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和控制网瘾,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的建议

预防和控制网瘾,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的建议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据福州大学对293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 6%。青少年“网络中毒”已成普遍现象,并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日本专家认为,由于互联网是新生事物,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在让青少年戒除网瘾方面任重道远。这一状况不仅破坏了家庭的和睦关系,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象也有进一步的负面影响。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地涌现出一批“网瘾治疗中心”、“戒

预防和控制网瘾,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的建议

据报道,贵州大学对500名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显示,超过6成的大学生因上网而逃过课,仅有24%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非法和不良信息网站。据华东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的调查,有80. 96%的学生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4]另据不完全统计,广州上网的青年学生中有1/2的人患有网络综合征,有的人不顾上课和作业,甚至备足了方便面足不出户,结果是考试成绩不及格。在一项对广州市五所大学1586名上网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6. 34%的学生患有网络综合征。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在被试者中占6. 4%。另据福州大学对293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 6%。

从国外来看,美国校园一开始将互联网主要作为教育工具,在青少年学生中上网成瘾者一度很少,但这一数字现在开始急剧攀升。部分专家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联网游戏、聊天室、即时通信等网上娱乐性内容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比几年前有了明显提高和增长,更容易吸引青少年的兴趣,这可能与网瘾问题增加有一定关系。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金伯利·杨建议应该“五管齐下”:

第一,要让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了解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让他们在学校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学生的上网行为;

第二,在健康教育计划中引入有关“网络成瘾”的内容,让学生能像防范酗酒危害一样预防网络成瘾;

第三,一旦发现学生有网瘾的苗头,就应该多加疏导,并鼓励学生找专业的顾问解决问题;

第四,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多参加校园团体和社会活动,避免与社会生活疏离;

第五,应该围绕互联网这个主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他们知道网络的益处和副作用。

德国,有关机构在2004年底对青少年接触媒体、信息的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在12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有53%的人每周多次或经常上网,其主要目的是查找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45%的青少年在网上碰到过色情内容,而10%的人每周至少接触过一次网络色情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德国家庭、老年人、妇女和青年事务部首先开始大力推广“青少年在网上”行动,其目标和关键是设立以青少年兴趣为出发点的综合网站,集信息、娱乐、学习和咨询于一体,并使该网站能链接德国各地现有的青少年网上平台,并计划使这种链接扩大到欧洲和世界范围。同时,德国青少年保护机构发行的《儿童的网络——没有风险地冲浪》手册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解答网络安全、网上广告和购物等方面的问题,并推荐适合儿童登录的网站。联邦政策教育中心等机构则推出一系列健康的游戏和学习软件

德国的“联邦危害青少年媒体检查处”是专门负责媒体信息安全的政府机构。自2003年起,这一机构开始负责识别和检查所有互联网内容,目前有5400多个媒体已被列为青少年不宜接触的媒体。

2005年,在德国全国性的自愿自我检查多媒体服务提供商组织的倡导下,谷歌德国、雅虎德国、美国在线德国公司等主要互联网服务商达成合作协议,被列为青少年不宜的网站将不会在接受协议的搜索引擎中出现,而继续提供上述“不宜网站”网址的商家将受到有关部门最高1. 5万欧元的罚款。此外,DOM数据处理公司等与危害青少年媒体检查处合作,从2006年2月起在网上提供免费下载的青少年保护过滤器,以过滤被列为青少年不宜的国外网站的信息。

韩国,由于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宽带网络普及率高达73%,互联网人口已占总人口的60%。青少年“网络中毒”已成普遍现象,并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韩国通信部和信息文化振兴院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网络中毒咨询中心”。这个中心的任务主要有:以初、高中学校教师和家长为对象,开始“网络中毒”预防讲座,实施预防教育,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面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有关“网络中毒”方面的咨询,并直接向学校派遣咨询人员,对有“网络中毒”症状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80个咨询中心。

日本,为了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保护儿童远离网络危害,日本有关组织经常举行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的网上安全冲浪讲座,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上网。在体验网上冲浪的同时,孩子还能掌握避开危险信息的方法。而家长和孩子一起决定上网时间,也有助于孩子戒除网瘾。

日本文部省呼吁学校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网络免疫力。文部省下属的电脑教育开发中心向各所学校发放了《信息道德指导案例集》,以有害网站、交友网站、电脑病毒为主题,以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真实案例,讲解青少年戒除网瘾和应对网络问题的方法。

在一些管理较好的网站,管理人员会全天候监控其网站的信息,一旦发现有人发布可能与援助交际、杀人和自杀有关的信息立即删除。日本网络协会和日本电信电话移动通信网络公司还开发出手机过滤软件,以过滤对青少年有害的信息。

日本专家认为,由于互联网是新生事物,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在让青少年戒除网瘾方面任重道远。

