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经注全鉴》卷二十九:沔水、潜水、湍水、均水等

《水经注全鉴》卷二十九:沔水、潜水、湍水、均水等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栅水又东,左会白石山水,水发白石山,西径李鹊城南,西南流注栅水。栅水又向东流,在左面汇合白石山水。窦湖水向东流出,水口称为窦湖口,向东流经刺史山北、韩综山南,直接穿过两山之间,从王武子城北流出。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这片魔鬼水域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百慕大”,又被称为“鄱阳湖魔鬼三角”。

《水经注全鉴》卷二十九:沔水、潜水、湍水、均水等

【原典】

尚书·禹贡》[1],汇泽[2]也。郑玄[3]曰:汇,回也。汉[4]与江斗,转东成其泽矣。

又东北出居巢县南。

古巢国也。汤伐桀,桀奔南巢,即巢泽也。《尚书》,周有巢伯来朝。《春秋·文公十二年》,夏,楚人围巢。巢,群舒国也。舒叛,故围之。永平元年,汉明帝更封菑(zī)丘侯刘般为侯国也。江水自濡须口又东,左会栅口,水导巢湖,东径乌上城北,又东径南谯侨郡城南,又东绝塘,径附农山北,又东,左会清溪水。水出东北马子砚之清溪也,东径清溪城南屈而西南流,历山西南流注栅水,谓之清溪口。栅水又东,左会白石山水,水发白石山,西径李鹊城南,西南流注栅水。栅水又东南积而为窦湖,中有洲,湖东有韩综山,山上有城,山北湖水东出,为后塘北湖,湖南即塘也。塘上有颍川侨郡故城也。窦湖水东出,谓之窦湖口,东径刺史山北,历韩综山南,径流二山之间,出王武子城北,城在刺史山上。湖水又东径右塘穴北为中塘,塘在四水中,水出格虎山北,山上有虎山城,有郭僧坎城,水北有赵祖悦城,并故东关城也。昔诸葛恪帅师作东兴堤以遏巢湖,傍山筑城,使将军全端、留略等,各以千人守之。魏遣司马昭督镇东诸葛诞,率众攻东关三城,将毁堤遏,诸军作浮梁,陈于堤上,分兵攻城,恪遣冠军丁奉等登塘鼓噪[5]奋击,朱异等以水军攻浮梁,魏征东胡遵军士争渡,梁坏,投水而死者数千。塘即东兴堤,城亦关城也。栅水又东南径高江产城南,胡景略城北,又东南径张祖禧城南,东南流屈而北,径郑卫尉城西,魏事已久,难用取悉,推旧访新,略究如此。又北委折,蒲浦出焉,栅水又东南流注于大江,谓之栅口。

【注释】

[1]《尚书·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区域地理著作,历来被奉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

[2]汇泽:即古代的彭蠡泽,今称鄱阳湖,在今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3]郑玄: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自成学派,被后世称为“郑学”,今存《毛诗传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4]汉:汉水,即今之汉江,发源于陕西,经湖北流长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5]鼓噪:奋力呐喊

【译文】

彭蠡泽就是《尚书·禹贡》里的汇泽。郑玄说:汇就是回的意思。汉水与江水相遇,转向东边形成了汇泽。

又向东北从居巢县南边流出。

居巢县是古时候的巢国,商汤讨伐夏桀,桀逃到南巢,就是巢泽。《尚书》记载,有巢伯来周朝朝拜。《春秋·文公十二年》说,夏天,楚国人围困了巢国。巢属于群舒国家的一员,因为舒人反叛,所以包围了它。永平元年,汉明帝把巢封给菑丘侯刘般,立为侯国。江水从濡须口继续向东流,在左面与栅口水汇合。栅水从巢湖导泄而出,向东流过乌上城北,又向东流过南谯侨郡城南边,接着向东穿过一个水塘,流过附农山北面,继续向东流,在左面汇合清溪水。清溪水发源于东北方马子砚的清溪,向东流过清溪城南,然后拐弯流向西南,通过山间向西南流进栅水,汇流处称为清溪口。栅水又向东流,在左面汇合白石山水。这条水发源于白石山,向西流过李鹊城南,再向西南流进栅水。栅水又流向东南方,积聚成为窦湖,湖中有个小洲,湖东有韩综山,山上有座城。山北面的湖水向东流出,形成后塘北湖,湖的南面就是塘。塘上有颍川侨郡旧城。窦湖水向东流出,水口称为窦湖口,向东流经刺史山北、韩综山南,直接穿过两山之间,从王武子城北流出。这座城就建在刺史山上。湖水又向东流过右塘穴北,就是中塘,塘的四面都有水。水发源于格虎山北,山上有虎山城和郭僧坎城,水的北面有赵祖悦城,这几座城都属于过去的东关城。从前诸葛恪率领军队修筑了东兴堤,以阻遏巢湖水,又依山筑城,派将军全端、留略等,各率军千人防守。魏国派遣司马昭督战,由镇东将军诸葛誕率众军攻东关三城,将要毁堤时,各军制造浮桥,排列在堤上,分兵攻城。诸葛恪派遣冠军丁奉等登上堤岸,呐喊奋力进攻;朱异等率水军进攻浮桥。魏征东将军胡遵的军士争先恐后地过桥,浮桥毁坏,落水而死的数千人。这条堤岸就是东兴堤,被攻的城就是关城。栅水又向东南流过高江产城南、胡景略城北;再向东南流过张祖禧城南;继续向东南流,然后转向北,流过郑卫尉城西。

