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水、滱水-水经注全鉴

易水、滱水-水经注全鉴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易水又东届关门城西南,即燕之长城门也。易水又东径武阳城南,盖易自宽中历武夫关东出,是兼武水之称,故燕之下都,擅武阳之名。易水在向东,在右边与女思谷水汇合。女思谷水发源于西南方的女思涧,向东北流进易水,汇流处称三会口。樊石山水发源于西面广昌县的樊石山,向东流经覆釜山下,一直向东流进易水。易水左边与濡水支流旧道合流。易水向东流,流出了范阳。著有《十三州志》一书。

易水、滱水-水经注全鉴

【原典】

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山。

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径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即此。《岳赞》云:五王在中,庞葛连续者也。易水又东,左与子庄溪水合,水北出子庄关,南流径五公城西,屈径其城南。五公,即王兴之五子也。光武即帝位,封为五侯:元才北平侯,益才安憙(xǐ)侯,显才蒲阴侯,仲才新市侯,季才为唐侯。所谓中山五王也。俗又以五公名居矣。二城并广一里许,俱在冈阜之上,上斜而下方,其水东南入于易水。易水又东,右会女思谷水,水出西南女思涧,东北流注于易,谓之三会口。易水又东届关门城西南,即燕之长城门也。与樊石山水合,水源西出广昌县之樊石山,东流径覆釜山下,东流注于易水。易水又东历燕之长城,又东径渐离城南,盖太子丹馆高渐离处也。易水又东径武阳城南,盖易自宽中历武夫关东出,是兼武水之称,故燕之下都,擅武阳之名。左得濡水枝津故渎。武阳大城东南小城,即故安县之故城也,汉文帝丞相申屠嘉为侯国。城东西二里,南北一里半。高诱云:易水径故安城南城外东流。即斯水也。诱是涿人,事经明证。今水被城东南隅,世又谓易水为故安河。武阳,盖燕昭王之所城也,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七里。故傅逮《述游赋》曰:出北蓟,历良乡,登金台,观武阳,两城辽廓,旧迹冥芒。盖谓是处也。易水东流而出于范阳

【译文】

易水发源于涿郡故安县阎乡的西山。

易水的源头在西山的宽中谷,水源出山后向东流过五大夫城南边,过去北平侯王谭,不愿顺从王莽政权,他的儿子王兴生了五个儿子,都跟他一起出来避乱,在这座山中隐居。因此他们隐居时的旧居,被世人称为五大夫城。潘岳在《赞》中说:五王居住在城中,同气连枝形成大家族。易水又向东流去,左边与子庄溪水汇合。子庄溪水发源于北方子庄关,向南流过五公城西,再拐弯流经城南。五公指的就是王兴的五个儿子。光武帝刘秀即位后,封他们为五侯:王元才——封为北平侯,王益才——封为安憙侯,王显才——封为蒲阴侯,王仲才——封为新市侯,王季才——封为唐侯,这就是所谓的中山五王。民间又将他们的居地称为五公城。五大夫城和五公城都是方圆一里左右,都坐落在小山冈上,上方倾斜,下端方正,溪水向东南流进易水。易水在向东,在右边与女思谷水汇合。女思谷水发源于西南方的女思涧,向东北流进易水,汇流处称三会口。易水又向东流到关门城西南处,就是昔日燕国的长城门,与樊石山水汇合。樊石山水发源于西面广昌县的樊石山,向东流经覆釜山下,一直向东流进易水。易水再向东流过燕长城,继续向东流经渐离城南,这里是燕太子丹设馆安顿刺客高渐离的地方。易水又向东流经武阳城南。大概因为易水从宽中经武夫关东面流淌而出,这就是兼有武水名称的原因,所以燕国下都也就由此得了武阳之名。易水左边与濡水支流旧道合流。武阳大城东南的小城,就是故安县的旧城,汉文帝把这座县城封给丞相申屠嘉,立为故安侯国。旧城东西二里,南北一里半。高诱说:易水经故安城南城外向东流。指的就是这条河。高诱是涿郡人,他的记载应该是经过明确查证的。今天水漫到城的东南角,世人又称易水为故安河。武阳城是燕昭王修筑起来的,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七里。因此傅逮在《述游赋》中描写道:出北蓟,过良乡,登金台,望武阳,两座城辽阔空旷,旧遗迹湮灭渺茫。说的就是此处。易水向东流,流出了范阳。

【原典】

濡水[1]又东南径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径荆轲馆[2]北,昔燕丹纳田生[3]之言,尊轲上卿[4],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5],触[6]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注释】

[1]濡水:源出今河北省易县西北,向东汇合南易水流进拒马河的北易水。

[2]荆轲馆:今河北省易县西南方向。

[3]田生:田光,战国燕处士,为太子丹谋划刺秦王政之事。

[4]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5]披薄:弥漫。

[6]触:全部,到处。(www.xing528.com)

【译文】

濡水又向东南流过樊於期馆西面,这是他当年把自己的头颅交给荆轲的地方。濡水又向东南流过荆轲馆北,当年太子丹采纳田光的意见,尊荆轲为上卿,设馆安置荆轲在这里。这两个馆所在的城邑,有流着清澈泉水的曲涧;有长绿树成林的高山;有轻风吹拂,雾缥缈,到处都可寄托情怀,那些超脱红尘的人,都很崇尚凭依旧居,寄情林木以畅怀。

【原典】

阚骃[1]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2]于易水上。《燕丹子》[3]称,荆轲入秦,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4]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5],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6]击筑,宋如意[7]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

【注释】

[1]阚骃:字玄阴,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和经学家。著有《十三州志》一书。

[2]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3]《燕丹子》:记录燕国太子丹事迹的一部传记体小说。《隋书·经籍志》“小说”部始著录,一卷。

[4]素衣冠:穿着白色衣服,戴着白色帽子。

[5]为寿:祝寿、祝福,多指奉酒祝人长寿

[6]高渐离:战国燕人,善击筑。筑,为古代的一种乐器。以筑扑打秦王政,不中,被杀。

[7]和:和谐地跟着唱。

【译文】

阚骃说:燕太子丹派遣荆轲去刺杀秦王政,与宾客中知道这个密谋的人,在易水上奉行祭祀并为荆轲饯行。《燕丹子》记载:荆轲出发去秦国,太子丹及知谋者,都白衣白帽送荆轲到易水边上,荆轲起身为太子丹祝寿,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敲着筑这种乐器,宋如意跟着唱和,奏慷慨壮烈乐曲时,送行者都怒发冲冠;奏悲伤哀愁之曲时,众人都热泪纵横。故事可能就发生在此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