就我国情况而言,正如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的,应试教育、职业选择的压力,网络成瘾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青少年身心发育需求不能满足的病理性补偿行为,是青少年在信息时代的单一选择性心理偏差。只要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对青少年的上网有许多的宽容与理解,就会认真而理智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网络成瘾除了青少年自身的动机需要和缺乏自控能力外,家长在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有调查发现,70%的家庭拥有电脑,但30%家庭的父母不会使用电脑和上网,近50%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在玩网络游戏,在网络使用上家长不仅对孩子疏于管理,而且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另据2004年的调查发现72. 4%的受调查中学生不愿意在自己上网时父母在身边,为使用计算机和父母冲突的人占75. 9%。同时,调查发现父母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技能远远落后于孩子,双方在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中矛盾冲突不断。这一状况不仅破坏了家庭的和睦关系,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象也有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地涌现出一批“网瘾治疗中心”、“戒除网瘾训练营”等,然而,各种各样名目众多的治疗方法和收费标准,让原本无奈又无助的家长们更加摸不着头脑。调查显示,北京、山东、河南、陕西等地5家提供网络治疗的服务机构,各家每月治疗费用在3000元至14800元不等。在5家机构中,除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和山东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使用药物治疗外,其余均为单纯的心理辅导和物理训练,上述两家机构收费分别为10000元和6000元,治疗时间一般为两三个月,成功率最佳的也就是50%。

要预防和控制网瘾,下面是近年来的有关经验与总结:

1.一般方法

第一,必须认识到过度使用网络的模式,了解基本症状,关键的信号是花在计算机上的时间,花在考虑互联网与互联网有关活动的时间。

第二,根据专家的意见,认清内在的问题。与其他成瘾类似,青少年的成瘾多数是一种逃避,所以实质性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要逃离生活?

第三,设计一个计划并付诸实践,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现实是客观的、实实在在的,利用上网逃避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逃避只是一种暂时的麻痹,问题会依然存在,而且会变得更加困难。

第四,成瘾者需要执行一定的步骤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让成瘾者逐渐减少上网时间,直到最后达到“理智”的时间。

2.格桑泽仁教授的“德觉”心理疗法

“德觉”心理疗法是国内心理教育专家格桑泽仁教授采用催眠治疗网瘾的方法。其设计是在封闭的催眠治疗基地,六七十人组成一组的孩子们呈以特殊图形睡觉,在地球磁场的影响下,借助“德觉”催眠法,改善甚至改变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意识。

对于青少年网瘾,格桑教授指出,是网络游戏的节奏造成的,这种节奏完全是对青少年的一种精神上的控制和催眠,久而久之,就会成瘾。身为藏族人的格桑教授对相关学术有多年的研究,“德觉”疗法就是他苦心研究的成果。他进行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于2005年1月发起并组建了国内第一个青少年戒除网瘾基地。

“德觉”,藏语就是快乐、安康的意思,这种疗法主要是通过对上网成瘾的青少年进行科学的分类,再通过快乐、安康的一个为期15天的封闭式的催眠治疗来解决网瘾问题。治疗主要是在晚上进行的。

格桑教授认为,心理咨询因为时间短,其治疗效果不易巩固。网瘾要通过一个系统的、封闭式的治疗周期才可能被彻底戒除。

德觉疗法的治疗机制在于,网瘾者被催眠后,会出现幻觉,这是潜意识跳入了意识层,并活跃起来,产生积极因素,可以改变意识。因为人的行为是和潜意识紧密关联的,比如,网络成瘾、不良嗜好,通过催眠可以得到改变,甚至彻底改变。

3.药物治疗网络成瘾

2005年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了国内首家网络依赖治疗中心,专门治疗“网络成瘾”。

中心主任陶然认为,网络成瘾主要的发病机理是内分泌紊乱,与物质成瘾在大脑里的奖赏机制有共性,具有心理的渴求和生理的反应。网络游戏一天玩三四个小时,大脑就会建立奖赏机制,并产生耐受性,需要增加耐受时间,获得一种愉快的感觉,这样长时间刺激大脑使快乐积累。当记忆中的网络快感跟不上上网的理性判断并发生冲突时,人就表现出强迫性的上网欲望。

该中心主要有心理、药物、物理、工娱四种治疗方式。整个中心包括心理治疗区、成瘾病房区和活动娱乐区。网瘾戒除需要15天左右。据介绍,该中心至今已成功治愈100多人。对于治愈的人,中心还有半年的跟踪随访期。陶然说,接受过治疗的孩子中,有10%今后还会上网成瘾。通过对出院者的网上、电话跟踪,发现不少成瘾者大多回家后都能控制自己,一天之内最多只用三四个小时的电脑。

4.“虹”计划训练营

2005年1月,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虹”计划首期训练营开营仪式在中科院心理所一层报告厅举行。(www.xing528.com)

“虹”计划主要包括:成立“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研究中心”,开办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训练营,举办网络依赖戒除名家系列讲座。训练营利用学生假期,在怀柔训练基地采用素质拓展和心理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10多名营员进行为期8天的封闭式训练和矫治。专家针对营员的个案特征和依赖程度,从网络依赖倾向的内因入手,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用相对封闭管理的环境对依赖者进行系统脱敏,使之建立新的行为定式。