魏时的史事已很久远,现在很难弄得清楚了,但查考前朝历史资料,研究当今近事,情况大致如此。栅水又曲折地向北流,蒲浦从这里分支流出;栅水又向东南流进了大江,入江口称为栅口。

相关链接

鄱阳湖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但是,它也存在一片类似于“百慕大”的神秘水域。

鄱阳湖老爷庙附近是一片离奇神秘的水域,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多宝乡,是鄱阳湖连接赣江出口的狭长水域,有“拒五水一湖于咽喉”之说,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千米。在半个多世纪里,百余艘船只在这里离奇失踪。这片魔鬼水域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百慕大”,又被称为“鄱阳湖魔鬼三角”。

【原典】

水西有汉太尉长史[1]邑人张敏碑,碑之西有魏征南军司[2]张詹墓,墓有碑,碑背刊云: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丹器[3]不藏,嗟[4]矣后人,幸勿我伤。自后古坟旧冢,莫不夷毁,而是墓至元嘉初尚不见[5]发。六年大水,蛮[6]饥,始被发掘。说者言:初开,金银铜锡之器,朱漆雕刻之饰烂然,有二朱漆棺,棺前垂竹帘,隐[7]以金钉。墓不甚高,而内极宽大。虚设白楸之言,空负黄金之实,虽意锢[8]南山,宁同寿乎?(www.xing528.com)

【注释】

[1]太尉长史:官名,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

[2]征南军司:杨守敬按:《魏志·杨俊传》徙为征南军师,是魏特置之官。此征南军司,本即军师。……杜佑云,晋避讳,改“军师”为“军司”也。

[3]丹器:当为“瓦器”之讹,即陶器。

[4]嗟:叹词。

[5]见:被。

[6]蛮:我国古代对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7]隐:隐藏,这里指钉着。

[8]锢(gù):通“固”,坚固。

【译文】

湍水的西面有汉朝太尉长史本县人张敏碑,碑的西面有魏征南军司张詹墓,墓前有碑,墓碑背面刻着:没漆过的楸木棺材,容易腐朽的衣裳,铜器、铁器都不放入,陶器也不入藏,哎哟,后世的人啊!请别把我毁伤!自那以后,古坟旧墓没有不被平毁的,而这座墓到元嘉初年还没被盗掘过。元嘉六年发大水,蛮夷闹饥荒,这座墓才被发掘。说的人描述:坟墓刚打开时,金银铜锡之类器物,朱漆雕刻等饰品,光彩灿烂夺目,有两口朱漆棺材,棺前挂着竹帘,上面钉着金钉。坟墓不是很高,但墓内非常宽敞。墓碑上假意写了白楸棺材之类的虚言虚语,来掩饰以金银财宝厚葬的事实,虽然用意是希望像密封南山似的牢固,难道就能和它一样长久了吗?

【原典】

湍水[1]又径穰(ráng)县为六门陂。汉孝元之世,南阳太守[2]邵信臣以建昭五年断湍水,立穰西石堨。至元始五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故号六门堨也。溉穰、新野[3]、昆阳三县五千余顷,汉末毁废,遂不修理。晋太康三年,镇南将军[4]杜预复更开广,利加于民,今废不修矣。

【注释】

[1]湍水:今称湍河,是白河支流,发源于南阳盆地以北的伏牛山,在邓州以东流进白河,全长二百多千米。

[2]南阳太守:南阳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新野:古县名,西汉置,今河南省新野县。

[4]镇南将军:官名。

【译文】

湍水又流过穰县,形成六门陂。汉朝孝元帝时,南阳太守邵信臣在建昭五年堵断了湍水,修筑了穰西石堰。到了元始五年,又开了三道水门,成为六道石门,所以叫六门堨。这项水利工程灌溉穰县、新野县、昆阳县三个县五千多顷农田。汉朝末年石堰毁废,就没有再修复了。晋太康三年,镇南将军杜预又再次修建,方便于百姓,现在已毁坏而没再修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