层面接受网络成瘾的危害性,承认并正视成瘾问题,从而主动配合强制性治疗取得疗效。强制性治疗的核心是行为干预和习惯矫正。行为干预通常借助行为练习强化、行为契约、行为消退、厌恶刺激法、暴露疗法等行为疗法。习惯矫正通常是采取军事化管理、马拉松训练、越野运动等方式改善成瘾旧习惯。习惯矫正一般采取封闭式训练,时长至少1个月,有时3个月甚至6个月以上。当然,网络成瘾如果没有对社会产生危害,没有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没有出现烦躁、易怒等戒断反应,没有和现实世界脱离,影响到人际交往,且成瘾者并无主动就医的要求,则无须进行强制性治疗。

坚持采用医疗和药物治疗的学者认为,简单的说服教育对网络成瘾者并无作用,尤其是针对生物学因素引发的网络成瘾个体。临床治疗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网络成瘾者存在大脑前额叶细胞代谢功能低下、葡萄糖代谢水平低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有部分网络成瘾者伴有抑郁、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等症状。脑功能科学证明,出现这些症状的部分原因在于脑功能出现问题。因此,面对这些脑功能问题,单纯依靠说服教育、感恩教育、情境转移是不科学的,必须依靠药物治疗。《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明确规定,网络成瘾患者应该由具有精神科的医疗单位来诊治,因为除医疗单位以外的其他机构不具备应有的医学基础,无法采用科学手段鉴别哪些网络成瘾者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哪些不是,因此无法做到对症下药。专家认为,网络成瘾是可以治疗的,一般治疗时间为3个月左右,80%的患者可以通过专业治疗摆脱瘾症。但目前,网络成瘾的各种治疗模式都还处在不断争论、探索和实践尝试之中,不科学的治疗办法终会逐渐被革新、被剔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