训练营结束后,专家和青年志愿者还将对所有人员进行定期的跟踪和回访,进一步巩固训练效果。

5.“戒网瘾”冬令营

2005年2月初,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戒网瘾”冬令营,6名曾经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孩子接受了一次温暖的“心理按摩”。

其活动的目的是帮沉迷网络的孩子“戒除网瘾”,具体就是帮助孩子、家长学习互相沟通、正常沟通,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世界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6.“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

2005年3月,华中师大陶宏开教授向全社会呼吁发起“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起因是2004年5月5日《武汉晚报》头版头条的一篇关于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报道《谁来救救我的女儿》,第二天陶教授便介入该个案,当事人在与陶教授沟通后网瘾成功戒除。

陶宏开作为网络文明爱心大使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城市,近几年来他成功挽救了300名上网成瘾的青少年,做了数百场报告和讲座,形成了与青少年网瘾者独特的沟通方式。有人称之为“陶氏谈心法”。

陶宏开认为,绝大多数孩子上网成瘾不是什么病,不是心理疾病,更不是生理疾病,只是一种比较强烈的习惯,是一种认识问题。

因此,在教育方式上,要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为重要,要改变往往只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精神、情感上的给予。要通过言传身教建立信任与尊敬,注意精神、情感、心理上的交流,交流的方式、角度、场合、语气,都是应该注意的环节。

7.最新的研究建议

对网络成瘾究竟该如何预防和控制?李先忠等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十分好的建议。

第一,在学生、家长和老师中进行网络成瘾危害性的知识普及。所谓知己知彼,方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至于出现牛头不对马尾的盲目性。知识的普及不仅有利于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尽早鉴别,一旦发现问题也能使得家长和老师在给予孩子尊重理解的同时相对冷静地处理问题。

第二,在学校和家庭中要加强对孩子使用网络和计算机的管理。家长是保护青少年的第一道防线,但更好地监控孩子的上网行为还需要对网络有所了解,并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

第三,提高青少年的现实交流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质量。有研究者建议,学校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加强人际关系的引导,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其他活动,多与人交往,尤其是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这一点在有关研究中都有所反映。既然网络的独特性使它成为青少年逃避现实的途径,那么,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提高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质量,包括提高其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处理问题和应付压力的技巧以及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使得青少年遇到问题不再首先求助于网络。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方面都进入快车道。成年人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而青少年担负起学习、就业的重担,提前进入竞争的行列。社会的发展真的需要青少年失去天真烂漫的童年吗?也许社会和我们的教育应该对青少年更宽容一些,让他们的天性更加自由一些。

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家庭、学校常常用成年人的意志去要求孩子、左右孩子,学钢琴、练画画、做作业等。无休止的指令和一项项的目标,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能茁壮成长吗?如果压力过大,他们自然选择逃避。真实世界如果没有欢乐,那么,虚拟网络就会成为他们的天堂。如果那里真的有自由,屁股的挨打自然是可以顶住的。所以,很多青少年在挨打的时候,想到的却是上网的快乐。

附:

青少年学生网民的上网管理建议

1.管理的必要性

从调查结果看,对青少年学生网民上网行为确实存在引导的必要性。从网上行为来看,这部分网民主要利用互联网的娱乐功能,网上音乐、影视和网络游戏的使用比例很高。利用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的比例不高,在网上获取信息的比例也低于娱乐。互联网娱乐功能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过度发展,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青少年学生群体网络应用结构的优化与健康。

从这部分网民上网时间的时长上看,对部分每周上网超过20个小时的网民,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对每周上网超过40个小时的学生网民甚至需要进行必要的限制。

青少年学生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最终形成,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弱,管理部门的介入很有必要,对于保护这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2.重点关注年龄段

青少年学生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大多在13~16岁,这部分网民几乎占总体学生网民的一半(47. 5%)。这一时期正是大部分学生的初中阶段和高中早期阶段,着重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教育和管理非常重要。

3.重点关注地点

青少年学生主要集中在家里、学校和网吧上网。尤其是网吧,接近一半(48. 4%)的学生经常在网吧上网。学生受教育年限越高,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也越高,因此网吧需要重点关注,因为这是学生家长和老师视线之外的空白区。

学生网民在家或学校上网,往往有老师或家长等看管,主管部门需要着重加强对在网吧上网学生的管理教育。此外,各部门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出合理的上网条件,比如家中或学校配备相应的上网设施,避免很多有真实上网需要的学生也涌入网吧上网,落在管理视线之外。

4.宣传互联网正确导向的渠道

青少年学生网民的第一渠道是网络(71%),第二和第三渠道是电视和报纸(分别占60%和55%)。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具体地区的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这些宣传途径,用来普及互联网知识和宣传正确的互联网使用理念。(资料来源:www.cnnic.cn)

【注释】

[1]王俊秀:《如何帮助网瘾少年走出泥潭》,《中国青年报》2007年8月2日第3版。

[2]吴增强、张建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3]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等编著:《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网络游戏调查和研究》,地质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4]彭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及预防对策》,《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第1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